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新华全媒+)非遗传承人的70载竹编情

2021-06-13

地处川西平原的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被誉为“竹编之乡”,这里有着2000多年竹编制作历史,道明竹编于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作为唯一一位道明竹编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今年86岁高龄的赵思进一生都与竹编结缘,他15岁开始学习竹编,不断模仿、创新,改进提升自己的技术。

道明竹编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瓷胎竹编,主要材料为当地特有的慈竹。赵思进擅长立体竹编,他选用更有韧性和弹性,且硬度较高的白夹竹,更易让作品成型。

除了从事竹编制作,他还在国内外进行竹编工艺教学。近年来,根据他的口述整理的《道明竹编》出版发行,令他倍感欣慰:“竹编技艺通过文献资料保存下来,让年轻人可以在老一辈手艺人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展,我再也不担心这项技艺失传了!”

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赵思进在编制竹罐(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赵思进将竹料划丝(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赵思进在测试竹料(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赵思进将竹料匀丝(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赵思进在编制竹罐(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赵思进在破竹(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工人在刮青(6月1日)。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赵思进翻看自己编制的《道明竹编》(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赵思进在编制竹罐(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赵思进将竹料匀丝(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赵思进(左)和徒弟肖瑶讨论竹编编法(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赵思进在观察编织中的竹罐(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赵思进(右)将竹料匀丝(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赵思进整理竹编成品(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