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毕加索名画当众滑落到地上:失窃10年刚追回 现场一片惊呼

2021-07-02

6月29日,“发现·保护·传承——‘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在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展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

参观者在南汉二陵博物馆观看广州考古团队在考古过程中记录下来的视频素材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本次展览是对过去五年广州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总结回顾。展览分“发现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记忆”三部分,共展出考古出土文物336件/套,以及过百件辅助展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考古的重要发现及文物保护利用的主要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我国文物工作取得开创性、历史性成就。过去五年也是广州文化遗产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文物保护法规日益完善,文物保护成绩显著,文物利用亮点纷呈。

五年来,广州配合国有土地收储和城市基本建设工程,开展考古项目1479宗,完成考古调查项目929宗,调查面积20226万平方米;勘探项目481宗,勘探面积约1240万平方米;发掘项目69宗,发掘面积4.57万平方米,发掘新石器时期至清代墓葬2380座,出土各类文物13016件/套。

南汉二陵博物馆展出的广东广雅中学出土的莲韬馆复建工程项目东汉砖室出土的陶家畜模型明器

这些考古发现,让广州的城市记忆和历史图景更加丰满、鲜活而生动。这些成果极大地充实了广州的历史文化名城内涵,丰富了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本展览第一部分集中展示了增城墨依山,黄埔马头庄、茶岭、甘草岭、沙岭、大贤墩,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大佛寺南院区,增城莲花书院等考古项目的重要发现。

出土文物中,汉代陶鸮形五联罐、“大亲”铜鼎、陶楼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观众可以“透物见人”,感受广州先民的丧葬习俗、生死观念与生活意趣。此外,莲花书院遗址及考古出土文物首次面向公众展出,以南明铁炮、沙路炮台为代表的城防炮台,以曾边窑代表的陶瓷窑业及一批文物也在展览中跟观众见面。

南汉二陵博物馆展出的在2020年广钢新城地块出土的汉代鸮形陶五联罐

五年来,广州文物保护利用也取得了重要成就。考古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丰硕,南越国木构水闸、南越国宫署遗址、康陵等重要遗址的保护取得新进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稳步推进。第一批文物活动利用典型案例公布,有力地推动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展览第二部分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过去五年广州文物保护利用的主要成绩。一批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等首次向公众展示,让公众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物保护工作过程。

南汉二陵博物馆展出的2018年在广州市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唐至清遗址出土的木屐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在研究阐释的基础上,通过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产品向公众传播文物保护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去五年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不断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研究、传播和传承工作,主办或联合主办了多个展览,让公众及时分享考古新成果;利用考古工地、博物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公众考古研学活动,把火热的考古工地变成了生动的历史记忆课堂;开发了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让古代文化元素融入现代都市生活。这些成果,在展览第三部分得到充分展示。

南汉二陵博物馆展出的在2016年广州动物园升级改造项目中出土的东汉陶楼

本次展览不仅内容丰富,还有沉浸式场景和妙趣横生的互动体验活动。大幅遗址和考古现场图片,极具震撼力与感染力,观众走进展厅仿若置身考古一线。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利用馆校共建平台与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合作对部分文物进行AR成果转化,观众通过手机扫一扫可以全方位观察器物细节、纹饰及器物功能等信息。展厅内,还设置了“标本墙”,让观众零距离观摩历经岁月积淀与磨洗的古代文物标本。此外,主办方还将在展览现场组织开展南明铁炮脱盐等文物修复体验活动。

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4月17日。

(图片由许建梅拍摄)

责编:吴敏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