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河南老人方兴庆:带全村“造假”,远销海外,800户村民脱贫致富

Image 2021-06-07

财富对于人们来说有着不可抵抗的诱惑力,一个富有的人往往会比别人得到更多的机会,你拥有的奢侈品越多,便显得你越有钱,例如豪车名宅等,这其中还有一个小众品类,也十分名贵,但只有懂的人才明白他的价值,那就是古玩。

只要一样东西背后存在的价值足够高,那便肯定会有模仿的存在,像时古玩这种大部分人只是似懂非懂的存在,更是容易从中谋取高利润。

这位河南的老农便是钻了这个空子,不仅自己发财,还带着全村人一起致富,“假古董”畅销海外,村中农民感激不尽,这样名利双收的人生,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古董的魅力

但是浸淫在古玩这个行业中的,也并不全是消费者,毕竟有钱人还是少数,还有一小撮则是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从万千的赝品之中找到正品,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从而获利,更有一些则单纯地靠忽悠,将自己的赝品卖出去。

农民和古玩怎么想都扯不上关系,他到底是怎么走上这一条路的呢?这位是老人名字叫方兴庆,出生于洛阳,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浓郁的一个城市,老人的知识文化水平不够,日常以种地为生,等到国家改革开放之后,才随着村中的大流去往大城市打工,这一去才看到了外面更加广阔的世界。

方兴庆为人健谈开朗,又生的一双巧手,许多看似破败的玩意都能在他手上化腐朽为神奇,能干又有趣,一来二去的,身边的朋友就多了起来。

时代在进步,方兴庆的荷包也能跟着鼓起来,见识了不少自己以前从未见过,也不太理解的东西,古玩。在这一位地道农民看来,不过是一个很多年前的旧摆件,怎么可能值那么多钱呢?

古董是一件极能彰显自己财富权力地位的东西,只是静静地放在那边,懂行的人就能轻易地了解到古董的主人不俗的实力,可谓是一个低调装“阔”的利器。物以稀为贵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越是经过历史打磨的物件,他的价值就越高。只要有市场需要,那便肯定有人倒卖。

架不住对古董的好奇和财富的吸引,经过一番学习和了解之后,他收购了一个有残缺的古铜镜,虽说确实是正品,但是这种残缺的却会让古董的价值大打折扣,经过和朋友协商,决定先将铜镜进行修复后再售卖,之后他找到了一位老银匠,几人研究了两星期,才琢磨出怎么将其复原。

尝到甜头

抱着忐忑的心将这个古铜镜带到鉴宝公司,不曾想哪些专家竟然没有发现这是一个经过修复的古玩,还卖出了一个高价钱。这些事情不仅刷新了方兴庆的认知,更是让他看到了巨大的财富商家。当机立断辞职回乡,拉了几位关系不错的朋友一头扎进青铜制品的仿制工作中。

几人的工作效率有限,一年下来能仿制的古铜镜成品也就15枚左右,但是这带来的开支,就已经抵得上那些村民一年的收入了,山村里是藏不住秘密的,更何况方兴庆从未想过隐瞒,渐渐的,想要加入其中是大捞一笔的人越来越多。方兴庆也从不吝啬告知村民自己仿制的技艺还有注意事项。

生产力得到解决,接下来就是如果卖出去的问题。这些仿制品的出口大多都是国外,但是由于数量较多,渐渐地就被警方盯上了。

在当时90年代,上海海关,还有成都机场等都发现了这一批“青铜器”的存在,古董本就稀有,哪有这样成批成批卖的道理,警方顺着买卖的源头找到了方兴庆,面对警察的询问,方兴庆供认不讳,承认了那些东西都是出自自己只手。

本以为这位老人的发财之梦就要从这次断裂,却不想又发生了其他的转机。老人只承认了东西是他做的,却表明自己只是模仿,卖的也只是一个“工艺品”的价格,在买卖的时候就告知了你这是假的,得到的也只是高仿品的价格,这样严格算来,便算不上欺诈了,更谈不上倒卖古董,没有触犯我国法律,警方也只能将其释放。

全村的致富之路

回到家里的方兴庆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变故产生什么样的改变,依旧和之前一样孜孜不倦地制作这种“工艺品”,周围农民见状,心里之前埋着的那一丝不安也被消除,对于手上的工作,干的也更加心安理得起来。

方兴庆除了日常会买些小物件观察其中细节进行模仿之外,也会时不时跑到博物馆馆观察真正的文物里的特别之处,回到家中之后根据记忆描绘下来,找材料仿制。这种技艺方兴庆没有藏私,而是大大方方传授给了同村村民。

全村三千来人,除开对文物不太感兴趣的,加入方兴庆进行青铜器仿制的人达到两千多人,几乎占了全部,经过这些村民仿制出来的成品,一般人拿着和正品比较还真看不出什么区别。

800多户村民靠着这个走上了发财致富的道路,脱离从前那种贫困的生活,一村子人自然对方兴庆感激不尽,现如今,方兴庆在村中依旧是村民们非常尊重敬仰的存在。

但是现在方兴庆对仿制也有了新的见解,他打算让这些来路无源的仿制“工艺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始于模仿,终与独创。冠上自己的品牌之后,无疑对这种高仿品会有一些打击,但是这也是为了以后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没有绝对的善恶

方兴庆的所作所为到底是好是坏我们没办法做一个具体评价,虽说不是十恶不赦,但是终究会扰乱我们古董的市场秩序,对那些出了“智商税”的买家来说,肯定是不公平的,这也是我们日常呼吁抵制“假冒产品”的初衷。

但是如果说他们是被交了“智商税”的钱而显得不公平的话,那生活中我们因为信息不对等而交付财富也不少,行业中多出来的那些“中间商”,因为我们对产品的不熟悉,不得不委托他们帮忙购买,从中多出的,不也是一部分“信息税”吗?对于那些村民来说,事情的好坏暂且不论,开始变好的生活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公平也只是看对象而言。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