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前辈大师、学习感悟、生活五味都成了灵感
“我们鼓励原创,鼓励创新,我期待在未来能有更多的青年学子走到大话节的舞台上,身临其境地感受戏剧的魅力。”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喻荣军说。第十七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5月31日闭幕。上海海洋大学慕风话剧社《朱元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梦工场话剧团《M672-B48》分获长剧组、短剧组一等奖,东华大学音乐剧社《律政俏佳人》获得音乐剧展演最佳剧目奖。
本届大学生话剧节共收到58部作品,7部长剧、9部短剧、5部线上竞演剧目入围决赛,3部音乐剧作品入围音乐剧展演单元。丰富多样又贴合大赛主题的参赛剧目题材,体现当代大学生对所处世界的独到见解,对时代精神的不懈追求。有的作品结合本校特色、讲述优秀校友生平,有的歌颂战争年代可歌可泣英雄事迹,有的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探讨现实。
长剧组一等奖、上海海洋大学慕风话剧社《朱元鼎》围绕著名鱼类学家朱元鼎生平展开。朱元鼎编写首部系统阐释中国鱼类分类学专著《中国鱼类索引》,国际鱼类学界将鲤科鱼类咽骨以他的名字命名――“元鼎骨”。慕风话剧社演员们自豪介绍,在这些年的努力下,剧社从原本每年一部的期末大戏已经逐渐走向“双大戏”的社团活动模式。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星海艺术团话剧团《李建模》同样瞄准优秀校友。李建模曾在茅山根据地充分发挥在立信所学会计专业知识,被誉为党在江南地区的“财经战线红管家”。《李建模》聚焦1945年李建模随新四军北撤前夕,围绕李建模和学生王野之间关于经济金融的讨论展开。历史与当下产生奇妙共鸣。
音乐剧展演最佳剧目东华大学音乐剧社《Legally Blonde》(律政俏佳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卿园剧社有两部作品入围,都围绕医学展开。《春杏》讲述离家30多年的夏海棠带着女儿李秋娟,回到家中照顾患病的母亲赵杏春。因为不满赵杏春逼着自己学习中医,同时出于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质疑,夏海棠转学西医。在亲人重新相处日子里,夏海棠对母亲,李秋娟对外婆都有了新的了解,就在此时,疫情暴发了。卿园剧社另一部作品《黄昏》聚焦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群体,希望能够表现他们的迷茫、痛苦、恐惧和勇敢,为他们带来更多社会关注。负责人介绍,剧社每年9月中下旬到11月下旬定期进行演培活动,让新人们对话剧有一个基础的认识,每年12月左右会有短剧专场和新人汇报演出,次年3月开始为参加大学生话剧节做积极准备,“通过话剧演出给予大学生更多的自我思考。”
上海师范大学楼兰剧社《家书》则以一封家书表达战士和家人之间的思念。楼兰剧社已有超过30年历史,排演的心理、国防主题剧目曾在全国和上海获奖。同学们自豪地说,“演戏,我们是认真的”。
短剧组一等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梦工场话剧团 《M672-B48》
短剧组一等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梦工场话剧团《M672-B48》另辟蹊径,以“戏剧”本身作为线索,在“人生如戏”中感知生活百态:一场人类拯救计划,一次戏剧繁衍,所有的角色都将真实存在,你会选择加入吗?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戏剧还是现实,唯有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才能抓住希望的光。
话剧节也展现了当下年轻观众观演趋势。凭借《律政俏佳人》获得音乐剧展演最佳剧目奖的东华大学音乐剧社,诞生于去年11月。“音乐剧社成立刚刚半年,这是跨越两校区的众多音乐剧爱好者经过一年多筹备的结果。”负责人坦言,“我们第一次尝试音乐剧片段排演,所有的内容对我们来说都是完全未知的全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