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显赫神州画坛的国画大师赵望云

2021-07-07

1961年10月,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的六位成员石鲁、赵望云、何海霞、康师尧、方济众、李梓盛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轰动一时的“国画习作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画坛首次的集团亮相,并以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厚的西北地域特色,引起了中国美术界的广泛关注,称赞其“气魄雄伟、新意新情”,“新生锐气,魄力宏大,有不可限量的前途”。王朝闻评价说:“这个展览会集中表现了一种新气象。”不久,美术界就为这支崛起于古都西安的国画新军赠送了一个雅号:“长安画派”。

当时正在北京学习的赵望云为展览提供了20多幅描绘林区生活的画稿。叶浅予评价说:“这支队伍的核心是赵望云。他们的共同目标是:要把西北地区的自然和社会风貌,用民族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中国山水画自唐以来,兰州以西的大西北地域绝少有人去反映。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赵望云定居西安,先后数度赴河西、新疆、青海等地写生,成为中国画史中系统全面以西北山水为创作对象的第一人,为中国画的审美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也为日后“长安画派”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赵望云所表现的题材,前人很少表现过,因而也无成法可循。这使他在写生实践中下了很大的功力。根据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对国画传统的笔墨表现方法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创新。他的早期作品,很重视捕捉人物的神态感情,所绘形象生动,韵味无穷。

1943年1月,赵望云的“西北旅行写生画展”在战火中的陪都重庆举办,郭沫若在参观赵望云展览后赠诗曰:“化法无西中,儿戏殊可笑。江山万木新,人物恒释道。独我望云子,别开生面貌。我手写我心,时代惟妙肖。从自画史中,长留束鹿赵。”

1962年7月,赵望云赴甘肃、青海采风,这已是老人第五次赴河西走廊、祁连山写生,距他1942年首次赴西北写生,已经整整过去20年。赵望云进入又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大盛时期,写生足迹遍布西北,实践他自己所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

从“长安画派”的形成根源来看,赵望云奠定了基石,塑造了“长安画派”的基本性格。他的艺术主张和画风对陕西的画家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传统中国画的创新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