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导师郦波,曾因作诗被网友质疑,是伪大师,还是名副其实
郦波在《百家讲坛》
在乌鸦的眼睛里,雪白的天鹅是有罪的,就连雪都是有罪的。
《百家讲坛》播出后,文化名人纷纷飞进寻常百姓家,走进大众视野。他们不再囿于三尺讲堂,只是手中拿着粉笔凭借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品三国》的易中天、《明亡清兴六十年》的阎崇年、讲《史记》的王立群。
这些学者都是从三尺讲堂走上百家讲坛,各有各的特色,或诙谐幽默,或正本清源,或犀利点评。
那么郦波呢?这个百家讲坛最年轻学历最高的主讲人,如果没有突出的优点,百家讲坛也不会为之开先例,不是寻找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或者人气颇高的新晋教授,而是邀请年轻的他成为主讲人之一。
文化类节目在当下快餐时代,就像是一股“清流”,迅速出圈,也将这些文化名人捧红,人红是非多,这些名人没有一个能打破人设崩塌的魔咒。
这其中,有的人确实才疏学浅,但是也有一些人只是被“碰瓷”。
《中国诗词大会》的导师一个一个火爆出圈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被拉下神坛。
和郦波同为诗词大会导师的蒙曼和康震,都因为解读提出新颖意见不合原句被专家批评,引起网友炮轰。
人红是非多是一回事,技不如人又是一回事;特立独行是一类人,标新立异又是另一种结果。
随着同期两位老师人设崩塌,网友们都纷纷预测剩下的郦波又能苦苦支撑多久。
《中国诗词大会》宣传片
果不其然,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对郦波提出质疑,一向温文尔雅的他,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整件事情的导火索,是郦波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首诗作《旅夜作书》:长夜永怀难自问,欲笺尺素赏音稀。一身多少江湖事,明月清风弄我衣。
这首诗引起不少人关注,赞叹之声不绝于耳,但渐渐地有人发现端倪,认为郦波抄袭古人诗词,进行修改并二次创作变成自己的诗。
一位自称“民间高手”的网友,认为自己虽然不是是业余的诗词爱好者,但他也能看出郦波的诗抄袭拼凑。
这首《旅夜作书》一共28个字,“有20个字照搬古人,原创度十分低”。
面对这样的质疑,该网友的准备也十分充足,洋洋洒洒一篇文章,总结出原句出处,舆论风向瞬间改变,很多人反水开始批判郦波,希望他给出合理解释。
郦波一向比较注重和诗友们进行切磋交流,在十一年写诗的经历中,他真正做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经常会有网友对他的诗重新创作,在他看来都是值得鼓励的行为,这是在宣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研究古诗词。
面对此次风波,郦波一开始也以为只是单纯的文化交流,但是星星之火尚且燎原,更何况是科技发达的时代,消息传播迅速,范围无限扩大。
郦波认真地写下关于解释此次抄袭情况的文章,希望能有效降低这件事情的热度,对所有的回复做出详细说明。
“明月清风弄我衣”,取自阮籍的“余光照我衣”和曹植的“清风飘我衣”,将两人的灵感放在一起,运用到一句诗中。
这样的情况也有很多先例,郦波一一列举出来,但是并没有起到熄火的作用,反而越燃越烈。
越来越多的人说郦波打破他们心中那个“儒雅君子”的形象,狗急跳墙并不能合理解释抄袭的事情。
并且郦波在人设崩塌之后,不是道歉,而是舌战“群众”。
郦波的回应
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郦波谈吐儒雅、风度翩翩,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学者形象,正如杜公所说“宗之潇洒美少年,皎如玉树临风前”。
不仅会点评还会作诗,让他在一众导师之间显得格外突出。
这些都是网友对于郦波的先前印象,“温文尔雅的诗词鉴赏专家”怎么会如此心急地给出解释。
他还指出如果按照该网友的理解,那么曹孟德、李白、王昌龄都曾经“抄袭”过古人的诗句。
曹孟德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更是“直接照搬诗经”,但《短歌行》依旧成为千古名篇。
他认为如此行径堪称“十足小人”,中国是诗词大国,主张平等交流互相促进,这样明扬暗贬、挑弄是非的行为都不该被提倡。
郦波的一番回应,被网友认为过于毒辣,并不至此。
这位网友也并不认可郦波的解释,将在节目中的即兴诗作拿出来说项,那首集句诗的格律运用和意向衔接都有失专家水准。
郦波当时就作出回应,承认确实有问题,因为是临场发挥的诗作,肯定会有一些难以避免的硬伤。
他将不依不饶的网友比做《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而自己是鲲鹏,在当时也引起不小的讨论。
因此这位网友提出,郦波写诗从不会标明诗的体裁,不指出是五言、五绝还是七言、七绝,这都说明他并不精通古体诗,根本不算是诗词鉴赏专家,愧对他教授的称号。
格律要求
为此郦波再次在社交平台上发声,写下一首新诗,其中有两句直接表达出自己对于这些行为的不齿:
“庭深刺柏精神在,池浅鼋(yuán)孙怙恶繁。”
刺柏对鼋孙,是郦波忍无可忍的回应。这些回应让网友更加坐不住,进行新一轮的谩骂指责。
大家都认为他光明正大地骂人,已经失去文人应有的风度和斯文。
过于在乎名声与乌鸦争斗,最终只会弄脏珍惜的雪白羽毛。
郦波每一次回应都会带来新一轮谩骂攻击。
成年人的世界和小朋友不一样,小时候可以撒娇耍赖驳回个理,换来一句对不起。
但是成年人的处事规则并不接受这样的处理办法。
被误会时,第一时间去据理力争,着急澄清解释。
但是急于解释,反而会挑起争端,让氛围更僵。
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利益交锋点,更是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如若一方得理不饶人,就不会很容易收场。
这也是郦波“抄袭”事件为什么会酝酿发酵如此剧烈,他不停的解释,网友不停的质疑。
无法继续解释就用文学作品进行回击,这一套只适用于同样在文学切磋的人,而不是随意找茬的网友和键盘侠。
也许真的有人在认真探讨学术问题,但肯定有大部分都是见风使舵,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看客们。
他们往往作壁上观,偶尔参与讨伐大军,郦波一个人根本无力回转这样的局势,一人何以阻挡千军万马?
而郦波困在文学界诗词中,那种非要寻求一种公平的世界,而忘记社会不是象牙塔,更何况是互联网这个大染缸。
鱼龙混杂的地方如何要求每个人都明辨是非,不应该倔强地寻求谁对谁错。
郦波囿于局中,更无法看清事情背后的真相。他的天真在于认为只要解释就能改变舆论大众的看法。
回归事情本身,很多抨击都不合逻辑。从客观角度来看,郦波对于中国古代诗词研究确实做出很大贡献,他的能力是不需要质疑的,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一些诗作原创度的问题。
但是郦波是不是一位合格的诗词研究专家,不应该用写诗水平来衡量。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吃猪肉的一定要会杀猪吗?”用杀猪水平来判断能不能吃猪肉难道不牵强吗?
郦波是一位汉语言文学博士后,在学习过程中,他就有“中国古代诗词格律”的专业课程。
一直到毕业之后,从事相关工作,研究“格律”已经快30年。
根据“一万小时定律”,他就已经成为专家,再计算不可抗拒的因素,天赋原因和个人努力时间就算不是专家,那也比业余爱好者对格律更加熟悉了解。
郦波是国家认可的古代文学方面的专家,这些早在邀请他去当《中国诗词大会》导师之前就被节目组评估过,他的学历和从事职业也充分证明他不是名不副实。
更何况,央视非常重视文化类节目的推广和宣传,因此对于导师的选择是不会放低要求的,这些都间接证明郦波的实力。
作为诗词研究专家,就一定要成为诗词创作专家吗?这个也没有正规的认证方式,也就无法客观评判他的写诗水平。
提出质疑的那位网友,不是研究格律的专家,也不是诗人,或许他无法对郦波做出一个准确的评判,但是提出质疑未尝不可。
正如阎崇年教授提出的,要与他进行学术交流要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清史专业;
第二,必须在清史研究上有学术专著;
第三,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
这三个条件看上去确实门槛过高,但很大一部分能提高交流质量。
毕竟本身不在同一个层次,沟通交流起来会很难,到头来只会平白浪费双方时间。
阎崇年签售会
蒋方舟考上北大,老师询问她你来北大是学习什么的,如果是想学习成为一名作家,那很抱歉,北大教不出作家。
从古至今,都没有“教出作家”的概念,大多数作家开设的培训课,都以失败告终。
创作是灵魂上的共鸣,是一门艺术,不是机械地学习就可以很好地创作,比很多职业都更讲究天赋。
也许日积月累,经验使然,努力可以让你写出令人称道的文章,但和作家相比还是不一样。
因此,郦波身为格律专家,并不代表他一定是诗作大家。
同时根据史实,中国格律形成于中唐,换言之在中唐以前,诗歌创作是不讲究格律的,非要讲究格律,很容易忽略情感表达。
既然如此在乎传统,那么古人都不严格讲求格律运用,那么今人作古体诗在格律也可以效仿唐人,以诗情表达为主。
关于那首被指摘的《旅夜作书》,一开始认为其中有字句,前人没有写过,被质疑生拉硬拽、强行凑韵。
再到后面发现前人写过,据直接标榜郦波“抄袭”。无论如何在这位和尚的眼中,郦波都有罪。
不管古代还是近现代,很多诗人都会直接引用前人的诗句,他们并没有被指责“抄袭”,是因为两人表达的思想完全不一样。
比如苏轼借用“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毛主席借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果都算抄袭,那么真正的原创诗人又有多少呢?
《旅夜作书》中后两句与宋人黄孝全的“江海一身多少事,清风明月我沾衣”看上去很相似,但表达主旨却完全不同。
郦波表达出自己为俗事所困,但依旧不忘初心,关于是否抄袭,每个人的观点不尽相同。
“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世俗言语,已被乐天道尽”!
王安石身为一代文豪,尚且做出如此感叹,更遑论历经千百年来到现在。
凭借机械方式运用当代大数据来鉴定文章是否抄袭,也许这件事情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即便是没有错误的行为,但也丧失本身的创作情感。
大多数人都认为郦波写诗回击丧失文人风骨,但文人风骨是什么?
文人风骨是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不畏强势的气魄,是敢于直谏的勇气。
郦波着急澄清回应是太过爱惜羽毛,但坚持原则恰恰证明他的傲骨。写诗回应比起那些毫无根据的批评,才是文人该做的事情。
他写诗的水平,身为门外汉的人不多做评价,那些该留着写诗的专家去评判。
他的学历、他的专业这些也不是随便容人质疑的,能做的就是客观看待这件事。
网上看客们无风起浪三尺三,就该像郦波的诗一般“他坐在那里,不声不响,不言不语……。于是一切声嘶力竭歇斯底里,都不值一提。”
风骨何在?没有执拗的人谈不上风骨,但有些时候改变不了他人,就去改变自己。
郦波真专家的身份再多的人质疑也不会改变,至于“伪大师”或许是空穴来风。
“不要把真理露出来,他们不配知道;不要争辩一句,他们无心来听。把怜悯给他们,也给被他们弄脏的这个时代。”余秀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