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被苏轼写成宋词,最后12个字太大胆!
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最初见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讲了贫寒书生张生,对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张生为自己的始乱终弃,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认为崔莺莺是天下之“尤物”,是扰乱了自己的心智,是红颜祸水,认为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
据说,这是元稹自身的一段经历。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虽然是一位文采出众的诗人,但品行却令人无语。不过,他的《莺莺传》,经过后世的不断演义,渐渐成了《会真记》,又成了《西厢记》,这段故事的结局,也由张生的始乱终弃,变成了花好月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
在这些不断演义的版本中,宋代大文豪苏轼,也凑了一把热闹,他将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改成了一首宋词,其中不乏大胆直白的描述——
雨中花慢·邃院重帘何处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
羞颜易变,旁人先觉,到处被著猜防。谁信道,些儿恩爱,无限凄凉。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写出了张生初见崔莺莺之后,对崔莺莺的恋恋不舍。因为有重帘相隔,两个人咫尺天涯,想见却不能见,只能愁苦万分的样子。
“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在《莺莺传》中,有一手很大胆的诗,是崔莺莺派红娘送给张生的,名为《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也正是因为这首诗,后世将这段故事,改名为《西厢记》。这几句写的是张生得到了崔莺莺的诗后,迫不及待的心情。
“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在《莺莺传》中,张生正是踩着这株红杏,跳过墙来与崔莺莺相会。所以,作者要特意提到这株红杏。此时的张生,大概已经筹划好了,这株红杏将在这天晚上,发挥重要作用。
“羞颜易变,旁人先觉,到处被著猜防”,张生欢欢喜喜地来到崔莺莺的院子,没想到去被崔莺莺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崔莺莺告诉他:“你救了我们一家,我非常感激你,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母亲才将我们一家老小,托付给你。可是你却写了不该写的词给我,若是我把这些词藏起来,就是保人之奸;我若是把这些词拿给母亲看,就是背人之惠;怎么样都是错,所以叫你来说明原因,你不要再胡思乱想了。”这段故事,到了苏轼的词中,被一句很含蓄的“到处被著猜防”所代替,可谓简练明了。
“谁信道,些儿恩爱,无限悲凉”,写的是崔莺莺和张生幽会的场景;“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写了两个人的爱情,遭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而这种阻力,反而让两个人的爱情,更加珍贵。
“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这最后十二个字,写得非常大胆,道尽了张生和崔莺莺相会的甜蜜滋味。
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被苏轼浓缩于一首词中,既有相见而不得的苦闷,也有相会时的提心吊胆,还有相会后的两情缱绻,不得不说,这首词十分高明,又十分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