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三星堆礼乐初现 与金沙关系密切

Image 2021-06-17

西汉史学家扬雄撰写的《蜀王本纪》,始于古蜀国先王蚕丛,迄于秦代,记载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历代蜀王的事迹,他曾说:“蜀之先王者曰蚕丛,柏灌、鱼凫、开明,是时人椎髻左祍,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然而,2006年6月10日,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两件石磬改写了古蜀国“未有礼乐”的历史。

今天,2021年5月30日,广汉三星堆遗址又在直播中公布了一件新出土的大石磬,再次证明古蜀国不仅有礼乐,而且礼器众多。

今天下午,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专访时称,三星堆这件大石磬比金沙出土的大石磬看上去更厚重,但因是残片显得不完整,不过两件大石磬的器形不同,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些天公布的系列三星堆出土文物看,不论是新公布的石磬、金叶形饰、铜铃、铜璧,还是之前公布的金面具、玉琮、凹刃玉凿等,在金沙遗址中都有出土,清楚地表明两者之间是一脉相承、同根同源,这也再次证明古蜀国不仅有礼乐制度,而且可以说古蜀国‘中心’就是从三星堆迁徙到金沙的。”

三星堆也发现大石磬

今日,三星堆8号坑出土的石磬残片、大铜铃、大鼓(疑似),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因为它们都是礼器,古蜀国祭祀礼仪所用的乐器,对于研究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的礼乐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三星堆出土的大石磬(残片),不仅折射并且可以遥想古蜀国先民的劳动生活画面,而且掀开了古蜀国祭祀礼乐制度的冰山一角。

三星堆最新出土的大石磬(残片)

据直播中的专家介绍,这些残片提取于三星堆8号坑,可以拼接成一件长1米、宽52厘米的石磬。该石磬表面打磨平整,在石磬中心靠上位置有一个明显的穿孔,表明这个器物用于悬挂。根据现在的石磬形制来看,还缺几块,大体的形态呈圆角长方形。对于这么大件的石磬,有专家说,或为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一件石磬。

今天傍晚时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雷雨在回复红星新闻记者核实采访时称,“(三星堆出土的大石磬)残长1米”。同时,雷雨向记者证实,三星堆出土的这件大石磬不能称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石磬”。

据现场专家解读,在三星堆遗址8号坑出现的石磬、铜铃和鼓(疑似),或许会揭示出三星堆曾经的礼乐系统。三星堆这些文物,受夏、商王朝的影响很深,吸收了中原文明,发展为古蜀国的祭祀文化的礼器。其中,铜铃等乐器到了西周时期发展成为钟鸣鼎食这样的整套礼乐器,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特点。

金沙大石磬依然是中国最大一件

不过,据红星新闻记者了解,成都金沙遗址出土并仍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展陈的两件石磬,其中一件大石磬长1.1米、宽56厘米、厚4厘米,早在2006年就被认定为中国商周时期石磬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让时间回到2006年6月10日,第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中央电视台直播金沙遗址现场发掘情况时,在祭祀区西北角一个探方内出土了两件石磬。其中一件石磬长110厘米、宽56厘米、厚4厘米,是当时发现的中国商周时期石磬中体量最大的一件。而另一件长76厘米、宽36.5厘米、厚3.5厘米的小石磬,器身上有两道弦纹装饰,也为商周石磬中的首次发现。

在金沙遗址出土、目前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公开展陈的大石磬(图中前一件石磬,1.1米长)

今天下午,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专访时称,“三星堆新出土的这件大石磬,与金沙之前出土的1.1米大石磬,器形不同,可以说都是独一无二。”

石磬,体现了古蜀国祭祀活动的隆重与庄严

那么,何为石磬?它在古蜀国祭祀活动中究竟有何作用?

“磬是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它可能源于某种石制片状的劳动工具,如石铲之类。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石制工具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便用来为乐舞伴奏,于是出现了磬。”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介绍,古代最为常见的石磬是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或近于直线;或上下均作倨句形。磬的质料大多是石制,也有玉制或铜制的。目前所知,早期原始形制的石磬有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石磬,系打制而成。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石磬,也系打制而成。“商代石磬形制多样,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过一件早商时期石磬。磬体上雕刻各种精美动物纹饰的石磬,在商代墓葬中便有发现,《诗经·商颂》中有描述殷人祭祀乐舞的诗句:‘鞉鼓渊渊,嚖嚖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可知磬在当时是一种主要乐器。商时一件单悬的石磬,后世称‘特磬’。商代还出现过按音列组合起来的磬,称‘编磬’,多为三件一组。《周礼·考工记》里还记述了磬的制作工艺和校音方法,说明磬的各个部位均有专门名称和固定的比率,它们是古代工匠长期制作石磬的经验总结。磬在后世主要用于统治者宗庙祭祀和朝聘、宴享等仪礼活动。磬和钟作为乐器和礼器,是统治者权力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朱章义说,金沙遗址出土的两件石磬,体现了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隆重与庄严,也使蜀地“未有礼乐”的认识成为过去。

据红星新闻记者了解,磬在远古时代被称作“石”和“鸣球”,是一种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石磬,多是石制的“磬”,我国古代典籍《礼记·乐记》中便说“石声磬”,唐代人孔颖达解释为:“石声磬者,石磬也。”《尚书·益稷》又说“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益稷》还说“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朱章义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金沙遗址出土的两件石磬,相对完整,最难得的是它们至今仍可敲击发音,其音质纯美悦耳。“金沙出土的这两件石磬,应是古蜀人利用本地石料制作而成,大约距今3000年左右。”

金沙遗址出土的小石磬

再次证明古蜀国“中心”是从三星堆迁徙到金沙的

三星堆出土的石磬和金沙出土的石磬,到底有何关联?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有延续、传承,但是有不同”,是此消彼长,这边衰落,那边兴起,甚至在存续时间上还有重合部分。

“目前学界有多种说法,有传承说,也有重合说。我个人以为,可能是古蜀国‘中心’从三星堆迁徙到金沙。”朱章义表示,从这些天公布的系列三星堆出土文物看,不论是新公布的石磬、金叶形饰、铜铃、铜璧,还是之前公布的金面具、玉琮、凹刃玉凿等,在金沙遗址中都有出土,清楚地表明两者之间是一脉相承、同根同源,这也再次证明古蜀国不仅有礼乐制度,而且可以说古蜀国“中心”就是从三星堆迁徙到金沙的。

“这个‘中心’迁徙,包括古蜀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也包括宗教方面。尤其是古蜀国祭祀礼乐制度,可以说也是从三星堆带到了成都金沙。我们也期待三星堆还有更大的考古发现。”

此外,朱章义还就三星堆与金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目前两家博物馆尚未进一步对接。我想,不论是考古发掘、文物保护,还是文物展陈、学术研究,我们都将一体化进行,共同推进申遗大事。”

■相关资料

·三星堆石磬

大石磬(三星堆遗址出土):长1米、宽52厘米。

·金沙石磬

小石磬(金沙遗址出土):长76厘米、宽36.5厘米、厚3.5厘米。

大石磬(金沙遗址出土):长1.1米、宽56厘米、厚4厘米,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商周时期石磬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来源:红星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