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钢轨诗人李木马:命题作文的艰难与飞跃

2021-07-28

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

诗人李木马每天在朋友圈必晒的日课是他的书法,他还有一个身份: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木马的收获与勤奋是对等的,每天早中晚痴迷练字,他成了书法家。从唐山铁路工务段的一名养路工做起,后成为宣传干部,再进入铁道部文联……有人说,李木马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写铁路诗最多、最好的诗人之一。

日前,由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李木马的诗集《高铁,高铁》,这也是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的成果。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时速350公里的京张线可以说是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侧影,《高铁,高铁》正是诗人以京张铁路建设为主线的诗集。

在我看来,以高铁为主题实际上是诗人的一种创作自觉,同时也是一个命题作文。这个命题来自于时代,也来自于诗人长期供职铁道系统的工作实际,时代命题与自我命题共同造就了诗人李木马独树一帜的高铁诗。

命题作文的写作很艰难,一不留神就会写成赞美体,流于表面抒情,然而,李木马的高铁诗中有他缜密入微的观察,更有他对铁路场景的独特诗意复原和艺术提升。“我看见拧螺丝的过程中/一种力量向下走了/一种力量向上走了/我还看见每颗螺丝都像一个人/暗自通过怀里的盘山小道/努力提升着自己”(《拧螺丝的人》)。

每颗螺丝都像一个人,这大胆的想象带着情感的力量,把熟悉的物品拟人化,令人眼前一亮,有一种生命力量的传达。

诗人还写到:“从百年前的京张铁路/到今天的京张高铁/道路在成长中反而低下了身段/从绕着山岭迂回前进/到从山根下以长大隧道洞穿……高铁,专注的走向如某种意志/在悄然下潜中/抵达了某种低调的深度”(《走向》)。这些诗句调动了诗人对于高铁的体察、认知与思考,在写作中,诗人把高铁作为一个生命体去感受和描摹,而不是简单的颂扬。

命题作文最难的是毫无命题的痕迹,让人感觉到生命的灵动,以及说不出的那一份趣味。

“钢筋工潘艳梅/31岁,河南新乡人/做勾筋,直径8毫米/8根一排,脚踩开关,数秒完成/系着花围裙,圃中的园丁/钢筋,小葱一样粗细的钢筋/让她拿捏得有滋有味”——诗人如同一位素描高手,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女钢筋工在工地上的形象托举到读者面前。接着,诗人转换场景——“吃晚饭的时候我又碰到了潘艳梅/牛仔裤,绿拖鞋,刚刚洗过的头发/盘起来。她正拿着饭盒走出宿舍/工棚低低的屋檐下/两串红辣椒,开始了/晚风中意味深长的晃动,如此生动。”(《钢筋工潘艳梅》)

在我看来,《钢筋工潘艳梅》是《高铁,高铁》中的代表作,诗人用诗歌为高铁工人塑像。这样的工人形象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形象:自强、自立、勤劳、乐观,文学是历史的一份特殊底稿,像“潘艳梅”这样生动的文学形象难道不该在诗歌史中留下一个位置吗?

其实,仅就诗人的写作而言,命题作文又与命题本身无关,诗人选择了高铁这一具有强烈时代符号的主题。同样,诗集中的许多诗歌都是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一些倏忽即逝的生命感受。

“在站台等车/常常被身边呼啸而过的列车/从身心中抽走一些什么……的确是强行从身心中抽走了一些东西/在站台上等车/一列动车会抽走你一点什么/你会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薄”(《动车抽走了什么》)

是的,美好的诗句同样强行从我们心中抽走一些东西,比如此刻,读“钢轨诗人”李木马有关高铁的诗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