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生存的“困惑”与现实的“残忍” ——评王东岳长篇小说《阿德莱德》

2021-08-01

王东岳一九八六年生,数学系出身,后留学澳洲攻读教育学硕士,著有长篇小说《未卜之夜》《阿德莱德》等作品,台南市立图书馆、桃园市立图书馆、逢甲大学、静宜大学等高校图书馆收入馆藏作品对与人性和世界的复杂性有关的诸多问题有着深入挖掘与触摸,对人在精神与肉体的多重痛苦与矛盾之下对存在、自我与精神价值的挣扎探寻有着深切的关注,有评论将其作品与库尔特·冯内古特、托马斯·品钦与亨利·米勒等作家的作品进行类比。

文 / 郑海军

初识王东岳是在一次郑州市文学界组织的活动中。他曾留学澳大利亚,在四川忠县图书馆支过教,回国后从事教育工作,现已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阿德莱德》便是其中之一。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张扬在澳大利亚留学的经历为故事载体,反映了当下部分海外华人和留学生的真实处境,以及国内一部分“八零”后青年的真实生存状态。作者独辟蹊径,以留学生视角反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隔膜,包括认知心理上的冲突,以及与复杂的融合、妥协过程。当来自本民族的群体属性融入世界时所产生的无所适从感造成了人的内心世界出现抵抗与屈从、坍塌与重建之时,作者精准地把握住了这些复杂细微的波动,同时将人性的变异、法律与道德的困境置于中西文化的角度进行反思,使得作品发人警醒。

小说开始时,张扬离别家人来到阿德莱德,结识了施雪纯与香港人杰森胡,旋即被卷入了一连串的惊险遭遇。他目睹了发生在莎莎、马梧等人身上的现实悲剧,通过这些事件,作者集中反映了一批当代青年的生存困惑。他们面对困境而不甘于困境,在自身的轨道上对现实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现实往往是残忍的,例如,主人公张扬在留学期间为躲避房东对他的侮辱欺压而搬到青旅居住,为了生存不得不四处艰辛打工;高官子弟小卢因有官方背景而在国外形成了一个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作恶多端、泯灭人性,连自己的女儿都贩卖,最后还杀害了女儿的妈妈、曾经的女友施雪纯;北京留学生马梧因家道败落,为给重病的妹妹换器官沦为小卢的帮凶及打手,最后良心未泯并帮助施雪纯救回了女儿;善良的女孩莎莎在残酷现实的挤压下沦为妓女……作品通过对以上几个中国留学生的生存处境及社会事件的描写,集中呈现了中西方文化冲突下人性的挣扎、扭曲,并试图从人性与社会的不同层面触摸这些现象所反映的本质。

同时,作者通过另一条主线——张扬的妻子朴茜以及她的闺蜜张晓和蓉蓉在国内的经历,呈现了当下中国市井民情的真实一面。张晓的未婚夫李情是拆迁暴发户,趁朴茜独自在家精神空虚、孤独无聊,勾引她出轨,张晓知道后为报复朴茜,又勾引了回国休假的张扬出轨。张晓工于心计,她饱受李情的折磨与背叛之苦,但因家道败落,为获取更大成功而甘于隐忍,最终却仍被外界不可抗的力量所伤害。从她曾经的创业、对婚姻的执著、对堕落的蓉蓉的鄙视中,我们看到她在对付现实时没有停留于内在的思考,而是直面残酷,与之抗争。而朴茜的出轨虽有张扬冷漠待她的原因,更多则源于她自身的软弱被动、缺乏主见、随波逐流和自私苛刻,她的形象让人想起张爱玲笔下《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塑造得十分鲜活。朴茜与张扬相互欺骗、漠视与伤害,互为彼此的受害者;朴茜对生活的不断索取,换来的却是一无所有,最终以离婚收场。蓉蓉则是城市底层女性的另类代表,嗜赌成性、放浪形骸,依靠出卖身体供自己挥霍,在家庭与社会间穿梭自如,最终死于了丈夫的疯狂报复。

《阿德莱德》这本小说的结构精妙之处,在于作者用张扬与朴茜这两条互为缠绕的双主线并行,时合时分,将情节编织得跌宕起伏,紧凑好看。作者还埋伏了一条施雪纯寻女的暗线,在小说中时隐时显。施雪纯从小说一开始就已出现,到故事最后才揭开了充满悲剧性的谜底。如果说张晓的抗争是基于现实的,施雪纯的抗争则是理想主义的。从她作为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选择去北京找网友小卢那刻起,命运的悲剧即已奏响。她少不更事,爱上小卢后,自投罗网并被囚禁,历经波折生下了女儿,襁褓中的女儿又被顾及脸面的父母卖到澳大利亚,她没有向现实低头,而是勇敢地走上了寻找女儿的艰辛之路,命运在她身上打上了触目惊心的烙印,痛苦挣扎的她一边被恶人捉弄,一边时刻准备着新的出征,她身上体现着斯德哥乐摩综合症的倾向,她被小卢虐待却依然对他报有病态的幻想和情感,而她的自我意识又让她产生强烈的耻辱感,并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坚强前进,虽然她最终没有完成自我人格的修复,但女儿已找到并被救出,她完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使命,并且她获得了杰森胡的爱,在逐渐生长的自我意识中不断获得着源自生命本质的力量与精神。她是崇高的受难者和抵抗者,蕴含着被磨难至近于疯狂的人性中仍然具有的理性之光。最后她写给杰森胡的遗书,是全书唯一让人感到爱情的希望之处,但这爱情却又是血淋淋的死亡换来的,这将全书的情感与悲剧推至了高潮。在其他人物如莎莎和马梧等人身上也无不体现着命运的悲剧性,小说的悲剧精神在令我们震撼的同时,也促使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人性的复杂性。

《阿德莱德》作为“八零”后新锐作家王东岳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展示了他鲜明独特、成熟稳健的写作风格。先锋小说家墨白在给王东岳的第一本长篇《未卜之夜》做序时曾说:“从作者的作品中能嗅到类似威廉·巴勒斯、托马斯·品钦和杰克·凯鲁亚克的气息,像锋利的刀刃一样刺痛了我们”,我们欣慰地在他的第二部作品中嗅到了这种风格的延续和发展。《阿德莱德》是一部将戏剧冲突的紧张、语言的精彩与张力和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想深度结合得非常好的作品。王东岳善于运用电影化叙事,使作品有很强的画面感、节奏感,剧情紧张有力;他又很善于运用“间”的手法,在剧情与情绪最紧张之时用与人物情感息息相关的环境描写将氛围延宕开去。他的小说语言简练,多用白描,每个人物看似着笔不多,但几句话就能立起一个人物,使读者立刻看到了丰满的、有辨识度的人物形象。诸多文学技法如伏笔、悬念、反讽等等,在他的作品中也运用得十分自然、娴熟。有位作家曾说,作家是要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能提出问题的小说很少,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年轻的“八零”后作家王东岳在他的小说中提出了许多相当深刻的、具有人性与现实的普遍意义的问题,其尖锐的批判、揶揄,颇像美国作家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冷峻的硬汉风格又很像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王东岳内心似乎有一个“审判者”,这点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相似,虽然面对的时代与环境不同,但他们的作品都绕开了浪漫与虚伪,直达人性的终极之处进行拷问,向冷热交织矛盾重重的生存本身发出深沉、尖锐的喊声。这种类似“黑暗写作”的美学风格不同于太宰治式的沉沦,而是具有鲁迅式的反抗与反思精神,其感知黑暗、寻找光明的写作勇气值得赞扬和鼓励。这样做无疑挑战了部分人的阅读习惯,但恰恰彰显了他与时下的许多作家的区别,因为真正的好作家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以自己的小说为时代增加另一种可能。好作品意味着在思想上、情感经验上、日常生活上与时代保持紧张的关系,形成诗意的张力,这是对写作者的巨大考验与筛选,而王东岳则无疑是一位选择了潜入文学与灵魂的深处,勇敢地探索时间与存在的本质、拷问人性的边界与力量的新锐作家。

(原载于《奔流》2021年第1期)

作者简介:郑海军,男,1974年生,河南省平顶山市人。作品有诗集《梦是一朵飞翔的花》《以忧伤的名义》、长篇小说《青春陷落》等,获得过河南省“商都杯”、第三届“榕树下”、全国“三苏杯”等多项诗歌奖项,获得平顶山市首届文学政府奖(评论奖),国内提倡轻体诗写作的诗人之一。系河南省作协会员,平顶山市文学青年学会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