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文献学
考古研究与古代文献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古代文献在考古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学习本课时首先应当明确的。进行考古研究,必须懂得如何运用古代文献,怎样运用古代文献。旧石器时代考古与古文献关系不大,可以暂时不去管它;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尤其是进入原史时期、历史时期以后,进行考古研究不懂得如何运用古代文献无论如何是不行的。不知道如何运用古文献,就不能、也搞不好考古研究。所以大家首先应有这样一种认识,就是考古研究与古文献有密切的关系,古文献在考古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否则,就无法理解我们开设本课的真正目的和重要意义。
如何认识考古研究和古代文献之间的关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1)从考古学本身的性质、任务看: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为达到这一目的,就不应把考古材料本身孤立起来,把考古研究仅仅局限于对考古材料外部特征的描述、排比、分类上,而应把这些古代实物遗存尽可能地与一切有关的古文献材料联系起来,将它摆回到原有的历史背景中去,全面、细致、深入地加以考察和分析,透物见人(史)。与古代实物遗存有联系的材料除了以实物的形式保存下来以外,还以文献材料的形式保存下来。在复原古代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是一种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关系,两种史料各有长处,各有特点与不足。文献材料系统、具体,一些古代文献记载,由于阶级偏见和历史学科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经过人们的记录、整理、传抄、翻刻,有意无意地造成历史材料的遗漏、失真,或者由于记述过于简略,使后人对它难于做出正确的理解。文献记载所反映的主要是上层社会、知识精英们的历史,而社会中下层的情况,在文献中记载很略甚至完全没有记载。因此,在使用文献材料复原古代历史时,需要实物史料加以印证。实物史料比起文献材料来说,有许多优点。实物史料的直观性强,有大量文献记载不详或根本没有记载的材料,尤其是一般民众的材料发现很多,可以自成体系,但这个体系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逐步形成和完善。考古发掘出土的任何一件遗物或遗迹现象,都只是古代人类活动的一个较小的片段,往往很零散,如果单纯依靠这些实物资料之间的相互排比、比较,就很难弄清这一遗物或遗迹现象在什么时代,由哪个民族、哪些人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如何用,怎样用,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后世产生过什么作用,等等。而有关这些方面的情况,却往往可以在古文献记载中找到直接的、间接的、或明或暗的线索,或多或少的、程度不同的答案。在进行考古研究时,要把考古材料看作是古代人类活动的历史遗存,而不能单纯地把它视为一种自然物来研究。考古研究除了考古材料自身的相互比较外,还需要与古文献材料的有机结合。
总之,古文献材料和考古材料在客观上本来就有联系。客观上有联系的东西,本来就有联系的东西,我们就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在进行考古研究时就是要发现这种联系,找到这种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2)从中国考古学的特点看:中国考古学是世界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自然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我们应当尽量借鉴,利用国外考古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新成果。20世纪20年代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和兴起,就是国外考古学影响的产物。中国考古学近几十年来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引进了国外考古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比较典型的就是考古学年代的测定,热释光、古地磁、钾-氩等断代方法均是从国外引进的。由于现代技术手段在中国考古学中的广泛应用,为中国史前考古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密切地关注世界考古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取其所长,为我所用。但是,中国考古学毕竟是中国考古学,中国考古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很多不同于世界考古学的地方。我们有我们特殊的条件,有我们特有的许多优良传统。中国考古学的特点,在中国历史时期考古这一阶段,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悠久发达,历史时期长而且从未间断过,地下出土的考古材料不仅种类多,内容也特别丰富,时间上连续不断,从商周一直到宋元明。田野考古中或多或少地都会有一些有铭文的遗物与其他遗物、遗迹共同出土,如墓碑、墓志、墓砖、买地券、钱币、瓷器、陶器、印章、文书契约、丝织品、城砖、窑砖、称权、碑刻、石窟寺、造像、建筑遗迹,这就为我们运用古文献材料研究考古材料提供了清楚的线索和特别有利的条件。我国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历史研究和历史文献的整理、编纂和保存,有极为丰富的古文献流传至今。古文献的数量多、方面广,有通史、断代史,有丛书、类书,有地方志、别集、总集、笔记小说、宗教文献等。规模小则只有一卷,规模大则上万卷,时间上的连续性也很强。我们在进行考古研究时,有大量而丰富的古文献材料可以联系、运用。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掌握地下出土的实物材料,特别是其中有铭文的材料,我们就可以或多或少地与古文献材料结合起来,程度不同地找到答案。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一个有利条件。所以,我们认为,从中国考古学的特点看,考古研究中,凡是有文献可以联系、能够结合的,就应尽量联系、尽量结合。
(3)从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史来看: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以前的我国传统考古学——金石学积累了大量资料和不少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给金石学下的定义: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近似于欧洲的铭刻学。它是在尚未进行科学发掘的情况下,以零星出土的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偏重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希图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金石学的研究范围重点是有文字的材料,目的是“证经考史”,与现代考古学的目标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二者所据资料的科学性不一致。存留至今的金石学文献有一千余种,保存了大量的实物材料,颇有参考价值。其次,金石学根据传统考古学的特点,研究有铭文的材料,注重历史文献和实物材料的结合,研究实物的名称、性质、特点等,给我们创造了不少的研究方法,很多方法至今仍然适用。这些方法,是其他国家的方法和经验所无法取代的。以考古断代这样一个技术性较强的方面而言,国外普遍采用各种自然科学方法来解决,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误差是很大的,动辄就是上百年。如果运用到史前考古尚比较适合,但若应用到历史时期考古,特别是战国秦汉以后,局限性就很明显了!历史时期考古要求的精确度比较高,且不要说误差几百年,哪怕就是几十年、几年甚至几月、几日,都可能导致整个结论的错误。如果说国外在历史时期考古仍然大量采用自然科学方法断代,可能是出于不得已;而在我国,运用传统考古学(金石学)的断代方法,则不仅可以准确断代,甚至可以把断代精确到年、月、日,甚至时辰。《战国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明考古》中讲述的若干断代方法,包括字形、字体、避讳、职官、地名等,都是古人在研究金石学时创造的。
这些传统考古学的断代方法,又有多少能离得开古代文献呢?如果说进入历史时期以后,自然科学技术断代还有一定用处的话,那也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而已,主要还是应该结合古代文献进行。这是很清楚的。
至于考古材料其他方面问题的研究,需要结合文献材料才能把问题弄清楚,这是肯定的,不言而喻的。
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发掘了一座盛唐时期墓葬(编号:72TAM216),该墓后壁绘制了六幅彩色屏风式壁画,保存完好,极为精美,其中两幅为器物,中间四幅为人物,分别有“土?人”“金人”“石人”字样。笔者之一广泛联系文献记载进行考证,对其中5幅壁画的名称、性质做出了解释,认为分别是欹器图、缄口金人图、周陛玉人图、张口石人图、生刍素丝扑满图,提出这些图像是战国至魏晋之际先后产生并长期流传的带有哲理性质的“列圣鉴诫”故事,是封建统治者统治术和处世哲学的形象再现,与唐代统治者注意居安思危,对儒家、道教、法家等各种不同哲学思想、流派均兼收并蓄,不专主一家有关,使用古代文献40余种。充分说明要把考古遗存的名称、性质、含义、用途等问题搞清楚,离不开古代文献的使用。
本文由 柴丽丽 蔡鸿博 摘编自 张勋燎 白彬编著:《中国考古文献学》之《绪论》,内容有删节。
(审核:孙莉)
本书主要讲述文物考古研究中古文献材料的应用和有关基本知识,共分六章,分别介绍四部分类的基本知识,丛书的概念、丛书的类型、考古研究中重要的大型丛书、丛书书目;工具书的类型,字典、词典,查找古籍下落、了解古籍内容的工具书,同书异名、同名异书和伪书的辨别,查找古代人物传记资料的工具书,查考古地名材料的工具书,查考职官制度名称工具书,年号历表工具书,查找讳字的工具书;部分古史专著和史料要籍;类书、礼制文献、地理图经和方志、科技考古常用文献、笔记考证类文献;古文献中的民族学材料;金石学文献等。
978-7-03-063098-1
定价:150.00元
转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