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留下传家宝,被丢粪筐15年,后人无偿捐献,如今估值10个亿
《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很多商品都在广告里“讲故事”,这些或真或假的故事大多都是商家的营销手段,一些企业有时也会通过“讲故事”来融资。比起商人们给他们的商品编造或赋予的故事,一些古董和文物背后的故事显然更加真实和有历史意义。
文物也是历史的一种传承和载体,每件文物都有自己的往事,它们有的被拍成了纪录片,被人们所熟知,比如在故宫很多年才展出一次的《千里江山图》,每次展出的时候,观众们需要排很久的队才能亲眼看到这幅画的真作,而参观的过程就仿佛观众们与作者王希孟无声的交流。而与之相反的,有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则永远不会被人知道。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幻想过自己的父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给自己留下什么传家宝,因为那不仅代表着财富,还代表着一份传承。不过大部分人也只是想想而已,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所谓“富不过三代”,一些传家宝也许传着传着就传到了别人家里。不过曾经有一个在水电厂工作的工人就发现自己家人留下的传家宝,不过他却是在工厂杂物间的一个粪筐里找到的,随后这位工人无偿把它捐献给国家,如今这件传家宝估值10个亿。
1983年,一个名叫邵泽波的工作人员被调到大庆油田水电厂工作,负责水电管理。他来到水电厂后,与厂里的人熟悉之后,了解到了一些厂里的事,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邵泽波得知厂里有一个人总是沉默寡言,也不怎么和别人交流,厂里没人了解他是怎样的人,以前做的什么工作,只是听说他之前的生活并不顺利,也经历了一些挫折。
邵泽波觉得这人有些奇怪,想了解一下他的情况,不过那人来到办公室后,还未等邵泽波开口询问什么,他就先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的话,那人对邵泽波说:“厂长,啥时候把东西还我?”听到这话,邵泽波满脸疑惑,他还不知道眼前这人叫什么名字,更不知道这人说的东西是什么,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原来那名工人名叫冯信义,在水电厂工作已经10多年,他所说的东西是他爸爸留给他的两件传家宝。邵泽波还来不及怀疑冯信义说的传家宝是不是真的存在,并没抱多大希望地在水电厂里寻找了一下,很快就在杂物间的一个旧粪筐里找到了一个落满灰尘的木盒。他们打开盒子发现面放着的是两卷发黄的画卷。邵泽波拿出这两幅古卷向冯信义询问,他所说的传家宝确实就是这两幅古画。
他们将两个画卷打开后,看到两幅画都很精美,没准还真的是古代画家的真迹,称得上传家宝。邵泽波帮冯信义找到了东西,顺理成章地从他口中得知了一些关于这两幅画的往事。据冯信义说,他的舅老爷住在长春,是一个中医,在当地有一些名望,大约在1932年,溥仪皇帝执政的时候,冯信义的舅老爷被征召进皇宫。
1945年,伪满洲国覆灭。溥仪皇帝被迫离开皇宫后,宫里的侍卫和宫女们开始争抢宫中的宝物,想要带一些宝物逃往老家。在这些人逃亡的路上,冯信义的舅老爷亲眼看到一个人将古画烧掉取暖,这是让多少人痛心疾首的场面啊!就像热爱读书的人看到别人烧掉了书,热爱美食的人看到别人浪费美食,冯信义的舅老爷不忍心看到这种事,于是用5块大洋买下了这两幅画带回了老家。
1959年冬天,冯信义的舅老爷病重,由于他和冯信义的爸爸关系较好,于是将两幅画交给了他,让他好好保管,还再三叮嘱他一定要把这两幅画当成传家宝一样对待。1966年因为一些意外情况,冯信义的父亲为了保护这两幅古画将它们砌到墙的夹壁里去,藏了起来,不过之后因为家庭关系,他还是将家里藏匿了古画的事情交待了出来。
古画被搜走后,就丢在了水电厂的柜子里15年。这期间还差点被人丢进了火炉烧了,就像当初要被人烧来取暖的命运一样,好在之后有人将两幅画轴丢在了木柜上的粪筐里,这才没有被烧,直到冯信义问起才被发现。冯信义在水电厂里默默工作了有十五年,就是想着有一天能将“命运多舛”的传家宝要回。
那天邵泽波找他问话时,他以为自己终于有机会要回自己的传家宝了,然而邵泽波当时根本不知情,所以才觉得冯信义说的话奇怪,不过经过询问和了解,在知道了冯信义两件传家宝的往事后,邵泽波也就不觉得那么奇怪了,还帮冯信义找来了相关的专家鉴别这两幅古画,没想到这两幅画竟然真的像冯信义说的一样是传家宝,甚至还价值连城。
连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刘久庵看到这两幅古画后都称它们是宝贝,还是画中精品。据了解,这两幅画一幅名为《蚕织图》,一幅名为《瑶池醉归图》,都是古代的绘画真迹。关于这两幅古画的具体信息和来历,如果不是有专家的鉴定和讲解,冯信义自己大概也无从知晓。虽然冯信义只是一个普通人,却幸运地得到了这两幅珍贵的画,好在这两幅画没有被毁掉,终于在十几年之后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
其中《蚕织图》绘于南宋时期,据说作者是画家刘松年,这副画全长达10.56米,宽0.28米,作者以二十四节气为背景,描绘了古代人民养蚕、缫丝的过程,图中共有74个人物,虽然数量比较多,但是人物都是按照季节排列,所以并不显得杂乱无章,更何况画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看画的人像是在看一个连续的故事。
《蚕织图》上不仅有乾隆皇帝的印章,还有宋高宗显仁皇后小楷的题字,这幅画能被数位皇帝珍藏,可见其珍贵程度。而《瑶池醉归图》据说是元代人仿画家马和之所画,画幅与前者相似,都是长卷,不过稍小一些,这幅画全长约9米,宽0.27米,画的是一个仙婢搀扶着骑着神鹿的仙女返回神殿的情形,画中人物生动形象,表现了仙人归途悠闲的状态。
这两幅画都价值不菲,而且对人们研究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非常有意义。因为这两幅画都被皇帝收藏过,历经了几个朝代数百年的时间,画上盖有乾隆、嘉庆、宣统等帝王的印章。冯信义找回了传家宝之后,在专家的建议下将两幅珍贵的古画上交给了国家,至此这两件“传家宝”成为了“国宝”,也最终有了一个好的归宿,离开了水电厂的杂物间,回到了它们本该在的地方。这两幅画如今预估市场价已超10亿人民币,被收藏在黑龙江省博物馆里。
不但画中有故事,画外也有故事,每件文物都是我们历史的传承,经过时间的历练,不断会有新的事将它们赋予新的价值。但是我们也不会忘记这些文物最初对于我们的历史意义。现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文物流落在海外,尽管有些也被国外的博物馆收藏,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文物在这个过程中被损坏或者完全毁坏。这些流落海外的文物虽然精美且价值连城,但也代表着我们国家一段屈辱的历史。虽然让人心疼,但也不会忘记。当然我们更希望这些文物能尽早回归祖国,回到它们本来该在的地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