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1982年甘肃出土17块“石板”,30年后专家痛哭,是我们犯了大错

2021-08-11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白居易的这一首琵琶行非常具有哲理性,古往今来被无数的文人才子不断引用。现在一般用这句话来表示某一样事物显露出它原本的面目需要一段过程,想要一蹴而就的认识一件事物,读懂一个人是很难做到的。

在文物考古领域,这一条法则也同样适用。虽然考古专家们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在文物刚出土时所做的判断都是正确的,实际上他们有很多最初判断都非常不准确,只有在深入研究过文物之后,他们才能做出最终正确的判断。

这样一个过程无疑非常的让人感到担心,要知道文物埋藏在地下,可能早就已经腐烂不堪,专家们要像他们复原成原来的样子,并且将其中的信息原原本本的提取出来,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程。

在1982年的时候,我国甘肃就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而墓中出土的文物在当时却被认为是烂大街的货色,因此并没有被考古专家们深入研究。可是这些后来文物却认为是国宝,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实际上,这些被专家们认为没有必要深入研究的文物,就是17块“石板”,在多年之后,终于有专家识别出了这些文物背后的巨大价值。

一、国宝出土,无人识货

我国古代的人认为人死之后会有灵魂存在于世间,如果人的肉体没有得到好好的安葬的话,那么他们的灵魂便会在尸体周围游荡,永远都得不到安宁。这也就是为何古代的人都非常相信入土安的说法,依然是担心死去的人不得安宁,二来也是对亲人的一种尊敬。

我国古时候的这样一种习俗,为现在的考古提供了非常多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那些被埋在地下的文物。由于我国古代在对待墓葬方面一直是“事死如事生”,也就是人死之后埋在身边的东西,应当与他生前的东西一模一样。这也就为现在的考古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现在人可以通过考古挖掘,来探析古代某一个特殊时期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在1982年的时候,在甘肃省就发现了一个古墓,这个古墓相对于平民的墓穴比较豪华,经过专家们的探究之后,他们认为这座古墓应当是属于一位普通贵族的墓葬。

根据古墓当中可以辨认出来的信息,专家们经整理之后认为这座古墓的主人并不是汉人,而是属于一个叫做“粟特人”的种族。

经过专家们的考证,这个种族其实是中亚地区一个非常小的种族,人丁比较稀少,所占领的土地也并不广阔。在中亚那样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之下,孕育出了非常多的种族,粟特人就在与周边各种势力的斗争当中艰难求生。

到了汉代的时候,由于已经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再加上汉代繁华而又富庶,于是粟特人便开始向我国的新疆和甘肃一带迁移。他们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娶妻生子,融入到了中华民族当中。而在他们死后,他们也选择留在他们生活的中国,他们将自己的坟墓埋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在1982年的时候,这一座普通贵族的墓葬就被当时的水利建设工人给挖掘了出来。

由于甘肃地区自古出土非常多的古墓,这些工人们虽然见怪不怪,但是也很快向当地文物局报告了。

专家来了之后,便对这座古墓进行了保护性的挖掘。

所谓保护性的挖掘,其实就是尽快将古墓当中的文物清理出去。这里已经被工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不及时挖掘的话,一旦这些文物过多的接触到了空气,接触到了水,很有可能就会产生进一步的损坏。

在这个古墓当中,出土了17块“石板”,其实就是17款带有壁画的石屏风和一些石棺床。当然,也有一些当时非常常见的生活物品,比如金钗,铜镜等。

这些文物被运到了文物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由于在最初的时候缺乏相应的考古知识,于是专家们便把这些文物归到了隋唐时期一些普通的西北贵族墓葬当中。

实际上,这些文物也并不怎么受重视,甚至也没被拿出来展览,就被放在博物馆的仓库当中保存。

那么,这些文物后来又是这样重见天日,被认定是国宝的呢?

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甘肃省当地的那些考古专家们对这些文物虽然看走了眼,但是我国还有更加优秀的考古专家,他们能够从全国的考古动向上发现那些不引人注目的端倪,甘肃的这些石屏风正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被识别成为了国宝。

二、石屏风揭开神秘面纱

自从这些石屏风被挖掘了出来,它们就一直呆在文物局的仓库当中。专家们由于早就已经给这些石屏风下了定论,因此也没有再继续深入研究的兴趣。

可是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其实当时不仅仅是在甘肃,在很多省份都相继挖掘出来了外来民族的墓葬,而这些古墓当中出土了非常多的石棺床和石屏风。渐渐的关于这些物品的考古信息也就多了起来。

2010年的时候,甘肃省天水市的博物馆对仓库当中的这些石屏风进行了相应的修复。

后来,这些文物经过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重新研究,他们发现这些石屏风其实并不是隋唐时期的贵族物品,而是来自于少数民族粟特人的贵族墓葬。于是他们便就将这些石屏风认定为一级甲等文物,也就是所谓的国宝级文物。

这些石屏风上面的壁画其实具有非常高的考古价值,对于研究速特人的生活习惯,文化风俗,艺术宗教都有着非常高的价值,如果能够早一点发掘石屏风上的信息的话,其实很多研究都可以少走弯路。

而最初那些挖掘和研究史屏风专家们也因此感到后悔不已,要是他们能够早点挖掘出10平方的价值的话,说不定他们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成长。

不过,他们倒也非常大气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专家痛哭表示,“是我们犯了大错。”他们认为是他们自己在学术方面有所欠缺,因此,才会导致这些国宝级文物在仓库当中堆积三十多年。

其实在我国考古挖掘当中,有很多的文物都是在经历过不被重视之后,才在突然的一天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

这倒并不能怪第一批研究文物的考古专家们,任何人的学识都是从书本上学来的,尽管考古专家们有着过于常人的知识,但是在面对一些新奇复杂的文物时,其实直觉,灵感,经验和判断力都对一样文物价值的判断产生影响。

因为书本上也只能将过去研究出来的东西拿出来作为案例,而像粟特人石屏风这样的例子其实书本上从来都不会讲到,这自然也就容易导致这些文物被忽视。

小结

其实,我国现在还保留着非常庞大的文物,这些文物有的在一些收藏家手中,有一些被放在博物馆中展览,还有一些被保存在博物馆的仓库当中。

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不断提升,对于古代那些文化更加细节的方面的挖掘,相信这些文物最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过于苛责文物专家们是没有必要的,文物专家们也在成长,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允许出现一些错误的,只要文物最终能够被很好的研究,这些试错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