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拿出三大铁证,中国的回复让韩国脸红
现如今国内关于名人归属的争端,各地争得可谓是头破血流。从诸葛亮籍贯,山西、山东之争;再到刘秀出生地,湖北、河南之争等等不胜枚举。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追求经济利益之下的“名人效应”。一句忠臣典范之乡,一句明君圣主福地,总要比得一些假大空的名头来得“务实”一些。
而这种争端,即便是到了国际上也并不鲜见,尤其是作为汉文明影响之下的韩国。从端午祭的申遗,再到长白山,我们不难理解一个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下,受到“别人”影响之下的民族为了本民族的自豪感所作的努力,但就历史史实而言,归属问题是要有证据的,是要能说服他人,令人信服的。
这不最近便有一些韩国学者,将孔子的籍贯改成了韩国,还给出了三大言之凿凿的证据。
孔子,作为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我国文化体系之中地位,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关于他的身世,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道: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这里面也就明确的指出了孔子的籍贯、出生年月,即鲁国平乡陬邑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司马迁还在其中,详尽的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事迹。
作为一个“野合”而生的孩子,孔子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孔子本人也只得与父亲的妾、庶兄生活。虽然生活贫寒,但孔子却不坠青云之志,立志向学。二十岁时,便被称赞“博学好礼”。而后即便是司职委吏、乘田这等微末官职,他也必尽心竭力,做到近乎完美。
但在政治上,孔子主张的仁德之说,在时代极具变化之下,也并不得当时的君王所用。这也让孔子将精力放在了治学之上,与弟子周游列国,从私人讲学,到有教无类,再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宝贵的治学尝试、讲学智慧也一直砥砺着后人,在打破陈规,完善自我的同时,学习他人,不断进步,可以说孔子的学说对塑造汉民族的民族性格居功至伟。
可以说,孔子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与韩国也八竿子打不着,那么韩国人给出的“证据”是什么呢?
对此,韩国学者第一个便搬出了神话传说之中的人物——檀君。传说檀君在公元前2333年降生在太白山,也是朝鲜的开国国君。文治武功之下的檀君,在任内更是不仅将太白山收归治下,即便是中原也不在话下。追本溯源,山东等地也在其疆域之内,由此孔子是韩国人无疑。可是这个论据的前提就错了,拿传说人物当历史的话,那岂不是天下大同了?
而第二个理由,则就是祭祀活动。坦白讲,作为受到汉文明影响下的国度,长久的受儒家文化浸淫的韩国,在对于孔子的 祭祀上可谓是尊崇备至,经常举办祭祀活动。但是这种弃本逐末的说法,其实是对中国历史上汗牛充栋般史料的“蔑视”,孔子创建的儒家学说,自汉武帝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便在国家生活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历朝历代的君王大抵都会追封孔子之位,赐孔子后裔承袭衍圣公之位,四时祭祀,享俸不断。
可以说,对孔子的祭祀、尊崇无出华夏右者。而且这也不构成,孔子籍贯的充分必要因素。
至于第三个理由,比之前面两个的滑稽而言,则稍显的有些许的历史感。
对于朝鲜,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记录便是箕子建立朝鲜之说。在西周灭商之后,作为商朝遗臣的箕子,在朝鲜半岛建立了箕子朝鲜。此处,韩国学者便觉得箕子作为商纣王的叔父,当时承袭的主君,正朔,因此山东也就是朝鲜的了,孔子自然而然的也就是韩国人了。但事实上,作为史实记载在册的是,箕子不仅接受了周天子的敕封,甚至还亲自拜谒过周武王姬发。所谓的这个正朔也自然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对待历史上,这种自以为是、异想天开还是不要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