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建国后,为何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删掉的这两本书太可惜了

Image 2021-07-30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四本古代小说,其影响力之大、情节之精彩和文学价值之高,使得它们成了公认的“四大名著”。但所谓的“四大名著”是建国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的说法,在此之前这个数字是“6”,也就是“六大名著”。被删掉的是哪两本呢?它们又为何被“踢”出名著之列?

建国伊始,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方方面面都需要从无到有开始建设。但在建设祖国的同时,人们的休闲时光也需要有娱乐活动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读书显然是成本最低并且最容易实现的。与此同时,从清末以来的长期战乱,使得民族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当时的文盲率也高得吓人。所以为了给群众提供有文学价值的书籍同时减少文盲,人民文学出版社便挑选了一批优秀的古代白话小说进行印刷出版,其中第一批的四部书正是后来的“四大名著”。

而另外两本则是《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也正是因为当时未能和另外四本书一同出版,使得它们从“六大名著”的队伍中掉了队。这两本书未能一同出版,也是有各自的原因的。

1.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爱情故事,以《莲香》、《宦娘》等为代表;

2.抨击科举制度,以《叶生》、《司文郎》等为代表;

3.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以《席方平》、《促织》等为代表。

其中最具特点的莫过于披着鬼怪外衣的爱情故事,比如狐妖与书生的人妖之恋等等。《聊斋志异》中最具知名度的人物就是“聂小倩”和“宁采臣”,他们人鬼殊途的爱情故事,还被拍成了电影《倩女幽魂》至今仍是经典。

但《聊斋志异》的问题也很明显,大多故事都伴随着鬼怪传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封建迷信色彩太过浓厚。建国初期为了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和理性,国家花费了大力气,如果将《聊斋志异》直接出版势必会助长部分落后地区的迷信思想。如果大加删减,又会影响作品的整体性。

随着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也被出版发行了。但这个时候另外的四本书已经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并且“四大名著”的说法也已经基本确定。即便是后来《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的价值和水准得到了认可,“四大名著”的地位也已经难以撼动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