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早生一百年,气死齐白石

2021-08-06

1985年,年仅28岁钟国康首次举办了个人书法篆刻展,年少轻狂的他在前言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早生一百年,气死齐白石。在当时广东轰动一时,很多人说:文化馆出了一个疯子。

人需要时间才能成熟,艺术也一样,通过多年的专研之后,现在钟国康的书法篆刻作品,已成为深圳市赠送外国友人“国礼”。此外莫言、贾平凹和林墉等人都喜欢收藏钟国康的印章。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看了钟国康的作品后评论说:“已经超越XXX大师”,钟国康听后显得不好意思,一再叮嘱不要写出大师的名字,免得被人误会了。

钟国康刻章被用在印花税封面

钟国康实在是一个充满孩子气和豪气的艺术家。

他眉毛稀疏,自觉不满,就在额头架一副墨镜充当眉毛;他经常弄丢手机,就用一条绳子自领口拉挂着手机垂在腰间,行走飘忽,他说有这条线就生动了,没有这根线,自己就是傻逼一个;他自己酿制墨汁和印泥,弄得屋里臭气不散;他是用女人护舒宝最多的书法家;和别人聊天时永远只有两个话题:一是哈哈大笑的夸奖自己,二是口沫横飞的批评别人;他刻印时不打稿,拿起刀来就刻,一天能刻一箩筐,有来求印的,一枚印二万,若讨价,就二万五,再讨价,就三万,还要讨,就要起身逐客了。

贾平凹说:钟国康的前世可能是钟馗,把小刀耍得像大刀。似乎不管是在哪个方面,他都喜欢将个人强烈的气质张扬到极致。

钟国康在《粤见TA说》演讲

1976年,高中毕业的钟国康被分配到农场劳动,后来因为字写得漂亮被调到县文化馆,文化馆的创作人员不用坐班,没事的时候,钟国康都呆在房间里,他买了一个尿盆,吃喝拉撒都在屋子里,经常好几天不出门,只有夏天太热时,他会三更半夜到楼下的水龙头,光着身子痛痛快快的洗个澡,像一个月色中幽灵。

钟国康屋子里散发的臭味,常常把从县粤剧院调到文化馆上班的女演员们熏得头昏脑涨,她们集体向领导投诉钟的臭事,钟多次受到批评,他虽然虚心接受,但是臭味还是时不时的飘出来。

但钟国康久闻不觉其臭,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写、在刻和装裱。还时不时给国内名家写信请教,写信时他会去印刷厂寻一些边角料,用了很多办法,在牛皮信封上烫写出金箔的效果,他说是想引起名家们的注意。

钟国康很喜欢临摹吴昌硕的书法篆刻,你如果说他学得不像,他就会拿墨汁泼你, 骂你:“谁叫你骂吴昌硕,再说我就用刀捅你。”说完,他就随手抓起刻刀在手里乱舞着。当然,钟国康是在狡辩,人家是在骂他,不是骂吴昌硕。

钟国康二十来岁时,带着自己的印章到广州请名家指教,著名篆刻家黄文宽教授叫他全部烧了,他回家之后真的就把印章全都烧了,后来他拜了“四只脚的老师”。

钟国康说:“四只脚的老师实际上就是我的书柜,是我花钱买的书,很多名家虽然现在不在了,像我没机会面对面跟吴昌硕交流,他埋在地下了,但是我从作品上跟他对话,没问题的。”

从91年开始,钟国康开始有意识的“关门”,大量的阅读、临帖和篆刻,这一关就是12年,直到2003年,他觉得自己“差不多”了,才开始“下楼”。

钟国康:“我这个人安静下来,我不出这个门,我的心也不出这个门,我就可以安心了。其他外面很多活动,很多诱惑,很多生意,很多的吃饭宴请什么的我不参加。

虽然是关门,但这个门还是打开的,你找我写字我照样写,你给红包我照样收,因为我还要养家,要有收入的补贴。”

钟国康的妻子曾说:大家在欣赏艺术家的作品的时候是一种享受,但是作为家人跟艺术家生活在一起是一种苦难。

确实一个人钟爱艺术的时候,全身心投入,身外世界可能已经无暇顾及了,不疯魔不成活,艺术家往往是极致的守望者。

钟国康说:“搞艺术有时是很很闷很累的事情,让自己在一个空间里面,一个人的世界里面,你要学会自己愉悦自己,不然有可能会得病,所以我经常是在房间走来走去、跑、跳,和自己对对话。人家外面听我一个人在那里对话,甚至有时我是对骂的,不知道的真的以为是个疯子。”

钟国康写字

钟国康有很多惊人之语,是很多人眼中最离经叛道的学习者。

他说:“学习人家的时候要小我,因为别人精彩你才学,但我们常被老先生误导,有几句话害人很深:一定要先学会走才学跑,楷书是书法的基础。

这种说法太错了,楷书的横竖撇捺,你用在隶书里面,隶书什么都不是,用在篆书里面,篆书什么都不是,楷书只是楷书的结构,偶尔行书可以参考,但跟你学习别的字体关系不大。”

钟国康年少临帖,学了很多大师,但是他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第二时,就决心要把老师们一个个干掉,寻找个人艺术的突破口。

“我最喜欢天天想着把老师干掉的人,不择手段也行,学生超越老师是老师的伟大贡献,培养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的,我认为超越一个人,应该全方位超越才精彩。”

“学传统是需要的,传统是古代经典留下来的东西,但很多人被吓怕了,所以我的态度是我们要敬畏它,但不要被它左右。”

你学习的人就像个封闭的房子,创新就要打破他的墙,找到突破出去的路,当你开始入门之后,就要“大我”了,怎么“大我”,就是要融合创新,最后是要超越自己,要超越古人。

钟国康说:“学谁像谁,那没什么可称赞的,没有自己,能够融合改良,需要才气,在艺术界,刻一方好印,写一幅好字很容易,但能有强烈个人气质的作品很少。

今天我们都知道字有柳体、颜体、欧体,这就是个人特色,写字写到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种体,青史留名,实话实说,我没有这个本事,但是我用我的方法,我把所有的东西弄得有我的味道就行了,每一幅我的字,我的篆刻,不要落款,别人一看就知道是我的字,这是我的本事。”

在多年的书写和篆刻生涯中,钟国康根据自己的创作习惯,千方百计改良过日常所用的笔、墨、纸张、刻刀等工具,有时他会得意洋洋的炫耀他的改良成果。

古人用墨是磨墨的,讲究墨分五色。磨的墨比墨水倒出来马上用的效果要好得多,倒出来用的墨它是很单调的,就一个色,干巴巴的。

钟国康泼墨,用墨很多,自己磨墨根本不够用,所以他自己制墨,为此他尝试过很多方法,找到了很多满足自己需要的墨汁。

“这一点我就想做个突破,我认为我如果能达到了,我就是在某一点上突破了,一个人突破一件事情是很难的。

我在我的墨里面放了很多水,一般都是这样的比例。墨汁加三两的酒,带二两水,都是这样调出来的,所以说我的墨是淅淅沥沥的。

墨调的好不好,我用长锋软毫把那个笔泡饱了,拿起来,墨汁滴下,去听那个声音,如果墨汁浓稠,像油一样,滴下去没声音的就不能写。所以说我经常说墨要听的,如果能够听到是很脆的声音,很淅沥沥的声音的时候,就可以写了,它肯定听话”

钟国康书法作品

除了墨之外,钟国康的刻刀也是一绝,别人的刀都是一扎长的,他的刀一指粗,半尺长,简直就是钢凿子。钟国康无不骄傲的说:“别人的刀用腕力,容易累还磨手,我的刀用臂力,刻一天都不容易累,而且手上都没有茧。”

钟国康在篆刻

钟国康印章作品

钟国康曾经送给贾平凹一枚印,印面刻:木鸡养到。故事源于《庄子》: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历久乃成,其鸡望之若木鸡,盖德已全,它鸡无敢应者。木鸡养到是想称赞贾平凹文学造诣深厚,贾平凹回送他一幅书法:木鸡养到,说他的印章能让石头说话。

钟国康书法篆刻的造诣,固然是蔚然可观,但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钟国康那种永远不满于仅停留在模仿学习的阶段,一定要形成自己的强烈的个人风格的精神。

在社畜横行的当下,千人一面,有多少人沦为别人的影子和回声,面目全非。钟国康恰恰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范例,提醒疲惫的辗转于生活场中的人们,不要忘记,活出自己,可能未必出彩,但远比做任何人的复制品都要精彩。

# 《粤见TA说——传统文化的广东世界观》主题联展 #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