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张顺生书画作品展今日开幕 专访张顺生:学书先做人,心正则笔正

Image 2021-07-30

为了这场展览,张顺生忙碌了大半年,瘦了十斤。

开展前一天,他还在现场亲自指导布展,当看到书法和画作陆续立于展厅墙面,张顺生欣喜地擦了擦头上的汗水。这是他四十年艺术生涯的成果展,但他却谦虚地表示,作为60后,自己只是一名书画界的新人,希冀以此展览得到业界同仁指正赐教。

7月23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张顺生书画作品展,在浣花溪公园内的成都市公共美术培训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展览将持续到8月3日,观众可以在现场欣赏到张顺生的60幅书法和60幅水墨画。张顺生希望借用笔墨勾勒祖国的大好河山,讴歌新时代的辉煌成就,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书法生涯】

四十年磨一剑

做书法传统文化的传递者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拜于著名书法家刘东父父子门下开始,张顺生的书法之路已经迈过四十年了。

他还记得,年幼时第一次接触书法,是见到街边的书法者书写店铺招牌,懵懂间,他就被吸引住了,觉得十分好看,从5岁开始,这种喜好就驱使着他开始握着毛笔习字。

上了初中后的张顺生,只要有点钱,就拿去买字帖。二王、张旭、怀素,欧体、颜体、赵体及唐人小楷等见得到的,他都巴不得买回家。尽管手在衣兜中捏出了汗,最终却只能买上一本,但他还是陆续收集了《洛神赋》《兰亭序》《胆巴碑》《道德经》……

他不分白天夜晚刻苦练笔,并四处拜师学艺,除了师承刘东父,还有吴一峰、刘奇晋、舒炯等蜀中书画名家。四十年磨一剑,他始终不忘老一辈书法家童韵樵的再三叮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而今,张顺生的书法得到了书画界的一致好评:“笔锋苍劲,气度非凡,精神饱满,在传承中业已显出独有神韵,体现出传统中国书法的正大气象。”为此,他说:“我是学脉顺畅,每个老师都治学严谨、著述宏富,如果说我在书艺上有所成就,完全有赖于师恩灌泽。”

2020年底,张顺生从成都市文联退休,他说:“从现在开始,我要全身心做一个书法传统文化的传递者。”

【国画写意】

平淡天真,质朴自然

在传承基础上也有创新表达

张顺生不仅喜好书法,还擅长国画。观众在第一个展厅走完了他的“书法之路”,在另一个厅内,则可以欣赏到他风格多变的水墨作品。这些国画,多为写意小品。平淡天真,质朴自然,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他说,自己钟情于石壶先生(即陈子庄)平淡天真的四川田园山水风格,追求“简淡”意境。小幅山水,情随景迁,一图一景,一境一意,以朴实自然的绘画语言,营造出平凡而清新的画境。

不难看到,张顺生的画还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吸取吴昌硕、石涛、八大山人、齐白石等人的技法。线条灵动,意境远逸,诗意自在。

在传承的基础上,张顺生也有很多的自己的创新表达,他的国画作品画面形象单纯,笔墨简练,运用简洁的语言、淡雅的色彩表现平淡天真的巴蜀生活图景,把生活中常见的鸡鸭牛羊之类赋予了更多的人性和情感,以“拟人”的方式,画出各种活泼、有趣的形象,普通的物象也便有了生趣。

在张顺生看来,中国画考究画外功夫,欲成大家,才情、学养、功夫和生活积累要兼而有之。

“不仅书法好,文字功底也很扎实。”这是书画界对他的评价,展厅内也有张顺生撰写的大量对联。他认为,只有笔底有江山,心中蕴丘壑,才能写就好文章。

【艺术观点】

对待艺术创作

犹如搞科研一般精益求精

张顺生对艺术创作极为认真、严谨,在旁人眼中几乎已经是一种对自己的刁难、苛求。

比如文朋书友去他家,总见他的书案上置放着各种各样的书法碑帖,地板上堆积着大量撕毁的习作。在如山的废品背后,是他只会筛选出几件自己略觉满意的作品的严谨。朋友们都说,“废纸三千犹嫌少,毛锥磨损何其多”,这正是张顺生艰辛书法路的真实写照。因为他对待艺术创作,犹如搞科研一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因此,他也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勇攀高峰。

对书法,张顺生一直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说:“书法是书写者人格精神的一种自然显露,同时也是整个时代的一种综合反映。”他记得清代著名书画家石涛曾说过:“笔墨当随时代”,所以,他要将时代的文化,融入书法之中,体现时代精神,书写情怀和胸襟。

几年前,张顺生的恩师兼好友、书法家舒炯曾寄语于他:“学书的艰辛,使人视作畏途,非具大毅力、大勇气者,以聪慧之愿力勇猛精进,百折不挠,当可径登书艺之彼岸。”他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张顺生说,书法也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应用所长,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还需尽享书法带来的愉悦。“因为热爱是最好的继承”,张顺生这样认为,这里面不仅包括赵孟頫,还有历代书画和文学大家留下的无价瑰宝,更有众多恩师和同修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经验。

【人生态度】

好字源于字外功

学书先做人,心正则笔正

展厅内悬挂有杜甫的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张顺生很喜欢杜甫的诗,佩服杜甫的人品,加之他本人又住在浣花溪畔,草堂旁边,所以,他是有感而书。

文以载道,书法亦然。通过张顺生的作品,就能看到他的人生观。

一位评论家认为,张顺生的作品榜书“天行健”,呈现“风神骨气”,刚柔相济,从笔墨、结体、布局彰显出了他的抱负、襟怀、性格和情趣,坚韧而又沉静,这就是道,书之道,艺之道,做人之道。

而他的隶书“汉书下酒 秦云炅河”,创新意浓,脱胎于汉碑,用墨随势变化,其字其意,令人悠然神往。

张顺生对古代书法大家有独特看法,比如他对赵孟頫就格外喜爱。多少年来,赵体似乎都被贴上好看的标签,受外界习字者欢迎,却在书法界被冷落,好像走书法之路就不能够学赵孟頫,已是一个行规。“但凡习赵孟頫字者,多被嗤之平易、媚俗,这是不对的。”一直以来,张顺生潜心研习赵孟頫,或已得到赵孟頫法书三昧。

“字外功夫”须做足,张顺生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假如我们学书法的人不去研究古人书法内涵,只一味地苦熬笔墨以求突破,斤斤于点画的工拙,最终是个字奴。好字源于“字外功”,正所谓“学书先做人”“心正则笔正”。

退休后的张顺生,喜欢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中描写的状态:“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他说:“纵观中国书画史,几千年来追求卓越者不可胜数而留名者几何?我今不在功名,整日耽玩于历史长河中,艺海拾珠,不亦乐乎?”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