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最有学术价值的艺术名家——袁竹
艺术家简介
袁竹,逍遥画派创始人,四川省德阳市人,cctv央视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教育联盟艺术教育终身客座教授、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新华社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入编者,被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年鉴》(1949——2020)第二辑收录,封面封底均选登其作品,2019年10月29日,国家版权局颁发作品登记证书,作品版权作为资产包之一组成创艺星球(代码860099)于2019年10月30日在香港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2020年,享誉全球的福布斯杂志出版世界艺术专刋《艺术福布斯》,其作品也榜上有名。2021年2月1日,《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在文化栏目发表长篇作品赏析, 2021年4月,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美术》杂志在多年刊登其多副作品外,发表封面作品。
他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创作方向,对山水画创作进行新的尝试丶新的探索,用国际视野来发展国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他提出新时代国画要走创新化、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化之路的理念,并不断寻找山水画创作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实践,新创独树一帜的“豹纹斑”、“牛毛纹”山水皴法,己取得可喜成绩,作品先后在美国纽约、德州丶俄罗斯圣彼得堡和北京等地展出,有上百幅作品被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北京、香港、台湾、上海等地藏家收藏,并入编世界知识出版社《新中国当代书画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百年经典·中国近当代书画名家选集》和中国文联出版社《致敬经典·中国书画传承代表人物》等60余部画集文献,还入选“一带一路·传世国瓷”和“传世国粹·瓷酒中国”庆祝建国70周年献礼工程,两次制作成国礼。荣获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海内外书画大赛铜奖和传承杯国际书画大赛铜奖。《人民美术》杂志已连续5年选登其作品,北京八达岭中国新长城将其作品镌刻成壁画永久展示,供海内外游客参观。已出版个人作品集:《中国书画百家精品集(袁竹卷)》《中国传世名家名作·袁竹作品集》《中国当代艺术名家·袁竹逍遥派画作品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袁竹邮册》《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专题邮册(袁竹)》等。
2015年12月,作品《长寿图》《山洪》在北京解放军总政治部培训基地,参加《国家名片》当代艺术大家邮册首发式交流展,
2016年4月,作品《山村》《荷》《晨雾》参展美国纽约2016.世界艺术博览会,其中《山村》获国际优秀奖;
2016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举办“传承与经典---袁竹国画作品展”;
2016年12月,作品《天游》《山村》在世界著名的四大美术院校之一的列宾美术学院展出;
2017年3月,作品《大月亮》《残荷》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办的“盛世焦点—特邀书画名家献礼全国两会优秀作品联展” ;
2017年4月,参加北京保利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
2018年1月,作品《逍遥天下》在北京保利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 “中国梦文化梦名家名作全国(巡回)展”。
2018年10月25日至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以“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北京举办,主展场位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逍遥派画创始人袁竹应邀参展。
2019年5月,作品《天游》《秋韵》《佛爷山》在成都四川同心文化艺术馆举办的 “中国——荷兰文化交流展”。
2019年6月在美国德州达拉斯举办袁竹个人作品展;
作品欣赏:
浅析袁竹的逍遥山水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四川德阳钟灵毓秀,艺术家袁竹生于此长于此,雄奇险秀的山河气象,是袁竹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无上范本,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不随潮流左右醉心于绘事之中,使袁竹的画作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袁竹是“逍遥画派”创始人,他外寻梵高、毕加索,中看徐渭、齐白石等大师,自学中西文化,寄情山水任逍遥。
逍遥派,以讲究闲雅清隽,出神入化,画法飘逸,用笔趣味质朴而在画坛江湖中闻名 。
在中国文化意识中,自然的山、石、树、溪、云、亭、桥等所构成的各种场景,不是作为“风景”来呈现,而是作为“山水”来呈现的。风景是具体的、实地的,它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景物的地理特征及植被的物种特征;因此,对于风景的认识,是以景物自身的真实及人类视觉的真实为前提的。而“山水”则不然,它是从认识自然景物的本质特征出发的:“山”是土石质的、刚性的、阳性的,“水”是流动的、柔性的、阴性的。于是,通过“山”、“水”,就使人们建立起与物质基本属性的阴、阳,进而与那个宇宙根本规律“道”的联系。这样的山水认识,也就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表达方式是概括的、写意的,是主观再造的,是表现自然的精神意态的。山水上升为“山水”,山水就不再是外在于人们的客体,而是被人们体认与感受的第二自然;“山水”可能不会穷尽自然山水一切细致而复杂的形质面貌,但它一定会传达出那一片山水的风神与意韵;因此,“山水”就不是对于景物的自然描摹,而是带有鲜明的图式特征的。
山水是一种文化底蕴,山水勾勒出了中国古代与现代水墨画家的执着和心路征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中国传统水墨之魅力!
山水是地上之山水,是画里之山水,是胸中之山水,山水成为中华民族之文化基因,是中国文化人最大的精神寄托!文人是多愁善感的,文人就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文人便在“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意境中投进了山水的怀抱。
人的身上,蕴含着大自然的全部因素。只要人有意,山水自有情,人便可以和大自然的万物万有相互感应。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敬畏自然,酷爱山水。在他眼里,山有神,水有灵,树有神,草有灵,万物万有都有其神性。虽说艺术的“钻石”是汗水擦亮的,但艺术家先天的悟性和灵性以及后天的学养都是绝不可缺少的。在他的逍遥山水画中的一江一溪,一峰一瀑,一池一鸭,一竹一石,一草一木,无不向人们诠释着生命自由生存的本质和意义。
宋代词家辛弃疾到了晚年,仍功名未成。郁郁寡欢时,他在居住的停云堂前,面对周边的山水,吟出了这样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他在这“相看两不厌”的氛围中,自娱自乐。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人类精神却被渐渐掏空了的当今,天府之国的山山水水,仍然不失为人的心灵的栖息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品读袁竹的逍遥山水“绿水青山”等系列作品,可让人们浮躁、焦虑、冷漠的心灵,变得安闲、惬意和舒畅起来。
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的鬼斧神差,总能给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带来惊喜,总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 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又擅于通过独特的审美眼光去发现一些天然之美,然后发挥他那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他那厚实圆润而又巧夺天工的双手,精雕细琢,把天然的精华浓缩成一个个震撼心灵的美妙,给观者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上苍是最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魔幻大师。蜀地,就是上苍造物的美的典范。黛绿、碧绿、石绿、翠绿、葱绿、水绿、嫩绿……人世间绿有多少种,在蜀地都能觅到它们的色彩。在游人眼里,蜀地是一处比想象中还要美丽的人间仙境。在画家的眼里,这里的一切自然景物,无一不是从地母的胸膛里迸出来的,血液里激出来的,灵性里跳出来的,智慧中喷出来的。只有坚持不懈地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潜心创作,才是正道,才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对自然的感受和热爱,迟早会在爱好艺术的人心里产生共鸣。画家的职责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激发他所有的智慧,将他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在作品中,以便被人理解。只要带着爱与智慧工作,对自然与艺术真诚的热爱就会赋予画家一副对抗世俗看法的铠甲。自然是严苛的,或说是艰难的,但她永远不会背叛人,而且永远给人前进的动力。
这些呼之欲出的“仙山圣水”的逍遥山水,代表着一种精神力量,代表着一个个象征的符号,那仿佛是玄远而永恒的故事,又仿佛是讴歌不尽的主题、赞颂不完的图腾。不管是哪种形式,都能通过别出心裁的雕琢,实现心与自然的交融。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那匠心独运的逍遥山水艺术,是人生、是智慧,更是天人合一的结晶。自然仍然是他的源泉,他夸张甚至改变原本的题材。尽管如此,他没有编造整个画面,正相反,他发现的是自然中已有但是尚未被展开的事物。
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就是拥有这样文化意识、文化底蕴的富有悟性和灵性的一位逍遥山水大家。
袁竹的逍遥山水艺术,画的却不似而似。黄宾虹说:“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袁竹的画就是这种“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所以他的画乃是“真画”, 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艺术真的是滋养现实生命的必需品。因为,这是真正的艺术,是用心性和灵魂加上才智创造出来的作品,就像梵高、毕加索、石涛、八大山人、张大千、陈子庄等艺术家,对他们来说,作品就是他们的生命与灵魂。
今人能看懂袁竹之画者,已是高人,非真懂画者不可知其妙。而那些不看画或看了但不懂的人靠理论分析而说他不会画者,真应该好好学习点鉴赏知识,知道一点中国艺术的奥妙。袁竹的画,备乎理而不拘乎形,全乎神而不徇乎俗,得其趣而不计乎法。
陈寅恪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明人李日华说:“大都古人不可及处,全在灵明洒脱,不挂一丝,而义理融通,备有万妙,断非尘襟俗韵所能摹肖而得者。以此知吾辈学问,当一意以充拓心胸为主。”袁竹的画正是如此。若以形似墨色求其画者,真乃缘木而求鱼,潜渊而摸月也。
人不厌拙,只贵神清,景不嫌奇,必求境实,其画貌似古,而实质有新。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云:“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故其措一意状一物,往往运思,中与神会,仿佛焉若驱和役灵于其间者。”山之厚处即深处,水之静时即动时,布置全山大水,推崇壮伟之美,袁竹笔墨显然也在写意一路,饱游溪峰,穷其要妙,且罗列于胸次,欲夺其造化,“龙眠画山水,神与万物交”,然后墨笔复写,由淡入浓,由润而枯,设色虽浅淡而能深沉,艳丽而能清雅,浓烈而能古厚。但也不尽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笔墨所致,质有而趋灵,苍劲醇然,隽秀华滋,意境更是幽幽缥缈,恬静空灵,精工之构,常常有士气。袁竹的画作瑰丽奇美,富于想象,气势宏伟,景象壮阔,具有雄奇俊逸的艺术意境。即便是描绘平平常常的自然小景,也能显现出排山倒海、气呑山河的气势、韵味。
袁竹将中国画的“平远、高远、深远”和西画的“俯视、平视、仰视”自然而完美的结合,既传统又出新,艺、道融合法度自然,可谓是画坛一奇迹。
可以这么说,笔者总体感觉袁竹的作品卓尔孤标,融汇中西,跨越古今,离套脱俗,为心灵之作,此乃真艺术也。他用本觉布局,用粗犷和抽象构架,用意境和灵感充实,大处显意,小处见实,带入感极强,呈自然,觉空灵,显逍遥,真感受世界的本来。
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观,总体上是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观念,因此有青、黄、赤、白、黑五色之说,《周礼· 考工记》曰:“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黑色在古代中国为众色之主,黄色是中国人的肤色,古人在五行中,把黄色定为中心正色,象征大地的颜色,称为“中和” 之色。通过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观中,画中颜色的使用并非是参照客观事物的颜色去模仿,而是先将要刻画的对象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再按照类别去规划颜色。
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创作作品时,在用色上既借鉴前人的分类附色的绘画方式,又将西方色彩科学运用其中,有的放矢,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不拘泥于自然对象,完全采用主观色,画面色彩实际上就是画家心理审美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种象征性的色彩。这种色彩的表现方式解放了中国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使中国画的色彩表现脱离了物象的束缚。如果我们将由光学派生出的西方色彩科学称之为科学色彩学,那么我们传统的中国色彩理论则可以称之为哲学的色彩学。
袁竹的很多作品以黑、白、灰三色“打底”,浸染石青、石绿为画面主体颜色统领全画,加入大红或赫石、或朱砂、或藤黄等单纯的色调进行点缀,整个画面显得稳重浑厚而又富于美感。在人物、房屋等用色方面,画家使用了“堆金沥粉”的方法,使其突出画面,增强了立体效果。更为精妙的是,善于“留白”,用白色改变其他颜色的对比关系,画面中的天空、河流,大多都采用“留白”来描绘,其他颜色在白色的衬托下更加的鲜艳生动,很多相邻的对比色、互补色也因为白色的间隔而变的和谐起来,统一在画面的整体色调之中。色彩既让人感到鲜艳悦目,又达到艺术的和谐统一。让人感到既有传统,又有创新,既有老味道,又耳目一新。
艺随时代,更随个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鉴历史,又重现实,更超越现实,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造,道法自然和“搜尽奇峰打草稿”成就了袁竹的逍遥山水艺术。
四川有位收藏家欣赏袁竹“逍遥山水"画后曾说,有不少人的画,一看很好,再看却死了,没味,而袁竹的画,初看让你觉得在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一种山重水覆疑无路的感觉,再细一品,有味了,就象冷水泡茶慢慢浓,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画面是越看越活。看袁竹的画,就象观奇石,大自然鬼斧神功,天然雕琢,让你有一种看了越想看,越看越有味,还留下很大空间让你想象,那种感觉就象吃牛筋让人有嚼头,让人回味无穷,百看不厌。
江苏有一位欣赏者这样评价袁竹的“逍遥山水":犹如华夏大地降生了一个文化精灵,这些作品来到我们中间,将在平静的湖面掀起涟漪,会令一部分人欣喜若狂,也将让一部分人恨之入骨,佛家说:此人之肉,彼人之毒。好之者推尊之上天,宝若已身之肉。恶之者,贬抑之入地,弃若害己之毒。这不过是人生世态之常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成了欣喜若狂的那一部分人,一见到他的作品,一种非读不可的渴求油然而生。
袁竹的佳作神品受到很多人称赞,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不过我认为这是好事,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看法也就不一样。袁竹的作品,一般的人看不懂,读懂的人不一般。又加之对逍遥派理解的人也各有不同,有的以为是社会上游手好闲、好逸无劳式那样的逍遥自在。我认为画家袁竹这个才是名符其实的逍遥派,既继承优秀传统,有孔孟老庄之道,有魏晋玄学,有宋明理学心学之蕴意,又艺随时代、艺随个人,是无污染,无毒素,纯天然,纯自然,心灵纯正,纯洁,回归大自然,天道酬勤,厚德载物那样的逍遥派。
袁竹的“逍遥山水"画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影响、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品味、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生活,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经过四十余年的积聚,近年来袁竹厚积薄发,先后创作出《荷》《高山人家》《山村》等1000余副优秀作品,其中多副作品参展获奖,或被全国多地藏家收藏。
面对别人的赞许,袁竹总是虚心学习,享受艺术本真的乐趣,追求艺术更高的境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走向绘画顶峰一直以来就是他的梦想。
白居易诗有云:“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虫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祯著。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需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没有足够的时间,便难以检验出真正的价值。时间是无情的裁判,时间是创新者的朋友。创造全新的风格总是个问题,就像重新塑造一个自己,冷静地摆脱掉困扰,只要想做,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和他的逍遥山水作品来说,时间是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