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建筑跨界当代艺术,孙科别墅讲述“水体”的故事
半年前,上生 新所最后一组重要的历史建筑群——孙科别墅正式对外开放。当时记者前去采访,询问到这座民国时代的老宅未来将派何用场,参与项目开发的工作人员神秘一笑,仅以“敬请期待”作答。
现在答案揭晓。
作为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水体”城市项目的延伸展示空间,孙科别墅以完全不同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尺幅与调性,为观众呈现了来自五组不同文化背景和媒介特征的艺术作品。
2021年6月2日,记者来到孙科别墅,一探古典大宅变身“当代美术馆”后的面貌。
“水体”这一概念来源于后人类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家阿斯特里达 奈伊玛尼斯。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女性学者曾表示:“水的流动与翻涌不仅维系着我们身体的运转,也将我们与其他身体、与人类之外的世界相连。”这一观点也成了统括此次系列展览的核心要义。
从当代艺术博物馆到孙科别墅,“水体”这一主题的具体论述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无疑是异常艰深的。当许多尺度恢宏的大型美术场馆也在流量、人潮与学术性中寻求妥协的时候,上海双年展还原了当代艺术往思想深处去的本质与职责,也展现出了不错的想象力和学术的系统性。
毕竟,做一场让大家都能看懂的艺术展从来都不是艺术家天然的任务与义务,探索并试图跨越人类思维的边界才是。
6幅来自“卡拉奇系列”的半透片灯箱图片放置在地面上,与配套的音响发出的声音效果构成了完整的作品。艺术家阿比迪想象和设计了安静的黄昏时刻,卡拉奇街头各种人物的状态与表现。
与“卡拉奇系列”并置的是来自艺术家阿比迪的另一个系列“游乐园”。
艺术家团体郑马勒(组合),《金银山》,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