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耗时12年 浙江温州一老人巧心妙手创造微观动物之窗

Image 2021-0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温州7月16日电(范宇斌 林婷玮 王邦柱)黄白相间的长颈鹿“俏皮活泼”,张开大口的东北虎“凶狠贪婪”,瞪大眼睛的金丝猴“茫然无辜”……走进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滨江街道市民陈延龄的家中,仿佛步入了一个无声的“动物世界”。

大熊猫、长颈鹿、狮子、黑熊、刺猬、松鼠……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不同物种在此汇集,或仰天咆哮,或憨态可掬。把各种动物变为艺术品,陈延龄乐此不疲。

陈延龄在仿制小动物 林婷玮 摄

退休前,陈延龄是一名中学美术老师。他自小热爱动物,凭借一腔热情,退休后他重拾爱好,自学皮毛制作,并运用皮毛裁制技艺仿制动物,没想到从此痴迷其中,一干就是12年,先后有300多件作品出自他之手。

陈延龄制作的部分动物 林婷玮 摄

“我主要用牛、马、羊等动物的毛为原料,浓缩动物原型于微观表达,整体大小控制在15厘米之内。”陈延龄说。

谈及手工仿制动物的初衷,陈延龄表示,“在不少珍稀野生动物越来越少的当下,按照动物原型仿制成工艺品,不仅可以让人亲近自然,也会唤起更多人对动物的保护和对生态的珍惜。我也希望能凝固住每种动物最美的瞬间。”

陈延龄制作的斑马 林婷玮 摄

近日,走进陈延龄的家,他正微微侧身对着一张兔皮叮叮当当不断敲打着,刻刀随着指尖游走。在他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形状大小各异的镊子、刀子、剪子。

“仿制动物要经打胚、选料、粘合等多道工序,得先做一个假体,也就是类似雕塑的东西。雏形完成后,非常重要的一步是整形,即在选取的皮毛上推拉、挤压,从而形成带有深浅、凹凸等精致立体纹路,再将加工后的皮毛粘合在假体上进行搭配、美化,像斑马这类动物还要再缀以装饰图案,作为纹饰。”陈延龄说。

陈延龄制作的马 林婷玮 摄

这项的精细技艺背后,是陈延龄长期与皮毛为伴,在行刀运凿间不断琢磨与练习。刚开始不熟练,陈延龄往往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研磨作品,也不能很准确展示动物的表情、肌肉等形态特征,导致“四不像”。久经尝试后,陈延龄逐渐掌握了方法、要点。

陈延龄制作的长颈鹿 林婷玮 摄

“刻刀下的轻重、弧度差之毫厘,都会影响到整体美感。像奔跑中的野马后腿呈弯曲状,关节处的凸出感要很逼真,这里刻刀勾勒的线条感就要充足。”陈延龄说。

除了皮毛,他还开发出了新材料,运用牙签充当刺猬的身体,贝壳、薏仁米等食材分别做穿山甲的身体和猴子食用的蟠桃。

陈延龄制作的金丝猴 林婷玮 摄

要让作品系统化呈现,配置底座也是关键一环。一块看来平淡无奇的木头,经陈延龄的雕刻后却另有乾坤。在他家的阳台一角,布满木屑,放置着各式木材,都是他为制作底座而用。

陈延龄制作的穿山甲 林婷玮 摄

“现在市场上的配座水平参差不齐,配座要与作品黄金比例吻合,则需要后天的设计打磨匹配。”陈延龄说,他反复实践摸索,直至调试比对出最贴合的搭配。如今,选木材、锯木头、刨平、拼接、雕刻、上漆,他都早已轻车熟路。

在陈延龄眼里,仿制工艺品和动物的一致程度,应该细到肌肉的隆起、凹陷和面部神态都要很逼真才算成功。“细节才是最抓人的。”他表示,嘴、鼻子、眼睛、脚爪等,甚至血管和肌肉的方向等细微之处都要再三精雕细琢。“这种无限的接近,成为动物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陈延龄制作的老虎 林婷玮 摄

了解动物对制作它们至关重要,为此,陈延龄的书桌上堆放着大量动物相关的书籍和图片,没事他就跑到花鸟市场、动物园转悠,观察、拍摄、记录动物的习性和姿态。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动物世界》。

“老虎奔跑时四条腿怎么动,每一块肌肉怎么舒张、收缩,眼睛是什么形状,瞳孔什么颜色,我主要看的是这些细节。”陈延龄说。

在他的刀笔之下,赋予了动物新的想法和性格。“现在制作和展示更偏写实,通常不再是单独的动物,而是一个生动的场面,比如将各种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放在一起,营造出真实、自然的场景。”陈延龄说,他会给动物造型编一个符合它生活习性的小故事,还原其场景、生活习惯,尽量保存它在自然中的模样。

陈延龄制作的大熊猫 林婷玮 摄

一刀一琢中,十几载岁月缓缓逝去。走向大众视野,是当下陈延龄追寻的目标和方向。

“希望能够传递对生命的敬畏,做工艺科普。仿制动物工艺品放在家里只是一件藏品,供小部分人欣赏,只有通过展出,才能唤起更多人对自然的珍惜,这是一种微弱又巨大的声音。”陈延龄期待,可以让更多的人透过他的作品,了解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让大家热爱自然、保护动物。(完)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