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裳华仪》:京绣技艺,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
7月13日,丝路云裳传统衣韵文化论坛暨故宫出版社新书《云裳华仪:毕红清代服装藏珍暨原创作品集》发布会在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举行。
《云裳华仪》选取古典服饰收藏家毕红珍藏的清代宫廷服装60余件、京绣纹样110余幅,通过图片和相关研究文章,从我国传统服装的样式设计、面料衬料、色彩搭配、刺绣纹样、线色针法、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入手,展现京绣技艺及中式传统服装之美。
《云裳华仪——毕红清代服装藏珍暨原创作品集》内页
《云裳华仪——毕红清代服装藏珍暨原创作品集》内页
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红认为,中国传统服饰更注重人的形体、肤色、妆容等与服装的协调搭配、功能性与艺术性兼顾融合,更注重人、服装、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历代传统服装品种丰富,尤以宫廷服装为各品类之首,从面料到刺绣,制作精致,工艺精湛。尤其宫廷刺绣,纹样、染色、织绣、设计、成做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卓越的制作技艺、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
作为传统织绣工艺代表的京绣,更是令很多专家学者深深着迷。京绣又称宫绣,多用于宫廷服装服饰,因融合了全国各种优秀绣工技法,又将自身特点发扬光大而独树一帜。宫绣在绣品颜色、图案纹样方面讲求“图必有意,纹必吉祥”,在刺绣的针法运用上以盘金、打籽、平绣、圈金为主,绣品讲究平、光、齐、运、和、顺、细、密,韵味高贵华美。京绣以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典雅而闻名,被工艺美术界称为“燕京八绝”之一,京绣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裳华仪》作者毕红现为北京工美大师、北京“京工巧匠”,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青年导师,北京服装学院客座教授。毕红师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黄能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雪英。毕红带领团队,不断致力于京绣及传统织绣工艺的传承与发扬。为研究京绣技艺,毕红将清代宫廷造办处承办制衣的流程以及特点整理出来,通过一针一针拆解收藏的氅衣、鱼鳞百褶裙、马面裙等研习古法技工,掌握了“绣、绲、镶、挤、缝、盘扣”等京绣相关传统服装的制作技艺。
毕红自1997年开始收藏古典服饰,收藏了近千件清代宫廷与贵族的古典服装,《云裳华仪》一书中,毕红对于清代服饰的工艺细节以抒情笔触写道:“儿时的记忆里,呢子料是难得的奢侈品。长大后的喜好中,打籽绣是指尖萦萦绕绕的热爱。清代的呢多是进口自荷兰的哆啰呢,打籽绣了满身惬意翻飞忸怩作态的凤蝶,醉人的翠绿、娇嫩的鹅黄、动心的紫,走到哪里,不多看儿眼,都是遗憾。”
活动现场展出的毕红收藏的古典服饰
《云裳华仪》一书中也拆解并讲述了古典服饰中的工艺细节,如“云边”部分,作者写道“无论宫廷还是民间的服装上多有云边装饰。清代满族蒙古族的服装多是紧身窄袖,汉人的女装多是宽衣肥袖,而同时代却鲜有体型健硕的女子。云边在服装上的作用,除了装饰,还有调节视觉效果的功能,尤其是装饰了深色云边的服装,会将服装腰身线条收窄。”
古典服饰的云边
“我喜爱云肩,或许是喜欢用复杂的手工技艺表达如意云纹有序的美感,或许是对看过的四合如意云肩上精湛绣功的神往,抑或是对带着十八镶六角云肩的好奇,抑或是对大小相间八方如意云肩难度的挑战……”
清光绪年间 粉红色暗花缎绣花蝶团瑞禽纹袄 绣着松鼠的云肩
清代紫色团花回纹暗花缎袄
毕红在20多年间也专注于清代宫廷服装以及织物绣品的收藏与宫绣研究,致力于抢救、挖掘、保护清代传统服装服饰的织绣纹样、古法制衣技艺,以及收藏级刺绣纹样和服装的原创设计。
书中,她也讨论了“复现”传统工艺之艰难:带有云肩的衣服,是绝对完全无法敞着纽扣的。云肩在衣服上讲究的是“画有数、成有度、拼有形、合有意”。这里既包含了数学公式,也涵盖了韵律和节奏的相辅相成。数据决定美态、工艺决定品质,不管你的工艺多好,制作手法多么炫目与复杂,领口处第一个扣子如果不扣,形立刻成了“变形”。就这一个技术,其实是由无数个前期数据推断整理决定的。
对于马面裙的制作工艺,毕红写道:“诸多裙中,我对鱼鳞百褶裙莫名地崇拜。一是制作难度大,二是穿着的效果确实不是其他裙能比的。直到今天,我依然保留第一次采用古法制作鱼鳞百褶裙的绘制、实验、整改和最终方案的全部步骤。……素百褶裙,耗时也要达数月之久,由此可见复杂程度之一斑。鱼鳞百褶基于素百褶上,又格外增加双褶跳捏定合的工序。顾名思义:每两条褶道必须通过跳一倍的长度断距,同距相间处起捏,邻褶相缝,交互等距定点,手工针线做两或三针的缝制整理。而褶缝的宽度,讲究得愈发让人目眩神迷。通腰至摆,褶缝经过计算,腰间以细褶发散状行至裙摆处。制作完成的鱼鳞百褶穿着者自己就能体会裙摆在步伐行动时,抬腿落脚,使得裙摆带动百褶形成波光粼粼的效果,鞋面每次托起裙摆,仿佛有风吹动了荷塘中的莲叶一样。”
服饰上刺绣细节
服饰上刺绣细节
为新书作序的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苑洪琪是宫廷及传统服装服饰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发布会中,苑洪琪说,我国的传统服装是纺织、印染和服饰文化的综合载体,是民族文化瑰宝。散落在民间的古代服装,更需要抢救、整理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