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文明不是孤岛,而是寻找彼此:网络时代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开启

Image 2021-07-19

自去年以来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给全球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项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于今年5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疫情的冲击下,全球83%的博物馆将大幅削减活动项目,30%的博物馆将裁员,13%的博物馆可能会永久关闭。在此背景之下,“博物馆如何在疫情后自救与互救”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议题。与此同时,疫情也促使世界各国博物馆加快了与互联网和科学技术携手的进程,寻求新的转型和变化。

近日,由中欧论坛创始人高大伟发起,中欧美全球倡议、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简称“比中经贸委员会”)以及东方朗昆国际文化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首次国际对话在线上开启。本次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旨在加强国际博物馆间合作与共识,深化了解,增进友谊,以推动在人文艺术领域的全面跨国合作。高大伟,收藏家、策展人、艺术史研究专家丛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考古学家、意大利总统文化顾问、意大利全国山猫学院成员路易斯·高塔特,西班牙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赫拉多·布加罗,美国文物保护联盟委员会成员、中欧美全球倡议理事琼·麦肯蒂,法国鲁昂博物馆群总负责人西尔万·阿密克,荣军院法兰西军事博物馆馆长亨利·德·梅德莱治将军,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教授、艺术品沉浸式系统援救专家莎拉·肯德尔丁,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馆长保罗·朱利叶里尼,珠宝艺术大师、雕塑家陈世英,丹麦文化中心主任刀文克,收藏家、策展人紫荷等来自中国、美国,以及法国、丹麦、意大利等欧洲多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和科技界嘉宾共同参与了此次对话,并围绕“网络时代博物馆的重构”和“博物馆国际化合作”两个分论坛主题进行了相应的发言。

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以线上的方式进行了首次对话。中欧美全球倡议由高大伟于2021年创立,理事会成员为高大伟、琼·麦肯蒂、大卫·罗斯、王华、紫荷、丛山,委员会成员为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这一倡议旨在增进中国、欧洲和美洲在环境和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中国、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相互理解、加强合作协同效应。倡议致力于通过各种知识和学术交流,促进相关领域合作,从而为21世纪的和平与共同繁荣做出贡献。同时,促进中欧美在应对气候问题方面的合作,加速推进向生态经济转型。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中欧美慈善合作倡议为这一倡议框架下的两大主要对话。

面对疫情带来的恐慌、质疑和分裂,路易斯·高塔特认为,“博物馆应利用其特有的丰富性,充实世人对各国文明多样性的理解。”活动中,丛山在开幕辞中表示,“文明不是孤岛,而是没有间隔、相连的海洋,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彼此。高品质的国际展览,学者、出版业界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通过互联网和高科技所传递的优质人文内容,将是我们合作的具体领域。”

法兰西军事博物馆

作为此次论坛的发起人,高大伟表示:“21世纪很大程度上是由网络空间来定义的,而这一维度再次显著影响了这场对话的基调。在艺术家利用新技术资源进行创作的当下,博物馆、画廊和艺术中心也必须重新思考将以何种方式向公众呈现这些艺术作品。”高大伟认为,“传统博物馆可以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技术平台合作共存,通过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技术为公众提供无与伦比的沉浸式体验。虚拟实境的出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不久的将来,神经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的产物也将影响我们的审美。”

伊琳娜·博科娃极为关注博物馆在保护与加强文化和自然多样性,促进对话、教育、发展和社会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她表示,“博物馆是当今一些社会挑战的关键所在,是创意经济核心的就业和收入来源。能够加强归属感和社会凝聚力,是国际合作的关键驱动力。博物馆也与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城市与区域的开发和旅游业发展方面。”

《觉醒:文艺复兴至20世纪的宫廷珍宝》,紫荷、丛山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年1月版。

在分论坛环节,“网络时代博物馆的重构”是首个讨论的议题。亨利·德·梅德莱治和西尔万·阿密克的演讲都聚焦于网络和新型科技在博物馆展出方式及与观众的互动中所呈现出的积极作用。阿密克介绍,“在鲁昂,我们推出了一个特别的名为‘线上访客中心’的项目,来自全世界的人们都能通过网络选择想要看到哪些库存藏品。即使他们并不确定能否有机会来现场参观,但我们参与了同样的项目,他们也成为了我们社群中的一部分。”

分论坛一“网络时代博物馆的重构”分享嘉宾。

显然,博物馆与观众的线上互动,打破了地域限制,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也为博物馆积攒了更多的未来观众。同时,随着更多的年轻人开始通过新型科技体验文化,博物馆也随之主动探索互联网和新技术所能带来的机会。

拥有50多万件藏品的法兰西军事博物馆,在疫情期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了《拿破仑之死》展览的开幕。这个展览以线上形式展出,至今仍有世界各地的观众持续在线观展。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拥有强大的数字技术实验室的莎拉·肯德尔丁女士则以精彩的实例,论证了数字技术在对文化遗产的进一步研究与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前所未有的贡献。

法兰西军事博物馆的《拿破仑之死》展览以线上的形式进行展出。

“博物馆国际化合作”是分论坛二所要分享和探讨的议题。就这一话题,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馆之一,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馆长保罗·朱利叶里尼指出,“博物馆间的国际化合作有利于推广国家旅游业及其国际外交形象。对外交流和巡展过程也有助于当代艺术的发展。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坚信,再古老的文化艺术也需要时刻以国际化姿态面向世界观众,使其多元性得以用最丰富的艺术形式被感受。”

分论坛二“博物馆国际化合作”分享嘉宾。

针对市场上艺术品仿品日趋增多的现象,赫拉多·布加罗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危险的现实”,因为这意味着“将杰作的思想浅薄化。”布加罗指出,“我认为博物馆是历史故事的集合,但更为重要的是,博物馆是展现杰作的场所。国际合作应该关注对艺术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即‘杰作’的概念。一幅杰作需要天才来创造,天时地利人和,才能造就一幅永世流传的名作,造就历史。如果我们不以一种权威的视角来正视作品和复制品的区别,我们就会失去所探寻的本质。”

法国鲁昂工艺美术馆

作者丨何安安

编辑丨张婷

校对丨赵琳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