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以瓷为骨,以墨为肉,他用绘画再现古瓷的韵律与活力

2021-07-13

“素笔珠山——宿利群绘画展”近期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展出。这是宿利群先生在御窑博物馆开幕时同期推出的以馆内的经典藏品为蓝本创作的作品群像。

2016年,宿利群先生开启了自己与古瓷的缘分,之后他大量地尝试以水墨这项传统中国艺术来表现同为传统艺术的瓷器。宿利群先生在较早的水墨瓷画创作中,多描绘的是破碎的瓷片,而本次展览他所画的是瓷片拼成的几近完整的瓷器,这其中好似可见一种流变。

大多数人都知道景德镇与中国的瓷器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旧时的青花与彩釉都被盖上一层历史的纱帘,艺术家宿利群先生则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从瓷片到瓷器,以瓷为骨,以墨为肉,试图把这层纱帘掀开,拉进古瓷与现代观众的距离。

《宣德青花龙纹罐》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馆藏

《宣德青花铺首龙纹大罐》70x137cm 2021年

《宣德青花铺首龙纹大罐》,是宿利群先生为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画的第一张作品。在这张作品中,宿利群先生将原瓷器白色底色描绘为“彩色”,整体以黄色、绿色为基调;而对于青花的绘制,则以不同的蓝料相互交融,有群青、古蓝、普蓝、石青等。整体瓷器的色彩与传统青花瓷的蓝白艺术形式做了区分,多彩的青花瓷显出别样的趣味,观者可在颜色的流变中,找到的宣德青花铺首龙纹大罐古韵与活力。

《宣德青花龙纹罐》70x137cm 2021年

而《宣德青花龙纹罐》则是宿利群先生以另一种角度描绘的同一件瓷器,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充分利用了熟宣的特性,将罐子的颜色根据瓷片不同的位置晕染出不同的形态,并对他心中画面的主题”龙”进行着重的表现:龙重点表现了龙头、龙须等,而身体则做了隐藏的处理,这样龙在青花罐上好似隐藏在云层中,若隐若现,与观者形成互动。

《永乐青花牡丹与玉兰的叶子》70x137cm 2021年

《永乐青花牡丹与玉兰的叶子》这件作品中,宿利群先生试图营造一种瓷器与植物在时空上的交错感。永乐青花牡丹是经时间与历史沉淀的古瓷,而玉兰的叶子则来自于宿利群先生家中种的广玉兰。瓷器以俯视的角度呈现在观者的面前。艺术家说,在他描绘这件瓷器时,他似乎感受到了工匠在制作这件瓷器时的喜悦与轻松,盘上的牡丹与莲花似乎也显得怡然自得;空中的玉兰叶子,则是以平视的角度落在瓷器的周围,这样时空的错位,也恰似宿利群先生与古人通过一件瓷器而产生的对话。

《红与绿的龙纹执壶》140x36cm 2021年

《红与绿的龙纹执壶》,这两件瓷器曾经在2019年上海博物馆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展览“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中展出,其都出土于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所在的御窑场,属于“空白期”时代的瓷器。何为“空白期”呢?在15世纪的明代,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6年)、天顺(1457~1464年)时期政局动荡,同时期的景德镇所出产的官窑瓷器也都不书年款,明确的纪年大多也无穷考究,于是考古界将这一时期称为中国陶瓷的“空白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瓷器风格艺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宿利群先生非常喜爱“空白期”的这两件龙纹执壶,其具有浓烈的西域风情,红壶与绿壶的颜色对比十分鲜明,青绿釉与梵红釉的釉上彩在同一画面上相得益彰,艺术家则用画笔将它们的美重现出来。两壶一高一低,在红龙纹执壶的左下角,艺术家将壶盖置于此处,这样壶盖、红壶、绿壶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构图。画面有传统中国画的大面积留白,宿利群先生又用他定制的印章精心点缀,同时玉兰叶子的母体也出现在画面中,似乎提醒着人们,这同样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成化素三彩香薰》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馆藏

《成化素三彩香薰》52x36cm 2021年

另外本次展览中还有非常有趣的作品《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这幅作品好似一幅国画花鸟小品,画中的香薰更像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野鸭正在引颈高歌。素三彩一种彩釉名,其工艺是在没有上釉的素胎上用黄、绿、紫三色上色,鸭形香熏脚踩绿色底座,通体则可见三色与白胚交错,香薰旁还有树枝作为伙伴,清新脱俗,让人驻足而观。

展厅现场

据悉,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新馆于2020年9月正式竣工,并且实行24小时的开放。同时由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承办的“素笔珠山——宿利群绘画展”也正在博物馆展出,展览时间持续到8月15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