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代龙文化——形形色色的龙纹图案

Image 2021-06-02

声如牛。它可上九天,可入深渊,漫游于天地之间,兴云降雨,具有无边的威力,亦象征着巍巍皇权与威严。龙纹从原始社会至今始终沿用不衰,但其纹样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特点。

汉代之前的龙纹初步具象化,并且形象多样,出现了夔龙、螭龙等形象,龙头眼、角、嘴部位清晰可变,龙身鳞、爪、鬣发开始出现。整体来说这一时期龙纹线条充满动感,风格飘逸潇洒。汉代可以说是龙纹的转折点,此后龙纹形像在汉代基础之上更加具象化。

唐朝时期龙形身姿矫健,张扬高调,无一不透露着盛唐气象,这一时期龙长吻长角,眼神凌厉,细颈长身,多四足三爪,头部、背脊与肘部多有鬣毛,飘扬向后,充满了力量,亦是大唐强盛的最好体现。

宋朝时期龙纹较唐代变化极大,《尔雅翼》中有载“释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元代龙纹头小、身躯长,形体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细尾,体态轻盈,身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风格刚劲有力,风格写实,豪放粗旷,形象较为凶猛,反应出元朝统治者以武得天下的刚强气魄。

明代龙纹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具体特征:头部略圆,比前朝显细,鬓发成篷,毛有向上冲或向斜上冲之势。下颚较长,特别是上颚端肌肉发达,高高突起,呈如意状,形如猪嘴,所以人称“猪嘴龙”。

清代龙纹气宇轩昂,龙首后勺丰满、身躯健硕,盖以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动地之威。具体特点:龙首变化很大,猪嘴收缩,显出下颚比上颚长。长披发或多簇短耸发;睫毛形态多样化,不少以竹叶形描绘,顺治年间睫毛现象习见,康雍时期睫毛时有时无,乾隆朝起,睫毛现象十分普遍。

龙的文化博大精深,龙纹传承到现今,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形象大量广泛出现在我国玉器,石器,铜器,漆器,绘画,瓷器等几乎是所有的器物上。

古建家园-- 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