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人画《资本论》!83岁戴敦邦用画笔,带你跨进《资本论》的大门
马克思大概不会想到,在他逝世将近130多年后,居然会有一个中国人,将他的皇皇巨著《资本论》,用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绘制和展现了出来 。
■展览现场
这个中国人,就是戴敦邦先生。 “一个中国人画《资本论》”展今天在朵云轩艺术馆揭幕。展出83岁高龄的中国著名人物画大戴敦邦先生的又一部扛鼎力作。
每一幅作品画面气势恢宏,气韵生动,气格不凡,用传统中国人物画的笔墨语言,诠释了马克思经典《资本论》三卷的宏篇大意。
画《资本论》是戴敦邦深藏的一个梦想
大部分读者熟悉戴敦邦,还是从他画的四大名著。然而戴敦邦说,画《资本论》是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深藏的一个梦想,甚至比他画《红楼梦》渊源还早些。
■画家戴敦邦
50多年前他就为《资本论》创作过,因各种原因中止后,他心中始终没有熄灭这个梦想。
当他有机会为《资本论》重拾画笔时,业内同行和身边亲朋好友均不看好,戴敦邦说,“大家都认为我不擅长画现代的东西,更不要说是西方的东西。确实是很艰难,但我坚持下来了,是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如果说,劳动力只有在它的卖者即雇佣工人手中才是商品,那么相反,它只有在它的买者手中,即暂时握有它的使用权的资本家手中,才成为资本。——《资本论 第2卷》P44
戴敦邦于2018年开始动笔,那一年正是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按照计划,三卷本的绘制工作将在2021年初全部完成,恰好以此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
这是一位生于旧时代、成长于新中国、成名于改革开放时代东风之下的中国老艺术家,对党由衷的敬意与深深的感情,最深切且具体的表现。
作为一名晚年欣逢盛世的老艺术家,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了一个中国人、一位中国艺术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
三年来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
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资本论》以多种方式和版本在中国翻译出版、广泛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论》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也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
本次展览是三年来戴敦邦先生孜孜以求的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
■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为了它,我已经牺牲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致齐格弗里特·耶尔》
为了能用绘画艺术语言与图像、人物、场景关系的描绘来诠释马克思书中的奥义,戴敦邦除了阅读原著,更参阅大量历史资料与研究著作,写下了厚厚一叠读书笔记与摘抄,每天的绘画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
这些作品让每一个站在它面前的人眼前为之一亮、心头为之一震。
■没有给工人休息和发展的时间,倒是把工人贬低到比在奴隶制下好不了多少的受奴役地位。——《资本论 第一卷》P138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在展览序言中写道: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因为《资本论》本身就是一部高难度的著作。
他认为,这些画作,把《资本论》极为抽象的思想转化成可以感知的具象,引领人们在观赏这些画作时,不由自主的跨进了《资本论》的大门。这是第一次以大型绘画形式系统解读《资本论》,是以重量级的系列艺术作品揭示经典著作深邃思想的重要尝试。
■世界劳工大会
在他看来,这批画作并非《资本论》的简单图解,而毋宁称之为《资本论》的一张名片或艺术Logo。“从现实来看,它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有助于激发人们重温经典的热情,进一步打开通向真理宝库的大门;从艺术来说,它以一种独特的风格,为中国画坛增加了一批新型的画作,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宝库。”
■通过把农民从土地上强行赶走,夺去他们的公有地的办法,造成了人数更多的无产阶级。——《资本论 第一卷》P825
本次画展的推出,既是对戴敦邦先生高超画艺的展现,更是在这个特别的时刻,面向社会公众的一次“红色教育”,对共产主义经典的一次深入宣传与学习。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渊雷文化艺术基金主办,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协办,上海朵云轩文化经纪公司承办。
据悉,展览将展至6月30日。
“一个中国人画《资本论》”展
展览时间:2021年6月10日至6月30日
展览地点:朵云轩艺术馆(本市南京东路422号朵云轩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