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状元大讲堂”开讲:中国书法史中埋着“南京”、“科举”两条线
6月20日下午,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品牌社科活动“状元大讲堂”新一期开讲。南京林业大学轻工学院党委书记、江苏省书协理事、江苏省直书协副主席吴勇为线上、线下观众主讲《文墨金陵:南京古今书法谈》。
讲座现场
书留翰墨,曲落潮声,古今一梦,情有独钟。“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与书法相关的文物遗存。从出土于南京最早期的作品《校官之碑》,到三国时期的《天发神讖碑》,从萧梁时期多达三千字的《萧憺碑》,到初唐时期于栖霞寺前的《明征君碑》,从朱元璋定都南京时四方城中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再到清代两江总督曾国藩题写的“道冠古今”、“德配天地”。这些作品无一不彰显了金陵古城往日的辉煌。
吴勇介绍,南京历史上书法名家辈出。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所在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就是“旧时王谢”生活之地。“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成为中国书法历史上的一座高峰,其开创的“贴学”,影响至今延绵不绝。而后世的颜真卿、王安石、苏东坡、陆游,以及近代以来的于右任、“金陵四老”,无不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标志人物。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学院党委书记、江苏省书协理事、江苏省直书协副主席吴勇
吴勇指出,“科举”也是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一条重要的主线。他认为,隋唐以来的知名书家绝大多起于科举考场或参与科考,盖科举制度是古代为国求贤的制度,特别是明清以来,已经深刻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基因中。“说到底,科举制度一定程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和主流。”
吴勇也提出,应当注意到民间书风与上层文化精英书风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的关系。“颜真卿早期的书风格,就受到了敦煌经生书法作品的影响。而清代‘碑学’崛起后,收到广泛关注的北朝碑刻大部分就体现了民间书风。这些书法作品的原作者或许在历史上寂寂无名,但他们的作品风格却显著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名家。”在南京,历年来出土的六朝墓志碑也是典型案例。
通讯员 聂珍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相关新闻】
即日起至2021年9月底,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为高考生们,特别开设高考生“金榜题名”专属通道。2021年全国高考生,可凭高考准考证和本人身份证免费进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