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何王权压神权?5000年前这场“神宗”战争决定一切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双尾猫
字数:3817,阅读时间:约13分钟
编者按: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有独特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宗法家族观念特别强,有强烈的祖先崇拜;另一个是神权不得干预世俗权力。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古埃及,神权远远大于王权,而古巴比伦和古印度也存在强大的神权势力。可以说四大文明古国里,中国似乎是个特例。但是其实,中国上古时代有过一次神权与宗权的较量。而那个以神权为主导的古国就是良渚古国。
▲莫角山宫殿区想象图
冷兵器研究所之前曾用《中华上下五千年真的只是国人意淫?可比肩古埃及的良渚文明正式被确认》《上古战斗民族和艺术民族的对决:你的箭头精致?我的箭头能把剑齿虎爆头!》等文章介绍过良渚古国。我们可以拿过去的历史教科书上,经常提到的二里头文化与其进行对比。毕竟,二里头遗址往常被称为中原地区王朝气象的开始。
▲莫角山宫殿区布局复原
▲莫角山宫殿修建想象图
▲良渚古城内城
▲二里头遗址宫城想象图(因为发掘进度所以还存在未确定建筑)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
二里头文化上限不超过3800年,而良渚文化上限是5300年。在宫殿对比上,二里头遗址宫城,只有良渚古城里的莫角山宫殿区的三分之一。从莫角山宫殿区遗留下来的柱坑和白色墙皮来看,其虽然还是草屋顶,但是不影响宫殿本身的高大华美。在城市布局上,二里头是个修建在平原上的巨大环壕区,而整个良渚古城是建立在一个湿地上的人工台地。后者的宫殿区,直接在沼泽里堆起一个土山,并且规划的整齐有序。算上外围的环形台地,可以说,良渚古城在修建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上不输给二里头遗址。而和二里头文化所产生的王朝气象一样,良渚文化所控制区域也是一个广域国家。这个古城光是所直接控制的腹心区域就非常大。有多大呢?北到太湖南岸,东到嘉兴地区,南到钱塘江南岸,都是古城的腹心地区。通过文化痕迹来看,下图中这些红圈处都是良渚古城的直接控制区。
▲良渚古城腹心地区(来源:浙江考古)
▲良渚文化核心区
如果算上良渚文化核心区,那么就包括今天的长三角地区。尤其长江南岸的良渚文化的大型遗址也非常多。学者赵辉和其他一些学者合作研究也认为,长江南岸的大型聚落虽然有自身特点,但是和良渚古城依然有一定的臣属关系。而且良渚文化区除了长江沿岸边缘地区存在暴力痕迹,内部地区相对和平。那么,为何良渚能在五千年前达到国家形态?从最近研究来看,良渚古城创立者似乎不是杭嘉湖平原的土著人群,而是来自淮南凌家滩文化人群。凌家滩文化也是以发达的玉器而闻名,而凌家滩遗址面积达170万平米,和河洛古国的中心双槐树遗址不相上下。
▲凌家滩文化玉人
考古学家认为,良渚古国形成的驱动力是宗教神权,所以凌家滩人群通过技术优势,在当地修建大型工程展示自身的优势,外加宗教认同迅速和当地人群融合。
▲良渚文化神徽
虽然良渚文化达到国家阶段,并且修建了华美的宫殿。但是相对应的是武力方面的投入不足,而整个良渚古城随着发掘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良渚古城除了是一座宗教圣城外,还是个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原本认为是为了防御的城墙,其实是用来防水的河堤以及给各种工匠生活的台地。古城虽然发现几十万斤的碳化稻谷,但是古城内外没有发现稻田的痕迹。而且更让人震惊的是,通过对城内猪骨的检测发现,古城居民吃的猪,与100公里之外嘉兴平湖遗址的猪很相似,可能是同一批。这可是在四千多年前的物流条件下的事情。这说明当地的商业非常发达。
那么,这个繁荣的神权贸易文明为何消失了呢?谁导致了其消失呢?从考古来看,淮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和良渚文化相处较为和睦,并且属于直接影响区。江西一带的因为地理原因,从考古来看也是冲突较少。而良渚文化区的东北北方是被称为东夷的大汶口文化区,相比较良渚人群,大汶口先民的社会发展程度达不到国家的水平。按照学者的说法,大汶口文化处于酋邦社会,并没有进入到城邦或者国家的阶段。所以开始的时候,大汶口文化是处于劣势的,大汶口文化的苏北地区一度还遭遇过良渚文化渗透。
毕竟相对于良渚人群,大汶口人群虽然也已经进入农耕社会,但是渔猎色彩依然较重。而虽然良渚文化族群武力色彩不明显,但是和良渚文化关系密切的淮南族群武力色彩很浓。花厅遗址从考古来看,就发现这个大汶口文化聚落,遭遇了良渚文化和淮南薛家岗文化的联合入侵。最终的结果是苏北一带大汶口文化聚落变得稀疏,在某一时期山东一带的大汶口文化区域中,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良渚文化的器物。直到后期大汶口文化族群才开始发动反击,在两种分化相邻的蒋庄遗址中出现了不少暴力痕迹,一些人认为这是部族冲突造成的。
而淮北地区在5000-4800年前,大汶口文化聚落大量增加,比较典型的像尉迟寺遗址。除了淮北以外,鲁东南大汶口文化遗址也在增加。
此时,良渚古城则完成了外城环形台地的建造。古城的总面积达到了八平方公里,堪称东亚最大的城市,整个古国处于鼎盛时期。虽然良渚古国此时依靠自身庞大的体量占据主动,但是因为军事相对较弱也很难进一步向北了。
▲大汶口文化石矛
▲大汶口文化人物复原相
大汶口文化代表的东夷人虽然足迹很广,北到辽东半岛,西到中原腹地,南到淮北,但是面对一个广域王国,东夷人的那种酋邦社会是很难撼动的。随着后期大汶口文化族群开始修建城堡,整个社会形态开始向城邦过渡,力量得到进一步整合,才逐渐的扭转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原本作为文化输出地的良渚文化区开始变成了文化输入地。
▲图片来源:尉迟寺设壕遗址的性质及大汶口文化晚期聚落系统的控制
但是良渚文化最终崩盘也不是由于东夷人的武德,而是良渚文化区由于原本的神权信仰崩溃。尤其是在距今4600年后,古城的权威开始崩溃,古国内部开始分化。尤其是玉器资源枯竭,外加天灾造成的对农业的冲击,原本复杂的社会体系带来的复杂的社会矛盾被激化,整个社会开始崩溃。而北方的大汶口—东夷人群因为社会形态相对简单,反而矛盾相对较少,外加大汶口文化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宗族社会和宗族认同,而且有这样一个体量巨大的邻居在,很容易将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最终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良渚文化崩溃,东亚大陆上第一个广域古国也宣告终结。虽然这里面良渚文化区武力薄弱占据了很大因素,但是堡垒更多还是从内部攻克。而大汶口文化人群凭借着宗族结构带来的凝聚力,外加简单的社会结构最终反败为胜。
同样的,古埃及也是通过神权获得各个被征服地方的认同,从而建立起一个区域性的领土国家。所以古埃及依靠雄厚国力带来的绝对实力,面对堪比维京人的海上民族,以及周边一些尚武的部族依然保持了上千年的优势。但是面对天灾人祸引起的内部信仰问题造成的矛盾,使得古埃及在中间期四分五裂。同时由于神权国家的弊端(大量资源被用于宗教活动)导致古埃及的军事实力也存在偏弱现象,以至于不得不依赖外族雇佣兵。古埃及第三中间期就出现了利比亚雇佣兵建立的王朝,还又出现努比亚人建立的王朝。而古埃及当遇到比自己体量巨大的对手时,就会吃亏乃至被吞并,比如被新巴比伦重创,先后被亚述波斯等国征服。这都说明了问题。
所以良渚古国的崩溃与灭亡,也宣告了神权模式在中国的行不通。而北方文化通过宗族加王权,最终走出了一条王权之路。所以中国历史上,即使宗教阶层如何受到尊崇,但是也很难彻底干预王权。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