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十年准备“百花百鸟”展,只为在花博会上“绽放”
此刻,上海崇明的花博会现场,百花正绽放;上海市区的刘海粟美术馆,也能感受到来自花博会的“鸟语花香”——由第十届中国花博会筹备组与刘海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百花百鸟——万芾当代工笔花鸟画展”,5月26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开幕仪式。展览将展至6月1日。
用七彩画笔,将天地间的花树飞鸟邀集到宣纸上
展览现场,展出画家万芾创作的100幅花鸟作品。
这些画作中,繁花静静绽放,枝叶自由缠绵,神态安然的莺雀在花香树影中驻足、踱步、鸣唱、飞翔……每一幅画面,都给观展者带来大自然的灵动和祥和。
诗人赵丽宏这样评价她的花鸟画:“万芾用她的七彩画笔,将天地间的花树飞鸟邀集到宣纸上,向世人展现出气象万千的奇美景象。”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里一个大的类别,花鸟画古往今来名家辈出。新生代的中国画家,要在这古老而强大的传统中独辟蹊径,画出新的风采意蕴,绝非易事。已经画了40年花鸟画的万芾,其花鸟作品在业内享有颇佳口碑。
“花鸟画旧时多为文人的意趣之作,万芾的作品除却典雅的意趣蕴含,也透出世俗的快乐。她作品具有一种通感,画面充满节奏和谐的意象构成。”美术评论家徐明松表示。
与大多数花鸟画家一样,万芾在花鸟画学习上也是从传统入手的。两宋时期的院体花鸟画以严谨的构图、生动的形态、富丽的色彩、娴熟的技法,成为工笔花鸟画学习者的范本。万芾在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中国画专业学习时,就接触了宋代工笔花鸟画,后又触及南宋院体画家李迪、明代院体画家吕纪等名家。通过临摹与研习,写生与创作,授课与编写教材,她对于传统花鸟画的理解和掌握比一般画工笔花鸟的人技胜一筹。后来她又到中国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学习。
上世纪90年代末,万芾的花鸟画作品在“’98上海百家艺术精品展”和“海平线’98绘画、雕塑联展”两个重要的市级美术展览中亮相,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她的花鸟画作品以鲜艳、丰富的色彩和花鸟在大自然中的现场感,逾越了传统花鸟画的一些规矩和格局,令人耳目一新。
但她的追求并不止于此。万芾认为,“现代人身处的城市环境、时尚的审美趣味,以及多元的艺术影响,都使得今天的艺术创作不得不考虑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创作出顺应于现时代社会生活的绘画作品。”
画家万芾
十年“备展”花博会,她几乎把花鸟画“尽”了
为了这次展出的100件百花百鸟图,万芾准备了整整十年。
早在2011年西安世园会时,她就受邀展出了100幅《百花图》系列作品。展览结束后,万芾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100幅花完成了,接下来要画什么?我可以创作一组‘百花百鸟’系列。”
就这样,当上海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向她递来橄榄枝时,万芾的“百花百鸟”系列正好迎来尾声阶段。
听上去,“收尾”似乎很简单。但长达十年的整个创作过程,让万芾经常犯难的是,怎么才能“凑”好100种花与鸟的和谐组合?“什么花配什么鸟都要讲究自然逻辑以及审美意趣,不能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万芾告诉记者,“一开始画还好,等到画完三四十幅之后,再找题材就感觉越来越难,尤其是鸟。”
当时,一个业内画花鸟也颇有地位的画家朋友看了万芾的作品后,和她说:“能入画的花和鸟,都被你画完了。”此时,万芾的“百花百鸟”系列完成度还没过半。
在她的工作室里,各种传统花鸟图录以及《birds of the world》这样的英文书也赫然在目。为了更深入了解鸟的习性与生命过程,除了游历观察外,她还看了有关飞禽的纪录片,并经常为鸟儿的命运而泪湿。
生活中,万芾喜欢养花养鸟。她最喜欢养珍珠雀。最初,她到花鸟市场买一对,店主一开始骗她,给她两只雌鸟。“我一次次去问老板,书上说雌雄鸟的毛色是不同的,‘雄鸟’怎么还不长出那一撮不一样的毛色出来?”终于,老板被她问烦了,卖了雄鸟给她。
几只珍珠雀也被她画进了作品中。画花鸟的时候,万芾会慢慢进入角色,觉得自己就是那只鸟、那朵花。而她对花鸟的喜爱,几乎伴随她的成长。万芾说,童年时因为父母忙碌曾到父亲老家泰兴住过一阵,寄居在亲戚家里。“亲戚虽关怀备至,终不是自家,就常常独自一人玩,周围皆乡野,野花野草尽情地玩。”童年的万芾习惯了自己和自己玩,在自然中玩,和花花草草玩。倘若要一路追溯的话,这该是万芾花鸟世界的源头了。
传承创新中国工笔画,需要耐得了寂寞
花鸟世界让万芾内心平静,这种心境自然地流露在她的画中。知名画家施大畏评价万芾,“她的作品总能以安谧和宁静打动和吸引每一个观众,那些看似简约的画面,糅合着平面构成的因素,精心营造出的温暖氛围,烘托出那些生机勃勃的小鸟,蕴含着生命的律动。”
在技法上,万芾吸取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构成主义。在画面上,她拆散了传统花鸟画的折枝架式,营造了一个带有一定秩序的花鸟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花卉被重新组合,构成一组组具有相对独立,又相互之间有关联的群体,花草舒展着柔美的姿态,小鸟们栖息在犹如童话般的世界里,没有天敌,没有烦恼,有的只是爱。从万芾的创造的这个花鸟世界里,观者感受到安宁、平和。
“大胆尝试才能有所突破。中国工笔画凝聚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典型元素,在当代绘画中,如何传承与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兼容并蓄是必经之路。”万芾说。
她也强调,准确而又精致地运用好中国工笔画,娴熟地用线造型,大胆探究西方绘画色彩的运用,将中国工笔画中的形式美和精神情感,细腻而充分地展示出来,并表达对自然、生活、精神中美的感受,需要耐得了寂寞,更需要一种勇气去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