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洒彩笔记生平
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太原市一个古老的村庄里发掘了一座王侯古墓,根据墓志铭的记载可知,墓主是北齐武安王徐显秀。然而,徐显秀在史书上没有单独列传,只有寥寥几笔。前几年,在热播的古装电视剧《陆贞传奇》中,徐显秀还被塑造成一位英俊潇洒的驸马,这让他的经历更多了一份传奇色彩。
在徐显秀墓中,最重要的发现便是一千多年前的精美壁画。走进墓中,一支气势宏大的仪仗队彩绘画卷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也是目前已知北朝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绘画水平。因此,这次考古发现被列为“2002年中国文物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黄绿釉瓷灯
王侯古墓 惊现梨园
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王家峰村,有一座神秘的大土堆。传说,这是一位王爷的墓,因此村民们祖祖辈辈将其称为“王墓坡”,却一直没有被证实。2002年的一天,一伙盗墓分子前来盗墓,村民们立刻将情况上报,引起了省里的高度重视。之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决定对王家峰村的“王墓坡”进行深入发掘,以证明此处究竟有没有古墓。2002年10月,由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王家峰北朝壁画墓考古队实施发掘。经过考古专家发掘,果然发现了一座大型古墓。
古墓坐落在王家峰村一大片梨园里,为平面近方形的砖墓,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五个部分组成,全长30米。墓室距离地表深度8.5米,上面有夯土筑封的土堆,也就是那个大土坡。墓道为斜坡式,南宽北窄。古墓和甬道均用青砖砌成,墓室西部有砖砌的棺床,棺床西部紧邻墓壁。墓室内葬具扰乱严重,只有一些木块和棺材钉散乱堆放于墓室东北部。墓中发现少量头骨、下颌骨、牙齿、颈椎、肋骨等等,其中的乳齿年龄在十岁以下,是小孩子的牙齿,下颌骨则是一个老年人的牙齿。经过考古发掘可知,这座墓已经先后五次被盗。
虽然这座墓多次被盗,可庆幸的是,墓中依然出土了500余件器物。其中陶俑320余件,瓷器200余件。陶俑有武士俑、侍女俑、镇墓兽、铠甲俑等,造型精美,武士俑张口露齿、面目狰狞,头戴圆顶盔,身穿虎皮明光铠,大口缚裤,白靴。骑兵俑、侍女俑、镇墓兽俑都栩栩如生,非常精美。出土瓷器有鸡首壶、尊、灯、盘、碗、罐等。另有金戒指、银戒指各1枚。
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认为墓主人身份比较尊贵,应当是诸侯王或达官显贵。终于,一块墓志的发现,揭开了墓主的传奇人生。这块墓志为方形,第一行就介绍了墓主的姓名:“王讳颖,字显秀,忠义人也。”经过专家的解读,发现此人正是北齐时期的武安王徐显秀。墓志中的“忠义”,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张北县。
据墓志铭可知,徐家三代为将,其祖父徐安、父亲徐珍都曾经担任过北魏镇守边关的将领。徐显秀出生于北魏景明三年(502年),他少年豪侠,在北魏末期,最早投奔到大将尔朱荣麾下,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尔朱荣失败以后,徐显秀投奔了东魏权臣高欢,一步步地进入东魏的政权高层。之后,高欢的次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取代了东魏。进入北齐后,徐显秀被封为骠骑大将军、荆门郡开国公。徐显秀有勇有谋,于北齐河清三年(564年)被封为武安王。武平二年(571年),徐显秀病逝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家中,享年七十岁,安葬于今天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王家峰村。
可以说,徐显秀的一生非常精彩。然而,在史书中,有关徐显秀的记载却仅有三处。《北齐书》记载:“三月乙巳,太上皇帝诏以……开府仪同三司徐显秀为司空。”《北史》记载:“三月丁酉,以司空徐显秀为太尉。”《隋书》记载:“元少聪敏,年十六,齐司徒徐显秀引为参军事。”而墓志的发现,还原了徐显秀的生平,是珍贵的金石资料。
壁画是这次考古发掘最重要的收获,出土了300多平方米彩绘壁画,包括墓道两侧的仪仗出行队列,墓室壁的墓主人家居宴饮、出行备马备车场面,以及天象神兽等内容。这些壁画不仅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绘画水平,而且由于其完整再现了北齐达官显贵的奢华生活,为研究北齐社会历史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形象资料。
壁画绝美 气势恢宏
在徐显秀墓中,墓道两壁、门扉、墓室四壁均绘有彩色壁画,画有各类人物200多个,各色仪仗、兵器、乐器和生活用品若干,物体形象与现实同大。画面内容纷繁,人物关系复杂,但布局和谐,脉络清楚。十分难得的是,壁画气势恢宏,色彩斑斓,是目前已发现的北朝晚期砖构壁画墓中唯一完好的一座。
在墓室正面北壁是墓主夫妇,他们雍容华贵,手端漆杯坐于帷帐下的床榻之上。两旁的奴仆上下忙碌,有的在端茶倒水,有的在吹拉弹唱。两人中间有堆成圆丘形的食品,周围十三个高足托盘盛放着各式菜肴,桌上的食物所散发出的香味似乎都要溢出画面。两个近侍头梳双髻,身穿红色长裙,裙上饰以圈状联珠纹,联珠纹内绘对兽,外披窄袖衫,脚蹬紫色皮靴,手捧漆杯,毕恭毕敬。帷帐外两侧,前排是一支八人乐队,右边的四名男乐伎,分别演奏铙钹、五弦、曲项琵琶和笛子。有意思的是,吹笛人形神具备,但手中的笛子却没有绘出。左边的四名女乐伎,分别演奏响板、竖箜篌、笙和琵琶。
北面两侧的东西两面壁画,是随风飘扬的旌旗和浩浩荡荡的仪仗队。西壁是墓主人准备出行的场面,青罗伞盖下,一匹枣红骏马整装待发。马颈下挂一缨子,装饰着忍冬和联珠纹,马背上垂向两侧的鞍袱边上绘有两圈联珠纹,联珠纹内绘制类似菩萨的人头像。骏马前面是四个旗手,佩剑武士和马夫,后面是执事和随从人员。最前面做引导的是四个怪兽,其中两个是传说中专司镇墓驱鬼的方相氏,周围点缀着具有浓厚佛教意味的宝相莲花和云气纹饰。北齐朝非常推崇佛教,在壁画上总能找到浓厚的佛教色彩。那迎风招展的旌旗间的朵朵飞天莲花,在佛教里象征着安宁祥和,在这里则蕴涵着墓主死后世界的四时顺畅、环境和谐之意。
东壁是墓主夫人即将出行的场面,华盖之下,是一辆豪华富丽的卷棚顶牛车。车前御手正在极力控制躁动的公牛,旁边还有一胡仆前后忙碌。车后是一群丝带飘逸的贴身侍女,她们体态婀娜,分别捧着包袱、梳妆盒和披风之类衣物,频频回首张望,等待夫人上车。其中两侍女头戴卷曲发套,一个内着白色长裙的侍女,裙上也饰有联珠纹。远处,装扮华丽的夫人徐徐走来,一脸的从容和矜持。墓室两壁卒吏前呼后拥,旌旗随风飘扬,浩浩荡荡的仪仗队列壁画,生动地展示了墓主人生前出行时的壮观场景。
南壁正中就是墓门,墓门左右两侧虽然有大面积剥落,但仍可见两列手执旗帜的仪仗队,似乎在高声欢迎,墓门上方还有神兽护卫,气势非凡。南壁墓门门洞上方画一朵硕大的莲花,两只威武的神兽头朝下凌空飞翔,西侧神兽双眼圆瞪,两齿外露,长舌外伸,大三角耳直竖,毛发高耸,着红色短裤,腰系白带,向下俯冲,面目狰狞。甬道内是执鞭站立的仪卫,而墓室外则是静静等待的仪仗队列。
可以说,徐显秀墓中的绘画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北齐时代壁画,壁画画功极为精美,人物形象生动,颜色鲜艳,栩栩如生。所绘人物基本与真人同高,绘画内容为武安王徐显秀出巡后归来的盛大场面,人物包含有徐显秀夫妇二人,车马仪仗队以及胡人侍卫多人,真实地反映了北齐时期宫廷生活的面貌,并且体现出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整个壁画内容纷繁而布局和谐,人物复杂而脉络清楚,为研究北朝晚期的葬俗、葬制,墓室壁画的规制、题材以及衣饰、车饰、马具等细部,都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由于壁画保存完好,对进一步了解当时墓室壁画绘制的技法具有重要价值。
徐显秀墓墓门石雕彩绘
疏体杰作 西方奇珍
从徐显秀墓壁画中,可以看到一种新的布局结构,那就是每一组绘画都是整体画面的一部分。从墓室、甬道、天井、过洞一直到墓道,每一组画面都与另一组画面有过渡和衔接,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家居图和出行仪仗图。壁画布局主题明确,结构紧凑,画面对称,过渡自然,形成一个庄严肃穆的整体氛围,再现了墓主生前的豪华与排场。同时,也寄托了墓主对另一世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
徐显秀墓葬壁画气势恢宏壮观,形象生动写实,与北齐娄睿墓、湾漳大墓壁画齐称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不过,徐显秀墓的壁画又与它们在绘画风格和技法上有所不同,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壁画用笔简练快速,人物动态造型逼真,隐约可见透视之意,似乎已有写生之法,颇具速写的意味,而墓道上壁画尤其如此。画家在粗糙的墙面上,用笔有如行云流水,不起稿而一笔到位,挥洒自如,而且几乎未见修改的痕迹。画家对造型的把握和对线条的控制,不能不令人惊叹。另一个特点是,画家对某些装饰图案的描绘,未使用当时的通常手法,先勾出轮廓再填以颜色,而是直接用色笔点染成形,取得了不同寻常的视觉效果。
在中国古代,绘画有“疏密二体”之说,密体近似于现代人所谓的工笔画,疏体则近似于现代人所谓的写意画或速写。它不拘泥于细部摹写,而以生动流畅的线条捕捉神韵。徐显秀墓中的壁画,正是古代疏体绘画的杰作。壁画中与真实物体同样大小的形象,不用起稿而一笔到位,线条若行云流水,游刃有余,画面充满动感,人物呼之欲出。这形神兼备的清新画风和精湛的画艺,让众多专家击掌叫好。
至于徐显秀墓壁画的创作者,有人猜测是当时的宫廷绘画大师杨子华。他是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爱臣,曾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擅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所画的马尤其生动逼真。据传,他在壁上所画的马甚至引起观者夜间听到马索水草而嘶鸣的幻觉,时有“画圣”之称。北齐武成帝使他供职宫廷,非有诏不得与外人作画,成为专门的御用画家。杨子华也向被认为是牡丹圣手,宋代大文豪苏轼面对牡丹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
当时,徐显秀作为朝廷重臣和皇室贵胄,完全有资格请到杨子华为其墓室作画,更重要的是墓室绘画的艺术风格与杨子华极其相像,处处透着这位极具个性的画家的灵气与神韵。再者,徐显秀墓的壁画人物在造型上用笔简洁准确,注意表现物象的整体轮廓和结构动势,加上富有变化的色彩晕染手法,人物形象因而有了立体感,简洁的线条与渐变的色彩相互作用,人物的形体特征得到强调,略微拉长的椭圆形面孔,更突出了人物造型的风格化意味。这种用线简洁而形体周圆的人物画已在北齐时期的壁画和传为北齐宫廷画家杨子华的作品中可以见到,是北齐时期流行的画法。杨子华的绘画被称为“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属于北朝后期新出现的“疏体”风格。
此外,墓中还出土了一枚嵌蓝宝石金戒指,上面刻有持矛和盾的小人一个,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专家估计为墓主身前所佩戴之物。徐显秀对嵌蓝宝石金戒指十分钟爱,戒指面上有反复摩挲留下的痕迹,可见他对异域文化的偏好和接纳。这枚戒指的特别之处在于戒指上的人物形象,一个短发长脸、深目高鼻的男人头戴一顶狮头形头盔,双手各持一根杖,两腿前后叉开,头颈后扭,有点像在走路,又有点像在跳舞,或像是在举行某种宗教仪式。有学者推测,从图案中人物的狮头盔来看,与地中海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相似,赫拉克勒斯作战勇猛,在神话中甚至能徒手制服狮子。也有的学者认为,人物手持的权杖,与希腊国王巴克特里亚银币形象相似。无论是哪一家的说法,都证实一点,这枚戒指是从古希腊流传过来的,深刻地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情况,为民族融合盛况的研究和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资料。
南北朝时期,战火纷飞,晋阳更成了各方势力的抢夺要地。当时晋阳不仅是北方的政治军事中心,更是经济贸易中心以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整个北朝,对外商都采取开放鼓励贸易的态度,与中、西亚的商业往来十分密切,大量的粟特人在晋阳生活,留下了考古遗迹。在今天考古所发现的许多拜占庭金币、萨珊王朝的银币,也大部分是北魏时期流经晋阳传来的。北齐政权大量的达官显贵生活于斯、埋葬于斯,自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墓壁画里胡人形象以及刻有希腊人物像的蓝宝石戒指,更是见证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况。
北齐徐显秀墓的发掘,不仅还原了这位名将的生平经历,也完整地再现了北齐达官显贵的奢华生活,而墓室壁画又给中国绘画史增添了一道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