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定远舰回家的背后:水下考古人揭秘百年风云

2021-08-06

历史以考古为实证,真相因考古而铭记。百余年前,一场惨烈而屈辱的中日海战,让定远舰伴随着轰鸣和硝烟沉没大海;百余年后,山东水下考古人多次投身海底,打捞起沉船的残骸和悲壮的历史,完成了“接定远舰回家”的时代壮举。

01.

甲午巨舰,沉船威海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响起了炮火轰鸣,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的对决,曾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的“定远舰”悍然迎敌。作为北洋海军的主力舰,“定远舰”凭借其超强的铁甲防护能力,面对凶猛的日军炮火,始终屹立不倒,在海战中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实力。

图|定远舰照片

然而,在后续威海卫保卫战中,“定远舰”被日军鱼雷艇偷袭而中弹受损,搁浅至刘公岛。眼见战局恶化,管带刘步蟾下令自爆战舰防止资敌,并以身殉国。1895年3月17日,日军登陆刘公岛,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战后,“定远舰”曾被日军大肆打捞拆卸,并当作战利品运去日本修建了一座定远纪念馆。只剩破碎的残骸,仍孤独而沉默地坚守于黑暗之中。

图|定远舰管带刘步蟾

“永不沉没的定远舰”伴随着这场自杀式的壮烈记忆长眠海底。2017~2020年,在山东水下考古人连续数年的不懈努力下,昔日霸王的斑驳残躯终于被接回了家。铁甲出水,斑斑锈迹,是对满船将士英魂的告慰,也是对残酷战争史的泣诉。

而在这段艰难曲折的回家路背后,也映射出了山东水下考古工作的发展历程。

02.

水下考古,启航山东

大海深处有文明吗?水底世界都埋葬了哪些历史?关于遥远神秘的水域,每个人大概都有“十万个为什么”想问。

随着中国海洋意识的逐渐提高,考古工作者的目光也不仅止于陆地,投向了广阔而深邃的水下世界。但是,相比田野考古,探索水下遗址的考古工作无疑要艰难太多了,从定位、现场勘探到实地发掘,都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有3345公里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内海海域,是东北亚海上交通核心区;还拥有丰富的内水资源,是中国内陆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代人类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

自我国水下考古兴起,山东的水下考古也同步启航。1987年,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派代表参加了在威海举行的“济远号”沉船打捞技术论证会,这是我省第一次有水下考古专业机构介入水下工作。此后,国家博物馆和国家文物局的水下考古单位在青岛琅琊台、鸭岛,烟台长岛,威海等沿海海域,济宁等内水水域持续开展水下考古工作。

图|山东水下文化遗产资源亮点——海疆、黄河和山东段京杭大运河

2015年,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山东开始拥有独立的省内机构开展水下考古工作。水下考古中心迄今已在烟台、威海、泰安、日照、青岛、东营、潍坊、济宁等沿海及内陆地区水域开展水下考古项目,出版了《海岱遗珍——山东出水文物汇编》《海岱丝语——“一带一路”与山东研讨会论文集》系列书籍,举办了考古学视野下港口与码头学术研讨会、“一带一路”与山东研讨会等学术会议。未来还将成立涉水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就运河、海疆、黄河等涉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弘扬继续开展工作。

图|2015年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合照

03.

魂兮归来,以瞻河山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成立后,对沉灭在威海湾内的北洋海军战舰遗址的调查保护工作随之提上日程,“定远舰”的回家路初见曙光。

2017年开始,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围绕威海湾展开陆地调查和水下探摸。2019年7月至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受山东省文物局委托,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威海市博物馆联合组队,调集国内30余名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开展了威海甲午沉舰遗址第一期调查工作。

图|定远舰遗址发掘现场工作平台上刚刚出水的水下考古人

图|定远舰遗址发掘现场工作平台上刚刚出水的水下考古人

以2017年、2018年的水下考古物探、潜水实地探摸结果为基础,考古队利用多波束、浅地层剖面等海测仪器采集遗迹数据,结合文献材料,准确锁定了“定远舰”的埋藏位置。

随后,考古工作选择在遗址上方进行抽沙作业,在深达1—3米的厚厚泥层下,发现并逐步揭露出一段舰体遗迹、采集提取部分沉舰遗物。

图|定远舰沉船遗址出土的子弹壳

这次调查区域可确认为舰体炮台与弹药舱附近位置,发现并提取出水文物150余件,包括武器、铭牌、船体部件等,同类物品在此前的“致远舰”“经远舰”遗址调查中也有发现。

2020年9月17日,考古队打捞出一块长2.8m、宽2.5m、厚0.3m、重达18.7吨的巨型铁甲,这块铁甲作为当年清军主力舰船独一无二的配置,是确认“定远舰”身份的关键证据。

庞大的铁甲也只是定远舰极小的一块船板,是封建帝国的吉光片羽,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继续前行。

图|定远舰铁甲起吊出水瞬间

图|德国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定远舰”造船图纸

“定远舰”的考古工作,形成了中国近现代沉舰考古工作的新模式,有利于深入推进甲午沉舰调查与研究工作,也为中国近现代史及世界近代海军舰船史的研究提供了真实的材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科学价值。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百年前的炮火硝烟化为了岁月的烟云,但历史不应该被忘记,更应该被铭记。考古成就展定格的一帧帧画面,是烙印在祖国山川大海里的深刻记忆,也是激励着我们以史为鉴、开拓向前的精神力量。

来源:山东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