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生命状态,在一呼一吸之间|十佳提案《呼吸之间》
2021“中国故事”提案大会
现已启动征集!
GZDOC///Pitch
《呼吸之间》是GZDOC2020“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十佳方案。它的拍摄对象,是一名潜水世界冠军,也是一位兼具实力和勇气的独立女性。它的主创团队,是一群在无数挫折、障碍与失败之中执着追求梦想、对生命充满激情的年轻女性。
她们聚焦小众化的“自由潜水”命题,希望从中找寻女性自我意识与自然生灵之间的共鸣——以“呼吸”为联结架构,探寻自由潜水的终极状态,向往个体与世界的有机相融。这是世间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类回应,更是发源海底最原始的生命呼唤与梦想实现。
呼吸之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呼吸之间》档案读取中……
《呼吸之间》剧照
导演语录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体育的故事,更多的是关于新时代中国女性对命运的选择,是一种实力和勇气的体现。”
——导演 康宇琪
Views///
内容简介
两年前在挑战一项世界纪录时,陆文婕在水下二十米深处陷入了昏迷。曾经濒临死亡,她选择勇敢面对海洋深渊的黑暗,并在之后进行更加严格的训练。2022年,她带着更具挑战性,同时也更危险的目标回来了,她将挑战前所未有的壮举──再次投身于广阔无垠的大海。这次,陆文婕会带着荣耀回归么?
Synopsis///
受访者
导演:康宇琪 制片人:曹曦
以下为采访原文。
GZDOC:两位老师能不能首先介绍一下这部纪录片的主要内容,以及拍摄至今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
康宇琪:我在2019年初产生了关于拍摄自由潜水的纪录片的想法。后来我二月份去泰国学习自由潜水,想更深入地了解运动的原理。当时我强烈地感受到自由潜水不是简单的极限挑战运动,它是一种强大的关于精神控制的运动。它不仅需要良好的体能条件,更要有非常强大的内心。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经历自由潜水的全部过程,而且还能安全返回。因此我确定下来自由潜水是我要拍的题材。之后我开始主力寻找纪录片的人物,因为我认为纪录片真正的灵魂是人物。当时我们罗列了一大批世界排名靠前的运动员,然后我们一个一个地试着去接触。在五月份的时候,我接触到我们的主人公陆文婕。其实在见到她后我的心就已经确定下来了。我当时觉得我们的项目就可以开始做了。我们从五月份开始着手拍摄,但是因为疫情的影响,计划也都全都打乱了。目前我们其实还处在一个很前期的拍摄阶段。
GZDOC:想问一下导演,您之前在简介中所提到的,这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体育的故事,也是关于新时代中国女性对命运的选择,是一种实力和勇气体现。您觉得我们的主人公陆文婕身上,什么是她最突出的特点?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她吗?
康宇琪:首先,文婕本身是北大物理学毕业的。后来她又去了美国的印第安纳大学,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如果从我们普世价值观上看,她是非常成功的女性——她用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非同寻常的努力,去达到经济上的自由,从而她可以去追求自由潜水。看起来这是一类很高光的职业,还诞生了很多世界冠军(笑)。实际上它是一个小众职业,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少数的白人男性运动员可以通过自由潜水这个单一职业去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经济资助,让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自由潜水。而对那些女性自由潜水运动员来说,其实没有理想的社会条件,让她们能够通过自由潜水去支撑正常的生活。所以我觉得,陆文婕身上最突出的,就是时时刻刻可以感觉到,她对生命的热情。
同时,就像我,我自身是一个女性,我特别能够理解现代女性在生活和工作里面对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在美国。亚裔女性要真正去达到、去完成她很多的梦想和生活目标,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我觉得陆文婕是对生活时刻葆有热爱,要求自己一刻不停地向前进,要让自己每一秒的生命都有意义的那种人。她的那种动力是非常惊人的,也是非常能感动身边的人的。其实不单只是对于女性,每一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自己的热情,坚持所热爱的,找寻心之所向,而非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这种特质是对生命的极致热情。让我觉得是超出了体育的范畴,能够代表中国一大批新时代的女性。
GZDOC:这部纪录片当中的主创团队,比如说导演、另一位制片人、摄影师,当然还有我们的主人公,其实都是一群坚持不懈、充满理想、充满激情的年轻女性。想问一下,您在拍摄过程中,自己和主人公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投射的关系吗?会有一种相似性和一种互相认同的感觉吗?
康宇琪:我觉得这种相互投射的关系是不可避免的。纪录片的拍摄实质是融入对方的生活。但融入对方生活的前提,是你也打开了你自己的生活。没错,其实本质上是一种互相交换、相互投射。我们原定从19年的九月份正式开始筹备这个片子,打算20年的六月份拍完。后来因为疫情影响,今年我在陆文婕的家里和她一起过年。我记得期间陆文婕给她自由潜水的粉丝录制新年的贺词,当时她突然转过来,对着我的相机说,“看来我们明年也要一起过了呀(笑)。”其实这已经算是我们第二次在一起过年了,我们一年前在柬埔寨过了年。
我觉得这种投射很对,我觉得观众也会看得到拍摄对象陆文婕的每一次回应。一晃眼,我们走进彼此的生活已经有两年半了,很多方面我都被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包括她对生活的那种极致的动力,总让我觉得自己需要更努力一些。她也有被我影响的方面(笑),跟我待一起久了之后,她会觉得有时候需要给自己放假。比如我们会互相推荐一些书籍、电影,隔三差五交流一下。其实我作为纪录片的创作者,我特别不想对观众隐藏我们这种互相投射的关系。而且我会很诚实地把这种互相的影响和投射关系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观众。这是我作为创作者,特别希望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
GZDOC:您当时取名为《呼吸之间》。您觉得这里的呼吸,有几种含义呢?
康宇琪:直观地说,比如自由潜水,有关于呼吸的整个旅程是这样的:当我还浮在海面之时,当我还处在下潜之前的一个位置,这个时候是要不断地、使劲地呼吸。最后,在你要下潜的那一刻,你会长长地吸一口气,让你的肺部充满了氧气。这个时候,你一扭头就开始了下潜。我们会下潜到一个很黑很黑的地方。100米处的深海,可以说没有一丝的灯光,而且是非常寒冷的。只有你在回到水面的时候,你才可以再次畅快的呼吸。
可以说,潜水就是一呼一吸,在海面上吸了最后那一口气,然后下潜到深海之中,你只有上来的时候,才能呼出那一口气。直观地说,呼吸对我来讲象征着一种生命。
其实我不算是一个宗教的信仰者,不是一个教徒。不过我读过一本书,叫《佛说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一段是这样的,佛祖问他的沙门说,你看我们的生命有多长呢?其中一人说,我看差不多几天而已。佛说,不对,你还不知道这个真正的道,你说还有几天,表示你对生命无常体会不深。佛祖又问了一个沙门,你说说看我们的生命有多长呢?这位沙门回答说,不多,就是吃一顿饭的时间。佛祖就说,哎呀!你也是离道很远,不了解道是什么。佛祖又问了下一个人,你说说看,你觉得我们的生命有多长呢?这个人说,呼吸之间,这一口气吸进去,没有吐出来就往生了。佛言,善哉!啊!你太了解无常了,你们终于明白了佛道的道理。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去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
——迦叶摩腾《佛说四十二章经》
按我个人的理解,生命是非常无常的过程。我们都不能够真的说清楚生命到底有多长。我会活多久?她会活多久?谁都不知道。但是我觉得,在我们活着的时候,要认真做到一呼一吸。从生下来的第一次吸气,也就是第一声啼哭,到死后最后呼出的那一口气。整个过程,就是我们来到世界的修行。我觉得自由潜水也是如此。这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状态,也很像一段特别虔诚的宗教的修行的过程。我觉得呼吸的过程本身,就是在探索生命的意义。
曹曦:我觉得就像康导所说的,“呼吸”有一种,像宗教上所谓的探索生命的意义。其实当时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是:呼吸,它本身代表一种生存的概念。但对于生存,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位置和与社会的关系。从当代新女性的话语来看,我觉得这代表更多的女性,可以在呼吸之间做出的一种选择,包括陆文婕也好,包括宇琪也好,她们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她们都在一呼一吸之间勇敢地生存,同时做出她们觉得让自己的生活或者是让世界更精彩的一种选择,我觉得这是特别有价值的事情。
GZDOC:两位老师都表达了自己对纪录片名字的理解,那么也想问一下,我们原来的纪录片的译名,原本是一个拉丁语单词,后来改成了7 Beats Per Minute,直译就是每分钟跳动7次。这里的呼吸与心跳之间也建立了一种联系。为什么二位选择由原本的Inspirare更改为这个译名?其中有什么深层次的意蕴呢?
康宇琪:其实在拍摄之前,我收集了很多关于潜水的资料。其中就有说到,记录在案的自由潜水运动员,在大海深处最低还可以维持生命的心跳,就是一分钟七次。当然,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人在陆地上是一分钟七次的心跳,那人就肯定死掉了(笑)。但在深海里,我们的身体会自然调节到一种特别的状态,我们保持一种很低的心跳,但我们仍然可以保持清醒。这种自由潜水所达到的那种高度修行的状态,一分钟七次,其实可以更直观的让美国的观众,让那些说英语的观众去理解我们想表达的状态。
之前选了拉丁语的单词叫Inspirare,其实是英文inspire的来源。其实很多英语单词都是从拉丁语衍变来的。翻译过来的意思,就类似于呼吸之间。我觉得我们活着在这一呼一吸之间,会不断的受到生命的启示。不过其实我的发音也不标准(笑),身边的同事发音也不标准,大家也都不是特别认识这个单词。后来经过一些建议,我们还是改成了更直观的名字。我们也觉得这会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会让人更好地理解。
GZDOC:明白了。其实“七次一分钟”也代表了一种自由潜水的终极理想。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自由潜水无时无刻不面临着一种危机。在拍摄过程当中,陆文婕,还有我们的主创团队,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危险?面对些危险,大家是如何坚持下去的呢?
康宇琪:严格来说,自由潜水其实是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的。就算潜20米,但是只要出一点点计算上的错误,你回到陆地的时间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而会引发很多事故。很多人就是在上浮的过程之中缺氧窒息。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去判断哪一次下潜是绝对安全的,因为,在自由潜水的过程之中,没有绝对安全的概念。
比如陆文婕18年在巴哈马的那次意外,她其实整个下潜过程的状态都是非常好的。而且她在挑战之前的两天,已经成功完成过93米的下潜。但是在她比赛的那一天,当她潜到了93米的时候,她错过了93米下头的一个小布条。她需要拿上那个小布条作为标志,意味着她成功地下潜到了93米。她当时没有注意到,就下潜得多了一点点。她要上来一下,再去揪那个小布条。其实也就短短的几秒钟吧。这几秒钟就让她回到水面的时间延长了许多,以致于上浮到20米处的时候就彻底的失去了知觉。其实,自由潜水本身就是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的运动。但文婕跟我说,如果我每次潜水之前都想着,会不会下潜有危险,会不会缺氧晕厥,那是很危险的。产生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很危险的。如果有了这种想法,我们一定不会继续下潜,一定会掉头因为如果她有了这种想法,这次下潜肯定是会失败的。自由潜水的成功,一定是需要一个人有高度的自我内心控制力的。
再举一个我自己拍摄过程中的例子。我在今年一月份和陆文婕在夏威夷拍摄的时候,我们当时拍一片礁石从早拍到了晚上。落日的时候海底世界其实比较暗,也非常美。我当时从一片礁石就下了海,回来的时候,海浪变大了。我也没带脚蹼,大浪就不断地把我推回来,于是我开始呛水。呛水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状态,在遇到大浪的时候很多运动员都是被呛水而死的。当时我就想,明天我就会被直升机给救走,然后新闻就会开始报道,一个不知深浅的游客不顾天气下海潜水在风浪中丧命,请各位游客不要随便下海(笑)。当时我已经准备掉头回到比较深的海域,先确保我不呛水,再想办法。这个时候,突然我旁边伸出了手,我一看,是我的摄影师。我就一把拉住他,我们两个特别默契的攥足了吃奶的力就往岸上游。最终他一把把我推到了没有那么大浪的地方,我才能上岸。上了岸以后,我看着他,就感觉看到了久违救命恩人一样,我一把抱住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其实啊,纪录片的那种拍摄,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经历是得跟你的团队一起经历的。在那种时刻你会感觉,对方比你的亲人还要亲。
国家地理水下摄影师Perrin James
GZDOC:接下来其实也想问一些延展的内容,也是由我们的呼吸延伸开来。处于当今的疫情大背景之下,世界本质也是一个 “同呼吸共命运”的集合体。《呼吸之间》的创作处在这种疫情背景之下,有没有让你们产生一些新的思考?或者说对于纪录片内容的一些调整?
康宇琪:因为拍摄原因,我需要长时期驻扎在北美,随时准备去拍摄。我的感觉其实特别深刻,包括陆文婕也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的工作都换了好几波,还有居住的地方也不断地在变换。这期间其实我们就不断在搬家,不断在做新的工作。我特别深刻地意识到生活的偶然性隐藏在必然里。真的,生命的无常,才是生命的本质。我们的片子其实原定2020年要拍完。我们一月份二月份的时候在东南亚还预定了大规模的海底拍摄。后来疫情蔓延到东南亚,好多国家就都封闭了边境。那个时候,我和文婕,还有我们的摄影师张扬珉鸣,在柬埔寨啥都没干,一起过了个热热闹闹的中国年(笑)。这是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我们在彼此的生命阶段经历了这么长时间,我们更多地让彼此融入对方的生活。如果说让我现在描述一下陆文婕,我认为她就是我的家人。她是我生命很重要的朋友,会是我一辈子的朋友。我觉得这带给了我很多的礼物。
我现在愈来愈觉得,不管是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好,还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也好,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连的。一个国家在海洋排放大量污水,会慢慢循环,到非洲,到亚洲,再到欧洲大洋洲,最后再回到美国,其实都是一样的。我其实不是只会去思考想我个人的好坏,个人的利益,而是说从整个社会或者说子孙后代去思考生命。我们是共享地球。真的,世界是很小的。我们每个人自己做的一些小的事物,都要想到更广大的意义。
GZDOC:我们发现康导身上也有很多不同的元素。您大学主攻绘画专业,毕业后在加拿大从事画廊策划。然后在很多国家从事过教师工作,最后在纽约视觉学院获得纪录片的硕士学位。想请问一下您,多元文化环境的生活经历,相关绘画艺术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对您的纪录片创作有没有影响?具体会在《呼吸之间》展示出来吗?
康宇琪:绘画对我有很大影响。我很小的时候对绘画很感兴趣。画画的时候我就会觉得,我画了人物,我就一定要对她负责(笑)。然后我就开始慢慢在心里给她编故事。她有了父母,有了朋友,有了老师。然后我又画了好多房子,就给她也换了个房子。我还给她画一些小动物。她结婚了,又离婚了(笑)。我画画的时候就会开始编很多种故事,一编就编一天。后来接受了正规的绘画训练,每天画一些石膏,画一些苹果花瓶之类的物体。我就意识到,从不同的光影,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去画去描摹,物体总是不一样的。绘画经验对我的后期制作方面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包括在拍摄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很小的细节,能够带动我的情绪。我自己也希望在我的创作过程里,我可以通过很多小的细节让观众达到这种感同身受吧。
曹曦:我来补充一下吧。因为宇琪之前是学画画的。从《小智慧》开始,我就觉得她对审美的要求其实挺高的。包括她纪录片的画质和构图,其实都会做的特别好。我觉得,绘画培养了她会更敏锐地观察这个世界的能力。
康宇琪:其实还有一点是多元文化嘛。我小的时候是蒙古族,当我搬到了北京的时候大家就会很好奇我的生活,会很热心地问我,蒙古人是不是就住在蒙古包?蒙古人是不是天天骑马?我觉得很有意思(笑)。其实现在大家都差不多,居住在城市里,没有特别不一样,但是别人对你这种想法让我觉得很有趣。后来又搬到了加拿大,又搬到了北美,总是感觉周围的人会对我的种族、我的家乡,或者是说我的长相都会有很多先入为主的印象。其实我自己很想去更多探索外在世界的事情,所以后来我选择了去很多的国家,特别是那些相对经济落后的地方做义工和老师。我是想要看一看那些舒适圈以外的生活是种怎样的状态。但是这种过程让我意识到,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其实是一种很原始的模式,并不需要特别多的附加条件,要求我们之间的交流要有多深刻。如果你真的是把自己最真诚的一面去摆出来,去热情跟人连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和人之间相通的东西真的太多了。后来从此出发,我就想做一种能够跟真实生活有连接的,能观察世事百态的工作。我就选择了纪录片专业,去了纽约,走上了拍摄纪录片的道路。
GZDOC:我们了解到《呼吸之间》项目好像有吸引到不少的投资方、制作方,能跟我们透露一下吗?
康宇琪:其实我还是希望能够和给予我更多自由度的合作方合作。现在我们前期参与最大的是加拿大电影局。我们最近也参加了纽约电影节的创投会,也碰见了不少的投资和制作方,并在洽谈中。希望能够有好的效果。目前确定的联合制片是加拿大电影局方面。
GZDOC:《呼吸之间》拿到了不少的国际合作资源,能给其他创作者一些国际合作的经验吗?你们觉得这种题材最能够打动大众的点是什么?
康宇琪: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觉得很大的一点是,创作者一定是真正的对自己的作品葆有个人热情的。其实现在无论是在国内的主流大荧幕上也好,还是说在好莱坞大荧幕也好,我们会发现好莱坞的荧幕上几乎没有亚裔女性的角色,而中国的大荧幕上也很少有这种偏于独立女性的角色。我觉得,我们对于复杂的女性角色的拍摄和描写,是缺失的。我有一种强烈的个人表达欲望,我非常希望能够以更多的独立女性的故事打动更多的观众。我觉得这是种个人的激情,这可能就打动了很多支持我们的电影基金以及合作伙伴。其实他们也都是希望更多地扶持这种没有被代表过的声音。
曹曦:除了康导所说的,其实当时我们做完《小智慧》后,就觉得要去做面向更广的观众群体的纪录片。虽然自由潜水只是一种比较小众的运动,但它作为体育题材有比较突出的优势,这种题材没有文化理解上的差异,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都能理解,而且这也不涉及政治性问题,技术度与构想度也都蛮高。包括我们在创投大会上,很多人拿我们开玩笑说,你们的片子就像《徒手攀岩》(笑)。其实《徒手攀岩》上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拍摄这部《呼吸之间》了。后来我看了《徒手攀岩》,我觉得有一种共性,都是某一种运动的那种纯粹的追求。攀岩也好,自由潜水也好,不是大众所特别认知的运动,但是如果你能够找到特别打动人的人物,那么它也是能打动人的。
GZDOC:你们觉得GZDOC的提案大会跟认识其他的节展创投相比,有没有一些不同之处?
康宇琪:我有看过GZDOC创投的那些项目。我觉得都是各种各样特别有趣的角度。我觉得特点就是,在广州节能够看到很多的故事都是在讲人,在讲关于人类的故事。有各种各样的角度,各种各样的生活。这是我觉得特别不同的一点吧。
GZDOC:二位好像从康导的处女作《小智慧》就开始合作了,二位是怎么认识的?
康宇琪:是在电影节上认识的。其实《小智慧》是我在纽约的 毕业作品。前期我跟我比较要好的几个朋友,还有学校的老师一起去拍的,拍完了以后,就开始投放国际影展。当时我也遇到了比较好的导师。她本身是做国际选片人的,给了我很多的意见,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后来我们去了釜山,还有一些国际影展。在釜山的时候我认识了很多同行,包括曹制片(笑)。当时我们都是属于处在比较新人的阶段,不过我们对于行业的热情都是一样的。后来我回国了。回国以后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比较困惑的。比如说要办理拍摄许可证之类的。曹制片给了我一些建议,也帮我谋划了在国内方面的一些工作,我们就通过这个过程就更熟悉彼此了。我觉得如果说是青年电影人,如果有机会,肯定是需要寻找跟自己性格、工作状态甚至人生观都比较契合的合作伙伴。
曹曦:其实我比较赞同康导说的一点。电影节也好,创投也好,电影人合作的很多伙伴也是从这些影展开始的。首先这个影展会做一个初步的筛选,而且最关键的在形式上面,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发现一群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这样后续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联系,去推动后续的一些合作。
GZDOC:最后一个问题,两位老师能不能给初次参加提案大会的青年导演一些建议呢?
康宇琪:其实我也是初次参加创投大会(笑)。我觉得首先一点,作为导演要想清楚,拍电影的前提一定是在某种程度上有你的共情性。我觉得如果你是很真诚的,有东西想急于表达给观众,那一定是非常打动人的。那其它很基础的是,你应该有一些基础的拍摄素材,能够剪出好一点的片花,也要有好一点的PPT等等,这些基础的工作还是需要认真准备一下。从我的经验来看,我觉得投资方在很多时候甚至没有看过你的视频材料,他只是很迅速地看了你的ppt或者照片。你一定要做出能够瞬间抓住观众眼球的一些东西。
曹曦:我也补充一下吧。就像康导刚才所说的那样,创投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让决策者知道你讲的是什么故事,要有吸引力。同时也要避免的是,很多导演上来就会长篇大论谈一些大的构思和想法。但我觉得表达一定要非常精练,需要直观地给出你的核心概念,而这需要反复练习。除此之外也要尽量展示出我们的个人魅力。
GZDOC:很感谢两位老师能参加本次采访!再次感谢两位老师对于GZDOC的支持!
采写|桔子
排版 | 卢凌煜
编辑|晨曦、拉里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转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