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模仿《枫桥夜泊》的人,难道都没仿成功吗?

2021-08-07

张继要是知道《枫桥夜泊》在千年后,还能火得如此“一塌糊涂”,一定会很庆幸那个秋夜他提起了笔。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8个字,捧红了苏州的两个景区:枫桥和寒山寺。经此诗后,张继一诗扬名,牢牢地奠定了自己在唐代诗坛的地位。

当然,还是那句话:诗红是非多。仰慕张继的人很多,挑刺的人也不少。

仰慕的就不说了,唐宋元明清各朝都有。挑刺的人当然也很犀利,比如宋代巨匠欧阳修就认为张继是改不了文人贪求好句的毛病,指出“哪有三更半夜色打钟的道理”。不过后来这根“刺”还是被诗迷们拔了,古代许多文人实地考察后发现,当地的一些佛寺真的有半夜打钟的习惯。

除了最后一句外,首句、次句也都被挑出过毛病。但毫无疑问,经典就是经典,刺挑得再多也无法改变它作为唐诗名篇的事实。

因此,自此诗问世后就有大量的文人开始模仿它。遗憾的是,这些仿作似乎都没能吸引大家的广泛注意。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模仿《枫桥夜泊》的人,难道都没能仿成功吗?本期,小美就跟大家说一说这个话题。

一:仿作那么多,怎样的才算是成功的?

前段时间,诗词大会导师郦波的几首作品,被不少诗迷挑出了瑕疵,理由是:他很爱借用一此前人的诗词意象。

因此,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创新性不够。虽然郦教授的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在诗词的世界里,模仿倒并不是件丢人的事。毕竟,千年文坛里仿写出来的经典还少吗?随便给大家说两个仿写牛人。

如果唐代要评最会仿诗的人,小美一定要投王勃一票。年纪轻轻的王大才子非常聪明:

他读了庾信的《马射赋》,觉得其中“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写得很不错。你猜他仿出来了什么?没错,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他读了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觉得“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写得不错。你猜他又仿了什么?没错,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而如果要说宋代最会访词的文人,那小美一定要投李清照一票。深在闺中的李清照也是一样聪明。她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仿的是范仲淹;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则仿的是苏轼。除此之外,欧阳修、晏殊等人的作品,她也都是仿过的。

通过王勃和李清照的例子,我们其实就能得出两个结论:

其一,仿得好不好,要看是不是能在依样画葫芦时,画出自己的风格。比如王勃的两次模仿,就写出了比庾信和曹植都更强的少年意气和丰茂,这就是他的风格。

其二,结构可以相似,甚至意境也可以相似,但遣词上要有新意。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本质在于青已经不再只是蓝了。

二:模仿《枫桥夜泊》的那些作品水平如何?

既然标准已经有了,那我们来看看几首被史书记录下来的、有代表性的仿作。或许是唐宋的才子们更有自知之明,仿作要稍少一些。至于元明清,笔者则各选一首,大家感受一下:

《枫桥夜泊》(元代:孙华孙)

画船夜泊寒山寺,不信江枫有客愁。

二八蛾眉双凤吹,满天明月按凉州。

元代这位姓孙的才子,也是当时的一个名人了。此人又名孙华,《大雅集》里收录了他14首作品。当时诗评家认为其诗:“意出天巧,绝类王维、孟浩然”。

这种评价后一句小美认为把他抬得有点儿过高了,毕竟从此诗来看,是断然达不到王维、孟浩然的水平的。至于说他立意巧妙,倒是有点儿道理。毕竟,人家模仿张继都是顺着说,他是反着来,说自己:不信江枫有客愁。

苏州的船客们愁不愁不重要,重要的是孙华孙此诗稍显直白了些。“画船”、“不信”、“满天”等字眼,都少了些意境之美。唯有最后一句的“按凉州”的“按”字,倒是用得颇有新意。因此,如果总分是100分,要给孙大才子打分的话,小美觉得能有75分。

再来看明代的版的:

《和千家诗六十首.其五十八.枫桥夜泊》(明代:李江)

琴对高山剑倚天,枫桥月落夜孤眠。

钟声惊破还家事,惆怅江湖万里船。

这位李江的名气,还不如孙华孙。不过能想到把千家诗都唱和一遍,可见倒也是个勤奋刻苦的文人。

至于他这首诗,很显然就是把张继的江、桥、山、船、钟声等意象的顺序打乱了一下,而后又加上了琴、剑。这样一来,整首诗变得杂乱了许多。张继当年安排这些意象时,是有一定的空间顺序的,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但李江此诗,则看不出结构上的布局。

同时,张继原诗里的“愁”,是借着渔火点出来的,浑然天成。而李江的“惆怅”二字,显然少了铺垫,一样过于直白了。因此,如果还是100分的话,小美只能给他打60分。

最后,咱们来看清朝版:

《枫桥夜泊》(清:李绳)

又复匆匆赋远征,乌啼霜月若为情。

寺钟渔火枫桥泊,已是思家第一程。

李绳是乾隆年间人,字勉伯,号耘圃,曾中举人,后在外做知县。此人喜好田园生活,作品多是山水诗。正如最后一句所言,他此次仿张继旨在抒发思乡之情。

与前两首作品想比,李绳显然更有想法。比如第二句“乌啼霜月若为情”,和张继原诗“月落乌啼霜满天”相比,乌啼提前,霜与月合并,点出一个“情”字。这样的安排既有了新意,又把重心放在了后半部分,妙!

遗憾的是,此诗的问题也在于:乡愁写得过直了些。同时,中间两句的写景,与第一句、最后一句的过度也稍些草率了!不过就凭中间两句的结构安排,小美认为他拿70分也没问题。

小结:品诗赏词一直是见仁见智,各有所好。小美如此打分,也仅是一己之见。事实上,以上3首古人的作品,虽然完全无法跟张继的原作相比,放在古代肯定不算模仿成功。但放到现代,任何一首都是拿得出手的佳作。

事实上,在过去的1000多年里,还有大量文人模仿过张继。好不好咱先不说,至少它们的存在可以证明:张继在那个无眠的夜,确实给诗坛流下了一段抹不掉的传奇。不是吗?欢迎讨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