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对年轻人的爱国思想,我很有信心

Image 2021-07-06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杨侠 于也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中再现了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经典场景,引发网友热议。《觉醒年代》电视剧播出至今,热度一直不减。这部主旋律电视剧在年轻群体中口碑与热度兼具,其破圈的秘诀是什么?日前,《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党史题材文化作品在年轻人中走红,既是偶然,也存在着某种必然。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接受记者专访。(秦灿摄)

龙平平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内陈延年和陈乔年烈士的墓前放满了鲜花,陵园负责人对他说,自己来这里工作很久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景。

在龙平平看来,“不是年轻人不喜欢党史题材文化作品,而是我们要思考如何写出让他们喜欢的作品”。

为了让《觉醒年代》中出场的人物更加立体,龙平平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不仅要读懂这些资料,我们还要反复琢磨,如何能把人物尽可能生动地还原出来”。

比如,在展现鲁迅为什么会写《狂人日记》时,龙平平着力捕捉人物的思想状态,即那种对国家发展的天然的责任感和“哪怕只唤醒一两个人,也会有希望”的信念。在表现辜鸿铭这个人物特点时,把他的学识、爱国观点反映出来,人物就一下子鲜活起来。

“让年轻人去共情100年前的人是怎样生活的,难度很大。所以我们不能只把教科书上的东西搬上银幕,不光要研究透这段历史,更要加强对人物本身的研究。”龙平平说。

7月1日,安徽合肥一条以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命名的“延乔路”路牌下,摆满了鲜花。花束中的卡片写着人们对先烈的缅怀:“延乔路虽短,但尽头却是繁华大道。这短短的路途,却经历了一百年的艰苦奋斗。这盛世,如你们所愿,这盛世,我们会是你们的双眼,替你们看遍。”

龙平平说:“对年轻人的爱国思想,我很有信心。我相信,他们会把这种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