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考古学 长沙西晋墓

2021-07-05

金盆岭晋墓出土的青瓷对书俑

Changsha xijinmu

长沙西晋墓

分布于湖南省长沙市近郊杨家湾、砚瓦池、子弹库、金盆岭、左家塘等地的西晋墓葬。1955~1960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湖南省博物馆发掘了 7 座。其中金盆岭 9 号墓出有“永宁二年五月十日作”篆体铭文砖,永宁二年 (302)可能为建墓的年代。这批墓中出土有烧制精良的青瓷器和一批具有地区特点的青瓷俑,对研究当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

墓葬均为砖室,以大型多室墓居多,一般两侧墓壁向外弧凸。金盆岭 9 号墓为平面似凸字形的砖室墓,分甬道和主室两部分。甬道偏于一侧,墓顶已塌,墓底铺 3 层砖。墓室全长 3.94 米,中间最宽处3.06 米。金盆岭 5 号墓为多室墓,分前甬道、主室、内甬道、后室 4 部分,全长 11.12 米,是长沙西晋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墓多早年被盗,但也保留有不少青瓷器皿、青瓷俑和金饰、银饰、铜镜等。金盆岭 9 号和 5 号墓中共出土随葬品 97 件,有青瓷羊圈、仓、车、多子槅、盘口壶、碟及金钉、金戒指等,还有各类青瓷俑75 件。青瓷俑中有高冠执板的骑吏、持简作书的文吏、持各种什物的侍从,还有持刀、盾的武士及骑马演奏的乐队。这些青瓷俑是当时贵族官僚和世家大族拥有众多属吏和部曲的真实写照。其中马上的鞍具齐全,还有防护用的“当胸”,有 3 件在马鞍左前侧处作出三角状镫,这是中国内地较早的的马镫形象。左家塘 20 号墓出土有肩部饰网格纹的四系罐及盘口壶、碗等青瓷器。胎灰白,釉色青或偏黄,有开片,胎釉结合较好,说明当时的青瓷烧造技术有所提高。从胎釉和造型看,可能是湘阴窑或其附近窑场的产品。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

扩展:

金盆岭九号晋墓,在长沙市南郊,是一座平面近似凸字形的砖室墓,墓壁向外弧出,甬道位于长壁的一侧稍偏,一端的墓室形状比较特殊,规模并不大,墓室长3.94米,中间最宽处3.06米,两端宽2.85米。墓壁用青砖结砌,先平砌三层,再树立砌一层,重复四次后起夯,穹窿顶已塌。有的砖一侧印有“永宁二年五月十日作"的篆字。墓内金属器皿已被盗一空,仅存随葬的青瓷器。各式瓷俑环列墓的四周,少数置于墓中,计有31件。此外,还有车、羊圈、仓、壶等青瓷器,胎质灰白细致,火候颇高。青釉多已脱落。青瓷器虽高仅20厘米左右,但形态逼真,服饰随身份的不同而各异,神态也因等级不一而有别。这批青瓷佣中的骑马俑和马俑均鞍具齐全,马前有“当胸",有三件马鞍,左侧靠前桥处有三角状的马蹬,这是我国内地目前见到的最早的马蹬。

湖南长沙左家塘西晋墓。1960年10月,湖南省博物館考古部在长沙市左家塘清理了一座西晋墓。这座墓是磚券墓。券頂距地表深一米多,上面填上为棕紅色,层次分明,夯筑很紧。墓室长3.9、前寬1、后寬0.98米,盾壁有一深0.3、寬0.27、高0.45米的小券室。方向45°。

2019年,湖南资兴市东江街道发现一座西晋纪年砖墓。

该墓葬为砖室墓,平面近“中”字形,由墓道、封门、前室和后室组成。甬道、墓室均为单层券顶。墓葬出土残存器物26件(套),有瓷器、铁器、铜器。

此外,墓葬的墓砖多为红砖,有少量青砖,烧制火候较高。还发现有纪年铭文砖,尺寸为34×16×7厘米(长×宽×厚)。墓砖的三面有文字,一面有方格纹,其余两面为素面。铭文为阳文,简体隶书。经初步辨认,年号为“永兴三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蓝山考古队队长陈斌介绍,历史上使用永兴年号的皇帝较多,结合墓葬形制以及出土器物特征可知,该墓葬年代应在晋代,故“永兴三年”应是指晋惠帝使用的年号,即公元306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

“晋代纪年砖墓在湘南地区发现数量少,这座晋代纪年砖墓年代明确,它的发现为研究湖南地区两晋墓葬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尤其是为其他年代不确定的西晋墓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年代参考。”陈斌说。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