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5000年前神秘巨型木构首次向公众开放 杭州良渚古城烙刻哪些文化印记?

2021-07-1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杭州7月9日消息(记者张国亮 李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提起“良渚古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会说“哦,我听说过”或者是“我知道,以前在历史课上老师讲过”,可如果要问古城的遗址在哪?它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文化有哪些联系?可能就有难度了。之前也有不少喜欢历史的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能像三星堆一样,把所有藏在古城之下的文化密码用合理的方式公布出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了解甚至触摸一下历史,我们可能也更有兴趣去接触相关的知识。

2017年以来,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的古河道中陆续发掘出了15根神秘的巨型木构件,而这个考古发现很有可能就能证明良渚古城5000年前就建起过宏伟的宫殿。7月8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宫殿巨型木构”复原展示区正式对外开放,良渚文化蕴藏的魅力也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这些巨型木构件究竟神秘在哪?古城景区的这次对外开放活动还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在钟家港古河道底部曾经出现过的这些木头,这些大木头最长的有17.2米,最粗的直径有80厘米。”展示现场,6根巨型木构件,摆放在42米长、12米宽、3.5米高的探坑内,首次与观众见面。这些木构件属于蕈树、麻栎树等树种,最长的一根长达17.2米。游客周先生说:“感觉非常震撼,通过这几根木头就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古人的璀璨文明。”

这些巨型木构件表面可以看到明显的加工痕迹,其中,5号木构件凿有39个排列均匀的方形卯孔。经考古鉴定,这些巨型木构件的年代与良渚古城莫角山宫殿区的建造处于同一时期。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文物与遗产管理局副局长孙海波说:“这些木构件有可能是在营建莫角山的时候,用来加强宫殿基址的稳定性的方木地梁。另外,因为它的体量也特别巨大,我们推测有没有可能它是宫殿建筑构件的一部分,比如说是梁或者柱,但是这个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以后才能确定它具体的功能。”

良渚巨型木构件出土于古河道的淤泥中,需要进行长达数年的脱水处理。记者了解到,展示棚内的巨型木构是根据2017年考古发掘的原件加以3D扫描之后,利用数字模型1:1精准复原而成,无论是摆放位置还是视觉外形,几乎和发掘时一模一样。这种数字化新技术大大避免了翻模及脱模过程可能给文物造成的二次伤害。“宫殿巨型木构”展示设计负责人郑恺琛说:“它的木头是3D打印的,边上的壁坑也是通过扫描数据进行复原的,包括材质其实非常接近当时的发掘现场,可以说是重新体会考古现场。”

孙海波告诉记者,这些巨型木构件的展示将增加良渚古城的魅力,激发观众对良渚文化的认知和猜想,“它的社会分工已经很明确了,有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有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包括营建宫殿和做这些大木构件,它其实是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我们说,良渚也是属于一个‘基建狂魔’,它造了很多大型工程。”

良渚申遗成功两年来,良渚文化不断走向普通大众。7月6日开始的良渚文化周正在举行全国游客免费预约入园、“走进五千年”七大公众主题体验等多项活动。其中在良渚博物院,“意象良渚”跨媒体现代艺术沉浸展正在举行。在约600平方米的展厅内,剪纸、皮影等非遗元素在灯光的配合下,良渚先民们营城筑坝、收割水稻、制作玉器、捕鱼狩猎等生活场景都被动态呈现。良渚博物院工作人员王加点说,游客轻轻触碰墙面就可以体验先民射箭、伐木、捕鱼的乐趣,“我们把文物复原到这个场景里面,甚至是让它们动起来,观众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些互动装置完成一场穿越之旅。我们也希望依托杭州数字之城这样的优势,更好地和良渚文化做好的结合,让我们把良渚故事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