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白鹿原》获奖,作协书记气得拍桌子,作者却很高兴:不用养鸡了

Image 2021-08-09

“我要创作一本死了以后,可以放在棺材里垫头作枕的书。”

1986年,44岁的陈忠实,突然觉得,自己写了十几年小说,却没有弄出一部硬气的大作品,特别不甘心。所以他精心准备数年,又历时6年完成《白鹿原》。

全书共50余万字,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表现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沧桑巨变。

在《白鹿原》写完后,他立刻寄了一份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经过几天煎熬的等待,陈忠实受到了一层来自于人民文学的信件,当他拆开信件,紧张又兴奋,但在读完之后的那一刻一切都尘埃落定,而太过激动的陈忠实,一下跌在沙发上,痛得直叫。

妻子见闻此状吓了一跳,赶忙跑过来看他。顾不上身体的疼痛,陈忠实对妻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以后可以不办养鸡场了。

是的,他不但不用办养鸡场了,而且以后还能继续走在文学这条路上了。

因为他内心知道,那本他死了以后可以放在棺材里垫头的书,已经写出来了。

1995年,《白鹿原》进入了茅盾文学奖的初选,《白鹿原》全票通过。

但当时也有人对这本书看法不同,当评委会办公室主任陈建功向作协书记翟泰丰汇报这件事的时候,翟泰丰气得拍了桌子。

因担心《白鹿原》被评上,终评从1996年拖到1997年,还多请了一些老人来当评委,想让《白鹿原》自然流产。

让他没有想到老评论家陈涌第一个发言,全面肯定《白鹿原》,首先就定了基调,一举扭转了形势。

最后,评选官方只好要求陈忠实对作品做删节处理,以"修订本"形式获奖。虽然需要修订,但这也意味着《白鹿原》得到了最终的认可。

著名学者范曾称《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

而教育部也将《白鹿原》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白鹿原》是陈忠实送给我们的一部文学大礼,如他所愿,《白鹿原》成为了他棺材中的枕头。白鹿原是他的故乡,《白鹿原》则是他的精神故乡。

对于这个耿直的陕西老汉来说,如果没有《白鹿原》,他就只是一个养鸡的普通农民。

《白鹿原》的卷首,引用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与宏大叙事不相干的,史官不便于表达的东西,就交给文学吧。

伟大的文学家用他的眼睛,用一支笔书写一个民族的秘密和隐痛。

虽然表面上讲的是时代的故事,但书的背后,却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真情实感,书中的文字虽然朴实无华,但却句句戳心,读完这本书,仿佛经历了一次旅行:回到最初的西北大地,感受在那一片黄土地上的恩恩怨怨,有黑色幽默,有魔幻现实主义,而它永远的落脚点都在人民的生活上!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成名作,他呕心沥血,耗尽了自己半生心血,把白鹿原上的人物写活写亮。

写到后来,陈忠实已经把全部感情都融进了书里,在写到田小娥被杀时,他描述说:“鹿三从背后捅了一刀,捅过去,田小娥回过头来,叫了一声大呀”……

(陈忠实)我写到这的时候,眼睛都黑了,半天才恢复过来,恢复过来情绪依然很难抑制。随手就写了那个:生的痛苦,活得痛苦,死的痛苦......

在《白鹿原》中,白、鹿两家争斗不休,到头来却仿佛仍像西西弗斯般陷入生活的瓶颈,“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见,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

白鹿原的土地上,冤冤相报,代代不已,看似时代剧变、家族更迭,本质却依然如往昔。

虽然电影电视剧都有演过,但是要领略陈忠实先生的核心,领略《白鹿原》真正的文学之美,还是要看原著。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谢幕的那一天,那些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人间戏剧,无论好与坏,最终都会化为历史的尘埃。

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去世,而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的颈下枕着的正是《白鹿原》。

生活不易,生命本多磨难,人的一生总会有各种磨难,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总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在你迷惘和无助的时候,可以在《白鹿原》中找寻答案!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