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你准备和爱因斯坦谈些什么呢?|徐琳玲作品集

2021-07-29

徐琳玲《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科班出身。与“记录我们的命运”同行,对丰富、斑驳的生命与人性,有着持久涌动、但有节制、不逾越的好奇心,愿自己的书写,能为时代留下一些值得打量的素描或底稿。近年来主要涉足文化、思想、历史等公共领域。

你准备和爱因斯坦谈些什么呢?

文 徐琳玲

大家好,我是徐琳玲。

身为一名思想、文化领域的人物记者,我要很诚实地和读者们先交个底:在学生时代,我其实是一枚“伪知识青年”,可能有点爱装深沉,书读得有限,大约和大家一样跟风生吞活剥了一些所谓的经典大部头。

但自从开始工作,我每年所啃过的书是我正儿八经当学生时的十几倍。而那些学生时代跟风读的书,也是等我开始当记者才真正一点一点消化和理解的。

记得我刚入行时,我的老领导、杨子老师曾提出过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机会采访爱因斯坦,你准备和他谈什么呢?不是和他谈拉小提琴的心得,不是去追问他的婚外恋和八卦,你是要准备去和他谈《相对论》的!那才是关乎他的、那个最最核心的问题。你准备好了么?

一个令人起一身冷汗的使命。

感谢这份工作,好像一直在催促我不停步地学习,逼着我思考,催促我调动心智和情感的每一个触角,去努力接近和理解另一个人,那是一颗一颗在思考和寻索的头脑,一个一个鲜活的、有张力的生命。

借用前央视一名记者的一个词——“抵达”。要抵达这些具体的生命,这中间需要跨越很多障碍物,包括知识和专业的门槛,社会经验与时代的隔阂,个性差异和人际交流的障碍。

我努力接近的路径也有几种:面对面的采访交流,田野调查和浸入式体验,以及在文献和史料中寻找和勾勒。

还记得一次我做一个近代史方面的选题,中间读到一本薄薄的人物评传。那其实是一位学者的学位论文,里头全是干巴巴的史料,以及偶尔有几句对人物在历史进程中角色的评价。

但在读这本小册子的过程中,我居然哭得稀里哗啦,好几次!需要说明一下,我并不是宫廷戏、古装剧的爱好者,对大多数充斥着编造的粗劣情节和叙事套路的历史小说也兴趣寥寥。

但不知何故,正是通过那本学位论文里的干巴巴的史料,我感觉自己进入到了一位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人的内心世界:他对一个陌生“新世界”所带来冲击的惊恐,他试图拯救大厦将倾的自我期许,他与政治敌手、盟友之间的博弈,还有,他为达到目的的权谋和手腕,他的委曲求全,甚至不惜以个人名节为代价,以及他在人生最后时刻的巨大悲伤和荒芜感。。。。

一个如此复杂、丰富,沉重的生命。

我会为他落泪。这大概就是历史学者常常和我提到的“理解的同情”,“同情的理解”。

作为一名越来越“资深”的记者,我好像是对自己工作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了,每一次做采访前永远觉得自己准备不足,还没抓到那个最最重要、击中靶心的问题。

依然是当年抛在我面前的那个老问题——你到底读懂了对方的“相对论”没有?我又开始冒冷汗了。

但是,几乎在每一次采访中,我都能体验到一种智性、情感和心灵上的兴奋与满足。

这些人有时就坐在我的面前,他们有时出现在我面前的人的记忆里,有时则在他们自己和他人留下的日记、书信和作品中。

去靠近、理解并记录下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命,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喜欢它,如果这种喜欢一直在,那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好了,我的分享在这里要结束了。谢谢你愿意和我一起开始这场生命与思考的旅行。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