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深圳南头古城文化顾问 与内地城市合作是大势所趋
人物名片
刘小康
1958年出生于香港,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香港理工大学毕业后,于1982年进入一家设计公司任设计师。曾担任深圳南头古城文化顾问。2016年,应邀前往王府井国际品牌节演讲,提出了北京东城区的“文化金三角”概念。
近期,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发布消息表示,以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构成的三角形地带,即将构建形成“文化金三角”。最新消息显示,“五一”假期,“文化金三角”已成为年轻人文旅消费新地标。
5月,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刘小康在个人社交账号上激动地表示,自己2016年提出的设想终于得到了采纳。作为一名香港设计师,刘小康与北京“文化金三角”概念有怎样的渊源?近日,南都记者采访了刘小康,了解这背后的故事。
设计师出身
做文化顾问带动产业合作
刘小康1958年出生于香港。上世纪70年代,香港电影、粤语歌曲等文化艺术十分风靡。正在读中学的刘小康受到影响,下定决心从事设计行业。
南都记者了解到,他从香港理工大学毕业后,于1982年进入一家设计公司任设计师,随后出任主任设计师。此后,他应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邀请,合力成立了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后改名靳与刘设计顾问)。
早期,刘小康只做一些类似文化海报、艺术节推广、书籍设计之类的设计工作。随着香港与内地的交流逐渐深入,再加上对中国文化一贯的兴趣,刘小康近年来也开始做起了文化顾问,发掘历史文化,从而带动产业合作。
刘小康向南都记者举例说,深圳的南头古城,这座具有1700年历史的古城经过城中村改造,现在已经再次出发。他在其中担任文化顾问,“南头古城最重要的是它深港同源的文化体现。我们也在香港发掘到了对应的一些遗迹。”
也是在这种背景下,2016年,他应邀前往王府井国际品牌节进行演讲。在那次演讲中,他提出了北京东城区的“文化金三角”概念。
受香港历史建筑启发
提出“文化金三角”概念
为什么会想到北京“文化金三角”这个概念?
刘小康向南都记者表示,香港的历史建筑的构思给他提供了不少灵感。十多年前便开始改造的香港大馆,与中环、中环街市等一起被活化,形成相互联系的文化建筑群。目前,大馆已对外开门迎客,中环街市也会在今年开放。
那么,北京东城区可否借助香港的概念,进行历史建筑的活化,并相互联系呢?
刘小康认为,北京东城区的现代设计相对较少,更多的是故宫、王府等历史文化建筑。而离故宫不远的王府井街上,高级酒店林立,应该也要引入些当代文化设计。刘小康说,坐落于王府井的王府中环也接纳了他们的意见,引入国际上的当代公共艺术。
王府井书店成为“文化金三角”建议的重要一环。作为这条街上最南端的建筑,刘小康认为,其完全可以扮演国际交流中心的角色。他向南都记者解释说,现在书店的职能已经不再局限于卖书,而是发展成为一个文化平台。王府井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平台,王府井书店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文化,成为一个国际交流中心。
在构思的过程中,北京“文化金三角”概念也应运而生。
今年4月15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发布消息表示,以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构成的三角形地带,即将构建形成“文化金三角”。这三处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地标构成的街区将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故宫IP”,带领中外游人领略古都文明与现代文化的共融风采。
2021年“五一”假期期间,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市场秩序井然,假日经济强劲恢复,文旅活动丰富多彩。“文化金三角”成为年轻人文旅消费新地标。
从2016年到2021年,提出的设想终于得到实现。刘小康表示,得知消息后十分开心,他也会尽自己所能,在参与的与“文化金三角”相关的项目中努力做出贡献。
他告诉南都记者,等待香港中环街市今年开放后,他还会提出香港“文化金三角”这一具体概念,希望进一步活化香港历史文化建筑群。
看好大湾区发展前景
继续与内地合作
作为在内地发展多年的香港设计师,刘小康向南都记者表示,他很看好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大湾区7000万人口,GDP水平很高,实力也很强。在这里,文化创意产业有很多机会去发展、发挥。”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2020年施政报告时曾表示,香港享有“一国两制”的优势,可进一步强化在国际循环中的“中介人”角色;另一方面,可聚焦内地市场商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大湾区发展为切入点,积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循环的“促成者”,发挥好这一双重角色将为香港经济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
这也给了刘小康不少信心,“香港、澳门与深圳、珠海、佛山等内地城市的合作,是大势所趋”。
谈起未来的计划,刘小康告诉南都记者,他正在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做形象设计和文创产品发展规划。当然也会借鉴其他文创产品发展经验,以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更好地发展,“所以说香港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可以连接多地,了解各家长处”。
受到疫情影响,刘小康目前在香港。他说,等到7月打完疫苗之后,他计划前往北京和深圳等地,继续完成与内地的合作项目。
出品:南都即时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见习记者 杨天智 实习生 翁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