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汉服热:是文化传承还是小众自嗨?

2021-06-16

“有服章之美是为华”,近年来国风国潮走红。随着95后、00后走向经济舞台成为国潮消费主力军,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和市场规模快速增。据数据统计,2021年汉服爱好者规模预计达689.4万人,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1亿元,汉服市场可谓潜力无穷。然而汉服的穿戴中却有着极大的学问,如错误穿戴极有可能被圈内人指责“不合规范”、“误导他人”。

各个朝代的服装形制有何不同?“平中交右,宽褖合缨”,汉服穿戴中到底应当注意啥?服饰的色彩运用中,反映着古代人怎样的美学意识?本期问吧我们邀请致力于中国服饰研究30多年的黄强老师,一起聊聊汉服的演变及蕴藏的美学文化!

什么是“汉服”

@澎湃网友UvYbqu:到底什么算汉服?

黄强:汉服这一名词在唐宋时期就出现了。《新唐书》有:“汉裳蛮,本汉人部种,在铁桥。惟以朝霞缠,馀尚同汉服。”《东京梦华录》亦有:“诸国使人,大辽大使顶金冠,后檐尖大,如大莲叶,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带,如汉服。”这里的汉服指汉民族服饰,包括已经汉化的少数民族服饰。汉服之“汉”是大概念,类似于中华的概念。现代汉服的概念指明代之前包括明代汉民族的服饰,非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如元代、清代的服饰,都不属于汉服。对于中华民族的服饰,我倾向于用“华服”,而不是汉服。

@oxford:各个朝代政府对百姓的服饰有没有法律规定?

黄强:中国古代服饰是有等级差别的,有“别等级,明贵贱”的作用。对于什么阶层穿什么服饰,都有法律规定。史书中有《舆服志》就是服饰的等级差别规定,包括服饰的颜色、图案、佩饰、面料,也有服饰的禁忌。例如隋代形成了官服品色制度,把颜色施之于官服上,并按色区别等级。《文献通考》曰:“用紫、青、绿为命服,昉于隋炀帝而制定于唐。”朱熹曰:“至隋炀帝巡游无度,乃令百官戎服从驾,而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资治通鉴》曰:“大业六年(610)十二月,上以百官别驾,皆服袴褶,于军旅间不便。是岁始诏从驾涉远者,文武官皆戎衣。五品以上,通著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丝;胥使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

关于白、皂(黑色)就是对百姓服色的规定。各朝代的服色禁忌虽有不同,大致上黑、褐、灰、白为百姓的服色。此外,服装的面料选择也是有规定的,百姓只能着布、麻,不能用绫罗绸缎。生活中有僭越的,一是制度松弛时期,二是商人等阶层崛起,有意僭越。当然遇到僭越的情况,按照法律规定是可以治罪的。只是百姓僭越服饰,如果只是一般服色、面料问题,治罪较轻。僭越龙纹等则属于重罪,一般百姓不会僭越龙纹。

宋代《中兴四将图》

@Chelsea:常在汉服视频里面看到的补服、马面裙分别是什么?

黄强:补服是明清时期的官服,官员穿的制服,特点是胸前背后有一块方形的补子,补子的图像就是官员品级的象征。文官补子绣禽,武官补子绣兽。补服因补子而得名。

马面裙是明清时期汉族女子的裙子的一种。前后里外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外裙门有装饰,内裙门装饰较少或无装饰。因为裙子结构两侧打褶,中间有一段光面,称为“马面”,因此得名马面裙。

今天我们如何穿汉服

@飞驰而过:请问为什么现在大家普遍穿的汉服都只有唐、宋、明这几个朝代的,是因为这些朝代的服饰文化达到高峰吗?

黄强:肯定不是。汉服中有多个朝代的服饰,比如秦汉的深衣、唐代的襦裙、宋代幞头、明代官服、明代乌纱帽等。穿什么汉服,在于穿着者的选择,与他所要从事活动,表现什么朝代有关。每一个朝代都有代表性的服饰,或者说时代特点明显的服饰。

@正纲:穿汉服对现代人来说算是“倒退”吗?当下生活中穿着如此繁复,不是很危险?

黄强:中国服饰也是发展变化的,古代服饰以大袖衫、大袍衫为多,这是汉民族服饰的特点。历史上也有轻便装,短衣装。北方少数民族古代称之为胡人,他们的服饰为胡服(可阅读拙著《绣罗衣裳照暮春》),主要是窄袖、小管裤,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裤褶服。胡服紧身、窄小,便于活动。裤子就是典型的一例。今天穿大袖衫袍出现,竞技、开车等活动肯定不方便,甚至有危险。但是礼仪活动中,仍然可以穿着。因此,对于古代服饰穿着方便不方便,取决于参加什么活动。

@纸袋玫瑰:现代汉服真的能卖到300万一套?是取材上有什么别致之处吗?

黄强:我没看到汉服卖到300万一套的信息,从汉服当前的生产制作情况看,还不值得300万元一套。服装的价值无非是文物价值、艺术价值、产品价值。汉服是现代制作的,没有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是指名师设计,汉服尚未出现世界级的设计师,艺术价值也要大大打折。产品价值无非是制作的材料,与制作成本等。传统服饰使用真金真银,用真金真银的金线,以及金饰。现在的汉服有使用真金真银的吗?当然如果镶嵌上很多的钻石,服装的价值可以提升。但是汉服不需要那么多的钻石、金银。

传承汉服文化,路在何方?

@之升:关于华服,我们更应该讲究遵循传统的传承,还是基于现实的创新呢?我们对华服的美的欣赏依然只停留在外表吗?

黄强:先要有服饰的文化传承,才能谈创新。传承是基础,是对文化及其历史的保存。有了基础才有发展,才能在文化与历史的根基上创新。我已经说过传统服饰已经断层,我们已经抛去了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传统服饰,至今我们的服饰中已经没有了传统服饰。

传统服饰或者汉服,目前只在祭孔、祭黄帝陵等文化象征,或汉服推广活动中,以及影视剧中出现。我们现实的生活与活动中有传统服饰着装要求吗?没有。基于这样的情况,传承尚且有问题,又谈何现实的创新?

@澎湃网友nuaqme:中国服饰如何发展或者规划才能更有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认同感?中国品牌或者中国服饰元素,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孵化出更多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价值品牌?

黄强:中国服饰是世界服饰之林中,内涵最丰富,寓意最深刻的服饰体系。中国传统服饰蕴含政体、历史、文化、科技、美学等内容。比如帝王服饰中的冕服冕服多为玄衣、纁裳,上衣颜色象征未明之衣,下裳表示黄昏之地。集天地之一统,有提醒君王勤政的用意。但是中国传统的服饰,至今并没有得到传承,出现了断裂。

我们今天穿的服饰,有太多的西化,已经不是中国传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倒是被国际品牌有所吸纳。只有对传统文化乃至服饰的重视,形成学传统文化、穿传统服饰的氛围,才会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热爱。

我看到一些海外,甚至国内的服装设计师,借用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进行服装设计,比如利用清代帝后的吉服的创意设计服饰等。中国服饰品牌的创立,必须先有文化氛围,文化需求,以及文化的扶持,才有可能创立。以现有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至少这种氛围尚未形成。

很简单一个问题,有多少人知道中国传统服饰?有多少人喜欢中国传统服饰?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