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上海体育博物馆预约门票抢手,“这是我看到的国内最好的体育博物馆……”

2021-07-11

老建筑里的体育风采,南京路上的运动蓝海。 11日,位于南京西路体育大厦的上海体育博物馆正式开馆。从筹建到开馆历时三年,这里将成为“市民公共体育文化空间”,兼具国际视野、体育特色、海派风格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博物馆。

上海体育博物馆的四个主展厅分别为历史之舟、奥运之光、活力之城和未来之窗。全馆展陈面积为1813平方米,包含1200多件展品和500多幅历史图片,每一件藏品背后都凝结着上海体育人的心路历程,讲述着耐人寻味的体育故事。此外还设有主题临展区、VR体验区、多维空间秀,以及各种独具创意的多媒体装置,参观者沉浸其中,能感受到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

从最初的陈列室,到如今的博物馆,筹建的过程中得到了博物馆业内人士、体育人、民间体育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开馆仪式现场,历届上海奥运冠军代表吴敏霞、王励勤、邹市明、乐靖宜、陶璐娜、火亮纷纷通过视频寄语的方式,向上海体育博物馆送来祝福。

跳水奥运冠军火亮向上海体育博物馆捐赠了自己的三枚世界杯、世锦赛金牌。他说:“把金牌放在这么有意义的地方,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体育,喜欢体育,在藏品里阅读体育背后的故事。我考虑今后把奥运会金牌也拿到博物馆展出。”

奥运冠军火亮捐赠了自己的三枚世界杯、世锦赛金牌。

在上海体育博物馆,有很多老体育人捐赠的珍藏多年的宝贝。1933年民国第五届全运会,近代上海著名田径女运动员钱行素连夺女子100米、200米、80米低栏和4×100米接力四项冠军,创四项全国新纪录,被誉为“短跑皇后”。钱行素的儿子陈世和向上海体育博物馆捐赠了母亲的民国第五届全运会奖杯等珍贵藏品。

陈世和告诉记者,自己出身于体育世家,他也曾是上海市一级运动员,“新中国成立时我只有13岁,我现在86岁,我的成长都是在党的培养下。很早以前我就在考虑把这些奖杯捐赠给国家,它们不是个人的收藏,而是应该让市民共享。在博物馆里,可以让国内外友人都可以看到这些藏品,了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体育强国的。”

近代上海著名田径女运动员钱行素之子陈世和捐赠了母亲的民国第五届全运会奖杯等珍贵藏品。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侯琨是一位特殊的参观者,他曾到访国内外体育或奥林匹克类博物馆近30家。上海体育馆从筹备到展陈,让他体会到了“用心”二字,“这些藏品虽然不会真的开口说话,但它们在一起讲述的故事,就是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史和奥林匹克的发展史。博物馆不仅是要保管好收藏品,介绍它们背后的历史,最重要的是让人感受到国家、民族和城市的文化,上海体育博物馆绝对做到了。”

老建筑,新手段,藏品介绍的中英文对照等,很多细节让侯琨赞不绝口。他表示,上海体育博物馆将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文化的窗口,“到现在为止,这是我看到的国内最好的体育博物馆……”

2012年5月,上海体育博物馆陈列室正式开放时,只有一个厅,展出面积为440平方米。首展的500多件展品中,有400多件都是借展而来。建设一个真正的上海体育博物馆,成为很多人的共同心愿。经过历任建设者长达9年的积累,目前馆藏达到了4000多件。许多成套的藏品,如历届夏季奥运会的火炬、冬季奥运会的火炬和奥运奖牌、纪念章、海报、吉祥物等等的收集,都是历经数年,在几任博物馆建设者手中接力下完成。

上海体育的历史和城市的历史、中国体育的历史紧密交织在一起,并且从侧面反映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表示,“讲好上海体育的历史故事,讲好百年传承的故事,传承宣扬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体育精神,正是上海体育博物馆建设的初心使命所在。”

博物馆内的VR体验区。

今年5月,中国提出2035年将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市博物馆协会会长、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世界一流的城市,需要世界一流的博物馆,这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支撑,也是用历史底蕴为时代赋能的文化自信。”

上海体育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推动上海人文之城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一项为民办实事工程。从开馆当日起,上海体育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开放,采用预约参观方式,免费不免票。参观者可登录“上海体育”政务微信,进入“上海体育博物馆在线服务”小程序进行实名制登记预约参观。

开馆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9:30-11:30(11:00停止检票),下午14:00-16:30(16:00停止检票);节假日、其他重要活动等特殊情况将提前公告参观时间。值得一提的是,7月9日,博物馆在线服务小程序正式发布后,10分钟,开馆首日名额全部订完;截至发布当天 15点,7天可预约名额全部订完。

副市长陈群为上海体育博物馆揭牌。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