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胡夏唱《山歌好比春江水》,赴一场民俗文化盛宴
编者按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故乡,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是一个动听的故事,讲也讲不完,道也道不尽。穿行在田野中,流连在竹海里,跳跃于溪水中,这一切都会凝结成那割舍不断的故乡情。
为解读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汇聚同心追梦的力量,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相关机构共同推出《我和我的家乡》(第二季),第五首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由青年歌手胡夏演唱,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西,感受它的独特韵味。
听一声家乡话,品一道家乡味,心中的那座城与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见了。欢迎收听:
《山歌好比春江水》——胡夏
“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弯又多噢弯又多。”词句朗朗上口,曲调张弛有致,细细听来,仿佛能听到刘三姐来自远山的呼唤。
6月11日,由广西籍青年歌手胡夏演绎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正式上线。口口相传的山歌、引人入胜的壮戏、工艺精湛的刺绣,都彰显着广西的独特韵味。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是广西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
壮族人能歌善唱,山歌也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等不同的称谓。对歌、情歌、点更歌、离别歌等种类繁多,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
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她以山歌为武器带领乡亲们与恶霸财主作斗争。“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壮族民间认为,“歌圩”是刘三姐传歌才形成的。
以歌代言的刘三姐歌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示出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
广西的韵味,就在这口口相传的山歌里。
寻常人来广西,一定要看一场壮戏。马骨胡、葫芦胡、月琴等等这些乐器一摆,壮戏的大幕就算拉开了。
壮族人迷壮戏,因为不但剧情是壮族人熟悉的,唱词、道白也是壮族的方言土语,听来特感亲切。
此外,那慢板中的咏叹调,中板中的喜调、采花调、高调,快板中的高腔、快喜调、快采花,散板中的哭调、寒调、诗调、扫板等,无不来自壮族人所熟悉的民歌曲调,令人喜爱。
它不仅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戏剧艺术,更是壮民族的代表剧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06年,壮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的韵味,就在这引人入胜的壮戏里。
“刺绣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用彩色的丝线在布上绣出各种人物、动物、花卉......一针一线间净是道不尽的故事。
广西各族人民心灵手巧,擅长织染、刺绣、编织、雕刻。
壮锦、侗锦色彩鲜艳,图案别致,在国内外已享有一定声誉。苗族的刺绣,做工精巧细致、配色瑰丽多姿。瑶族的挑绣,将挑花和刺绣结合起来,图案优美生动。毛南族的编织和雕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绣工们手持绣线,就好比画家挥动手中的画笔,制作出的成品流露着人性的情感与温度,更是一种文化的展示。
广西的韵味,就在这工艺精湛的技艺里。
听一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共赴一场民俗文化盛宴。
(张浩祯)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