苏轼险些被人害死,他笑着创作一诗,成为千年来骂人的经典
引言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真神仙中人。--《山谷题跋·卷二·跋子瞻醉翁操》
提到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不少人可能想起了和他相关的著名的美食:东坡肉。然而,比东坡肉更加有名的,是苏轼的文学作品。大文豪东坡先生在世时曾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词曲,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及备受黄庭坚称赞的《醉翁操·琅然》,黄庭坚不吝笔墨的称赞这首词是绝妙的作品。除了深思熟虑后方可完成的绝世佳作之外,苏轼还有不少随性而成的作品。由于是随性创作,这些作品往往更接地气。下面介绍的这首诗,就是苏轼写来骂人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北宋的时候,苏轼的名气非常大,要是他生活在现代的话,肯定是一位人气超高的明星或者网红了。树大容易招风,由于苏轼名气很大,有很多想法又和那时的权贵不和,因此权贵们很是嫉妒他的才华。有一次,苏轼差点被人给害死了,所幸的是苏轼逃过了一劫,最终只是受到了贬官的惩罚。大难不死之后,苏轼笑着创作了一首诗,没料到这首诗却成为了千年来骂人的经典。
事情的起因在于苏轼写的诗词上,因为宋神宗主张变法,但是变法却对民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苏轼看到了这种变法的弊端,因此就写了不少和新法相关的诗词,御史台的御史们注意到了苏轼的这些诗词,就上奏皇上说苏轼对新法的执行颇有不满。宋神宗很是生气,要不是北宋重文轻武,文人的地位很高的话,苏轼难逃一死。后来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职大不如前。
虽然官位降了很多级,但幸运的是大难不死,要是换做一般人的话,可能就会因此一蹶不振了,但是苏轼毕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这点挫折算不了什么,为此他还作了一首诗,用来骂那些害他被贬的人,没想到苏轼随性做的这一首诗,却成为了千年来骂人的经典。
这首诗就是著名的《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原文是这样的: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予投檄到江西。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第一句: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苏轼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对于次此被贬的看法,自己的这一生都被文字给害了,自己的名气太大也遭到了太多人的嫉妒。从语气来看,苏轼对于此次死里逃生而后被贬内心非常愤恨,难道有才也是一种错误吗?
第二句“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则更明确的表明了苏轼乐观的性格以及对于权贵的那种不屑的态度,这句借用了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了福祸相依的道理,次此被贬虽然很不是滋味,但说不定会因祸得福,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等待着自己呢?再说权贵那种类似于少年斗鸡的行为,自己才不屑于模仿呢。少年斗鸡的行为指的唐朝的时候唐玄宗因为喜欢斗鸡,所以全城的百姓都在学斗鸡,以此来获得唐玄宗的奖赏。这句话简直就是骂人于无形了,把那些阿谀奉承陷害自己的权贵比作是斗鸡的少年,暗地里狠狠的骂了他们。
第三句“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中隐含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彭泽被罢官之后家中贫困无酒可饮,以此来表明了自己此时的困境,借而表达对陷害自己的小人的不满。另一个典故是隐居的和尚维摩以佛法相伴的故事,借此表明了自己以后的归宿:皈依佛门,隐居山林,做一个逍遥快活的人。
最后一句“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予投檄到江西”主要是表达了对自己弟弟苏辙的感激之情。当得知苏轼入狱之后,苏辙想尽办法救苏轼,并宁愿放弃自己的官位保苏轼一命,可见两人兄弟情深。睢阳指的是应天府,因为苏辙原来的职位就是应天府的判官,所以苏轼戏称他为睢阳老从事,可见两人平日里关系甚好,后半句进一步解释了苏辙因为自己而被贬到了江西。虽然这句诗带有一丝玩笑的意味,但也表明了苏轼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结语
纵观苏轼的一生,虽说仕途跌宕起伏,但却能够在逆境中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情,甚至在大难之后都能作诗表达自己的乐观豁达以及对权贵的不满,整首诗不见一个骂人的脏字,却把陷害自己的小人痛斥了一番,实在是高明。参考文献:
《山谷题跋·卷二·跋子瞻醉翁操》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