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兴宁竹板歌入选!梅州再添一项国家级非遗

2021-06-11

今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确定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其中,广东省梅州市兴宁竹板歌入选。

至此,梅州共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分别是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乐、狮舞(席狮舞)、龙舞(埔寨火龙)、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广东汉剧 、兴宁竹板歌。

此次入选的兴宁竹板歌,又称五句板,是兴宁的民间曲艺,有200多年的历史,深受群众喜爱,流行于梅州和河源、韶关等客语地区。 竹板歌的发祥地在兴宁,据清末著名梅籍诗人黄遵宪在《山歌》一文中记述“又有乞儿歌,沿门拍板,为兴宁人所独擅长”,说明竹板歌在兴宁兴起,是梅州地区最早流传的地方。

兴宁的竹板歌唱上了广州、北京、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地表演。1959年《新旧对比地隔天》参加省文艺汇演,1972年《晒衣场上》获梅县地区文艺汇演一等奖,并参加省文艺调演,1976年《春催杜鹃》赴北京参加全国曲艺调演,1981年《张郎休妻》获梅县地区中秋赛歌会说唱比赛优秀奖;1982年《骨肉情》参加梅县地区民间艺术汇演。2003年《好梦成真今朝圆》获广东省首届民间歌会铜奖、特色奖,有一大批演唱作品被录制成影碟片发行。2009年,兴宁竹板歌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块竹板走天下,一张嘴巴唱古今。竹板歌发源并主要流传于兴宁市,由赣南地区曲艺“古文”演变而来。最早为游方歌人(俗称“乞食”)演唱,所以又被称为“乞儿歌”“叫化歌”等。因其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逐渐在梅州全市,广东河源、惠州、韶关,广西贺州,江西赣州等地区流传开来。并随着留洋海外的客家人而传播到世界各地,以致有“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兴宁竹板歌”一说。

【全媒体记者】汪思婷

【作者】 汪思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