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呈现当代艺术界现实思考

2021-08-10

当代艺术展“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2)”近日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常设展“绵延(1)”的延续,“绵延(2)”共展出78位艺术家的88件(组)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介形式,其中28位艺术家的30组件作品为最新呈现。

“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试图以理论和历史的视角来展示当代艺术在中国的现实境况。在策展人们看来,常设展立足于艺术、文化与社会问题的鲜活呈现,希望在展现一个时代一些艺术家的思考、疑虑与困惑的同时,对现实有所反馈、反思与反视。

“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2)”展览现场

“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2)”展览现场

影像作品:一种显得大胆、直白和激进

“绵延”展览中,分布在各个单元的影像作品很有实验性、也较平面的作品有更动人的力量。

周滔的纪录短片《凡洞》中,没有剧本,没有故事,光线成为主角,风景成为主角。 凡洞,这里Hakka客家人已经全部迁离了他们的世代居住之地。在新的发展蓝图实施之前,这片土地上的所有村落都很快地被重新覆盖而成连绵的土丘与洼地,在稍显得平坦些的大片空地上,囤积着低价倒卖往东南亚的大批的二手机器。右边通车的泥路上,地产考察团三五成群地讨论着潜在的地价。绕过大片土丘和相连的几片洼地之后,在两座更高的土峰之间,猎人们修筑起避风坑,并架起了空中的捕鸟网,他们将一只野峰绑在透明的细线上引路,来寻找隐藏在土缝中的野蜂窝。渔人们居然在连通着地下水的泥洼地内发现了鱼源。云层中的巨型钢经混凝土洞穴中的男女还在絮叨着午餐时的牛蛙……

周滔 纪录短片《凡洞》

周滔 纪录短片《凡洞》

蒋志,1999年参加“后感性异形与妄想”展览后成为同时代艺术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员,蒋志从1997年开始介入录像创作。那时候杭州(1996年)和北京(1997年)分别有过一次录像作品展,录像艺术的概念开始被国内艺术圈接受,在创作上渐渐形成一种氛围。蒋志最早的《怀疑物体》和《飞吧,飞吧》在这种背景下完成。《飞吧,飞吧》是在邱志杰的出租屋里拍的,一只手在镜头前模仿翅膀拍打的模样上下翻飞,镜头随着飞翔的手移动,掠过客厅、起居室、卫生间的每个角落。采光不佳,却正好呼应了蒋志的注释文字,在沉重压抑的现实中寻求飞翔的轻盈。

蒋志《飞吧,飞吧》

梁钜辉,与徐坦、陈劭雄、林一林三位当代艺术家,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广州成立“大尾象工作组”。他们的活动、创作与广州城市化的关系非常紧密,自然而然地走向了对城市空间的关注。在观念激进的“大尾象群体”中,梁钜辉是一个另类。他的作品缺少观念上的张扬,但有一种对生活、对生存的诉说与朴实的理解。1995年,艺术家梁钜辉在广州一幢建设中的建筑工地里,实施了作品《游戏一小时》。他在建筑工地施工用的垂直升降机中,安置了一台彩色电视机、一台电子游戏机和一盒“坦克大战”游戏带,艺术家本人则戴着一顶安全帽,随着升降机高速地上下运行,并在其中疯狂游戏了一小时。艺术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见证九十年代广州城市化的快速扩张。

梁钜辉 《游戏一小时》

《在中国的家里制造》是徐坦1997年创作的单频录像作品。艺术家将镜头对准了高速发展变化的珠三角地区,呈现都市背景下的个人和日常生活。徐坦在作品中运用大量影像,对记录进行实验性探索。徐坦的录像艺术在今天看来仍显得大胆、直白和激进,它走上街头,进入个人的隐秘空间。异性按摩、同性恋爱的场景直接呈现。他对都市生活的多层叙述打破了公共与隐私,内与外,禁忌与容许的传统界线。

徐坦 《在中国的家里制造》

阚萱是一位工作于中国与荷兰的当代艺术家,其作品以影像媒介为主,幽默、轻松、优雅,并富于深刻的讽刺与批评。20世纪90年代末,阚萱大学毕业后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工作之余的私人创作成为消化那无处安放的现代城市疏离感的通道。1999年的作品《哎!》记录了艺术家在地铁站一边奔跑一边呼喊自己的姓名并应答自身呼喊的行为,表达出居于现代化城市中存在感匮乏的年轻人的心理感受。表现了一种具有典型现代性意味的孤独,它标识着一种个体与共同体的分离,也蕴含着个体对干再度融入其所构筑的交流空间之中的渴念,在那里或许存在误解,但即便是误解,也构成个体与这个世界最深刻的对话。

阚萱 《哎!》

一件大型艺术实验

“绵延(Duration)”这一概念来自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它意味着没有中断和永恒的持续。正如展览题目所昭示的,“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不是一次固定而静止的展览,而是在主脉和框架一定时期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参展艺术家名单的不断更替,作品不断更换,整个展览本身也因之成为一件艺术实验。

“绵延(2)”部分参展作品是第一次在北京展出。面对昔日经典之作,早已走出女权女性艺术状态的林天苗对其大型装置作品《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林天苗认为:“标签式的女性主义限制了我的表达,以及我的思考与创作过程。”

纪录片导演赵亮,专门为本次展览及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制作三屏影像装置《方形、圆形、多边形》,作品延续了他多年以来的冷峻、不解释言说的风格。

赵亮 三屏影像装置《方形、圆形、多边形》

赵亮 三屏影像装置《方形、圆形、多边形》

艺术家施勇的作品把现代化和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作为想象和创造的基础。他以理想化的上海市民为概念,制作了一系列以照片为基础材料的作品。《憧憬制造2000》是一组建立在“立足本土,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吸引外资”的当代中国城市现状下的新形象人物连环画照。作品将西方的元素用一种看似简单粗暴的方式安置于东方传统之中。画面中父亲的形象与施勇在《请你选择最好的》(1997)中经由西方媒体发布投票所选出的最符合西方人对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人的理想形象相呼应。画面中人物采用了《语录》体一般的对话,以作秀的方式凸现人们在面对国际新格局时所显露的微妙心态。这些在我们看来有些做作而且滑稽的表现形式展示出中国城市在国际接轨初期的某种不假思索的吸纳,和中西文化在交融和杂糅过程中呈现的某种断层。

施勇 《请你选择最好的》

徐累的《心肺正常》为纸本水墨画,创作于1986年,它和徐累的另一件作品《裂变》一起参加了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现代艺术大展。

徐累 《心肺正常》

舒群是居住、工作于成都的艺术家。《文化POP系列·崔健A》创作于80年代与90年代的交接时段,这一时点既标识着与理想主义紧密相连的80年代的退潮,也预示着一场毫无抵抗的商业逻辑的大获全胜。面对着心中乌托邦的渐行渐远,艺术家出于某种带有个人无意识的情怀主义选择了歌手崔健的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磁带盒上的封面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开始了对波普语汇的探索。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