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得意的弟子“躺平”了,孔子这样对待
最近,“躺平”一词火了,这个阶段的到来是注定的,这个词让我想到“曲肱而枕之”的孔子与“居陋巷”的颜回——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雍也》)!”
以今日的眼光看,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绝对是躺平学大师,无为无不为,恬淡自在,爱咋咋地,让人深叹美之。
但孔、颜的躺平,是处之泰然,而非刻意为之,这是其实际的生活样态,一言概之,无论在何种状况下,他们皆能乐于道而不会因贫或富发生转移。
这种不刻意、不为外在状况影响的境界,被周敦颐称为“孔颜乐处”,“孔颜乐处”的不刻意不可作“佛系”式的理解,那是踏踏实实学习圣人之道的结果,是故,忧戚贫富之事,皆不足以累其心。
就此而言,有种偏见认为儒学是倡导积极进取改变世界的学说,这仅是其面向之一。毋宁说儒学之根本,乃是以不刻意、不着相、顺乎事物本然为旨归的,这与道家有相通之处,大概孔子弟子中只有颜回可以到学到这个境界、践行这个境界,其他弟子则有走偏之嫌,将儒学生生塑造成帝王学、成功学与伦理学,拉窄、拉低了《论语》的面相与层次。
话说回来,孔、颜自得其乐,外物不能打动他,但世间常人居多,总有人“恶衣恶食”而“不堪其忧”,无法忍受居陋巷、饭疏食饮水的生活,他们自然是厌弃之的。
可以想象,那些“恶衣恶食”之人一定也曾替孔、颜忧虑,甚至责怪他们不求富贵、不够上进、不去竞争,而他们岂知孔颜之乐乐在何处呢?这有点像某些专家批评今天的年轻人不求上进。
当然,今天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躺平与孔、颜的躺平绝不可同日而语,今天更为复杂,若说孔、颜是乐,躺平则更多的是苦。躺平与内卷一样,皆是被逼无奈,大多与修炼的层次无关。刨除怠惰混吃等死者,大部分的躺平,体现的是对抗与愤怒,这后面所针对的是种种割韭菜式的社会问题。
而原本使民富之教之,才是长治久安之道,今天好像不是这样——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各种支出性消耗压得人踹不过气来,不躺才怪。而即便躺了,心中却是不平的,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以,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来说,人生苦短,回归本心,顺其自然,有道则起,无道则躺,躺平与否,有何不可?居陋巷还是住高楼,与尔等何干?
躺平现象的出现,是一种觉醒与转折,或者说对某种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无声质疑。
这不光是一种对韭菜思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深层问题则是现代性思维的动摇,这在中国体现为,诸如:对科技与资本的迷恋、对进步的过分追求、对宏大叙事的强调与对创新的图腾崇拜,这些需要调整,它们捆绑在一起,把中国人捆绑在滚滚向前的战车上,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很难停下来,向前才是正义,停下、躺平或后退是罪恶,非此即彼,界限分明,生命纠缠于两极,没有缓冲,也不允许缓冲,生命变得如此简单与贫乏,这样的生活久了,别说是人,就是机器也受不了。
躺平现象与其说是问题,不如说是一种转机,是走向更好阶段的起点。如果这个起点可以展开的话,我希望未来的“躺平”能走向更高的境界,即居陋巷而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孔颜乐处”,那样的躺平才是最高级的,也意味着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那样的躺平姿势,或许也才是文化自信的真正表现。
原标题:躺平与孔颜乐处
作者:周景耀(博士,大学老师)
责任编辑: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