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刘亮程的“文学村庄”,物理学家的大世界,因这群孩子而敞开
站在城市的街头,看着夕阳想起遗落的故乡;
在悄然发生的黑夜里,听见大自然的声音;
思考“十万个为什么”时,立志当一名科学家;
跟随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一起改变着世界;
一不小心打开“魔衣橱”,进入奇幻的第二世界······
6月17-18日,成都。在聆听作家刘亮程、科学家罗会仟等嘉宾的阅读分享时,近千名中学生或游走于文学梦境,或倾听自然声音,或漫步科学世界,或感悟人生真谛。
这是继广州站(回顾李洱、止庵、刘颖等精彩分享)后,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校园公益讲座成都站接棒开讲。
活动先后走进成都市树德中学,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高中部、初中部,嘉宾与师生们共同碰撞出一场场阅读飨宴。
观看成都站精彩瞬间
文学是做梦的艺术
辽阔的新疆,一位年轻、浪漫而又清高的乡村诗人走进城市。面对忙碌而单调的生活,他再也写不出诗歌。
一个黄昏时刻,偶然转头看向西边的太阳,他突然意识到每日向西的太阳,其实正落向自己的家乡,那个遥远的看得见地平线的地方。关于家乡的一切,一瞬间全部回到了脑海里。
他开始一篇又一篇地写散文,写风中的院门、 逃跑的马儿、温暖的坟头、卖掉的老牛、“通驴性的人”、“像作家的狗”······家乡黄沙梁在他的文字中复活。
后来,这些富有哲思的散文从新疆传到全国,也传到了中学生的语文课本和阅读理解题中。
在“阅读新火种”校园公益讲座现场,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的刘亮程,回顾了《一个人的村庄》的创作往事。
“我们总会在人生的某一个时刻突然回头,发现被你扔在远处的故乡可能并没有消失,也可能我们会在某一个阶段,在所读的文学作品中看见自己的故乡。”
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
在刘亮程如诗歌如散文般的讲述中,学生们进入一个个关于文学、故乡、自然的梦境。
他引领学生们倾听自然的声音,关注自然,感受自然。他提到自己在一个小村庄买下一所荒弃的老学校,改造成 “木垒书院”用以耕读养老,试图通过文学和艺术建造一种通向自然的渠道。
他谈到文学是做梦的艺术。作家跟随在人类匆忙的脚步后头,把遗落在尘埃中那最为珍贵的往事去想起来。而人们在阅读优秀作品时,也会像一场梦一样孤悬在阅读体验中。
“文学作品中备份了人类所有的情感模式,每当你读进一本书的时候,你找到的是一个书中的世界和一个生活在书中跟你遥相对应的自己。这便是文学,只要打开一本书就洞开一个世界。”
他鼓励中学生多读书。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看多少书,而是为了通过读书去看懂这个世界,让自己少进误区、少走弯路。
“一个读书人会活在四面八方,会活在古往今来,会活在人类所有智慧的海洋之中,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走向“十万个为什么”
从一个偏远贫穷的小村庄,考到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又留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
科普作家罗会仟的人生算得上“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