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一路歌一路学,上海音乐学院《长征组歌》到延安
《长征组歌》海报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7月19日晚,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带领下,延安的观众和台上的上音师生,一起合唱起《长征组歌》中这曲《过雪山草地》。全场观众齐刷刷地鼓掌伴奏,打着节拍,歌声和叫好声,一起回荡在这剧场里。
廖昌永
这是上海音乐学院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全国巡演延安站的演出当晚。位于金延安的延安保育院剧场里座无虚席,剧场里始终有着高涨的热烈气氛。革命圣地延安的观众,被这些熟悉的音乐和歌声再次打动,结束时久久没有散去,很多人举起双臂尖叫,为台上的演员欢呼点赞。
上音260余人来到延安,豪华阵容唱响新时代版《长征组歌》
这是一场意义特殊的演出。今年是建党 100 周年,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5 周年。延安,见证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最终会师与胜利;在这里,诞生了《黄河大合唱》《流亡三部曲》《白毛女》等时代强音;还见证了四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在这片热土上追求真理、学习新知。
而诞生于1965年的《长征组歌》,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红色经典,一部真正的“革命音乐史诗、民间音乐画卷”。从去年起,在院长廖昌永的率领下,上音师生结合新时代特点复排这部经典,创排了新时代版《长征组歌》,于今年 5 月正式启动全国巡演,走进长三角、重走长征路,为全国打造了一台大型音乐党史课。
《长征组歌》剧照
本次延安站演出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上海音乐学院、延安大学主办,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陕西旅游集团延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这次演出也是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的全编制阵容,由廖昌永领衔,指挥家张国勇教授,以及唢呐表演艺术家、副院长刘英教授等一批上音艺术家们带领着青年学子共同登台。
《长征组歌》剧照
整台演出集上音全校、全学科之力,此行有师生260余人来到延安。从演唱、演奏到舞美,各学科专业力量悉数上阵,声歌系、管弦系、现打系、民乐系、数字媒体艺术学院、作曲指挥系、音乐戏剧系、艺术管理系、研究生部、音乐学系等全员上阵。副校长、教授、博导也都到乐团,担任声部长或首席,真正是名师荟萃,新秀云集。
演出以朗诵、交响和合唱的形式上演。整台《长征组歌》十首歌曲,分别选用了江西、贵州、云南、四川、青海、河北、陕北、山西、湖南等不同地方的民族民间曲调,每首歌风格各异,也带给观众跌宕的情绪。从《告别》一曲“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的不舍开场,到最后 《大会师》“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的激动喜悦,上音师生每一曲演奏和歌唱,都赢得观众无比热烈的掌声。
作为全国闻名的歌唱艺术家,廖昌永的登场演唱更是成为全场的焦点。《过雪山草地》音乐响起,他在观众席上出现,一开口便赢得观众的掌声和惊叹,大家更是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幕。一曲唱罢,全场掌声如雷。
相比此前上海、常熟、南通等地的演出,此次《长征组歌》在演出阵容和舞台背景上都有了“入乡随俗”的变化。延安大学的师生参与到领唱与朗诵中,而在场景设计视觉呈现上也颇具有陕北文化的特色元素,第七曲《到吴起镇》利用了剧场原有的黄土高原窑洞元素,更具实地沉浸体验。
上音和延安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演出现场的氛围十分热烈,观众的喜爱是由衷的。很多当地的普通观众则慕名而来,看演出前就倍感期待,其中还有不少人是第一次现场听《长征组歌》,有观众兴奋说,“这可是上海音乐学院来演的,不看后悔”。观众中还有不少来自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以及延安的音乐爱好者。一位鲁艺声乐系的学生表示,《长征组歌》里这些歌曲对他们来说都十分熟悉,但很少有机会听到大编制交响乐的伴奏,这场演出的效果十分激荡人心。
一路走、一路歌、一路学,一堂行走的音乐思政课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延安之行,上音师生一路走、一路歌、一路学。对他们而言,这不只是一次巡演,也是一次交流和学习,更是一次感受延安精神和长征精神的重温历史之旅。按照院长廖昌永的话说,这是一堂行走的音乐思政课。
上音师生在万米高空唱响《长征组歌》
赴延安的出发日,在万米高空的航班上,师生们在机舱里唱起了《长征组歌》的选曲,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到达延安的第二天,在广场上,剧组的临时党支部举行了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师生们重温入党宣誓,并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宝塔山,上音师生又唱响了《延安颂》,“快闪”活动让很多游客驻足。在鲁迅艺术学院旧址,同学们在没有课桌的露天教室重温前辈艺术家的故事,唱起了当年在这里写就的《黄河大合唱》。
宝塔山上师生们唱起《延安颂》
师生们在延安参观了宝塔山和鲁艺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回来的路上,不少同学感到兴奋激动。“曾经都是歌词里的内容,演出里的场景,如今我们来到了真的地方。”
在延安鲁艺旧址上音师生重温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历程
延安和上音有着极深的渊源。抗战时期,一大批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爱国青年奔赴革命根据地。他们在这里参与鲁迅艺术学院的创建,鲁艺音乐系的几任系主任任吕骥、冼星海、向隅,以及大部分主干教师,如唐荣枚、杜矢甲、李焕之、张贞黼、李元庆、贺绿汀、何士德、孟波等都是上音人。他们在这里教学、创作,留下了众多流传至今的红色经典,吕骥的《中华民族不会亡》、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张曙的《日落西山》、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向隅的《红缨枪》、何士德的《新四军军歌》等,都是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作品。
如今,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延续着老鲁艺当年的传统,上音则在此行中与延安大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不仅同台演出,还开展交流座谈会,举办《中国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研究》红色音乐文化论坛暨音乐党课等一系列活动。
剧照
《长征组歌》是“上音献礼建党百年系列重大活动”之一,也是为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学习教育提供的鲜活生动教材。廖昌永说,把思政课程的学习融入到我们的演出过程当中,同学们在一路演出一路学习的过程当中,会收获更多的感悟,这也是独具上音特色的“音乐思政课”模式,未来也希望向全国推广。
上音党支部书记徐旭说:“我们这次在延安一路走、一路歌、一路学,不断丰富着‘行走的音乐思政课’的时代内涵。《长征组歌》在延安的演出,也是上音人用音乐的方式诠释长征精神、传承延安精神、溯源建党精神,在经典作品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展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