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前华为工程师,获这项征文大赛一等奖

Image 2021-05-26

2020年,疫情使得非洲大陆几乎所有国际航班断航。正在肯尼亚出差的前华为工程师詹农被公司集中隔离在宿舍,在内罗毕的一个公寓中住了六个月,几乎不出门。他终于有时间开始连载小说。2008年,当《杜拉拉升职记》在市面上广泛流传时,在中东、北非工作了数年的詹农就想写一部属于理工男、ICT工程师的职场小说。“我想写在中国科技企业的符号之下默默奋斗着的中国年轻人的故事。”

5月25日,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阅文集团主办的第五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的颁奖典礼在沪举办,詹农用笔名“令狐与无忌”创作的小说《与沙共舞》获得一等奖。

书写改革开放中奋斗者的故事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詹农,穿一件短袖POLO衫,和想象中的工程师形象别无二致。在他看来,进行现实主义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几乎是不用犹豫的。在某种程度上,《与沙共舞》中的年轻人,原型正是以他为代表的致力于开拓中东、北非电信市场的一代人。

“2005年,我所在的公司迎来了海外市场井喷式的发展。一大批像我一样从来没有出过国、国内理工科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突然就走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詹农被派驻中东与北非,“这是在我印象中非常符号化的区域。”

与印象中大不相同的中东、北非,让詹农萌生出创作的想法。“我遇到了开罗城里抽着水烟、喝着红茶、看着足球赛的人们;遇到了在夜色里有着魅惑光影的尼罗河,河上是民俗表演的游船,河边的路上是揽客的旧式马车。”那几年,他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在天涯、磨房等旅游论坛“灌水”,介绍自己亲历的风土人情。这才有了今天《与沙共舞》的颁奖词:“这既是一部青春小说,又是一部风情小说,描绘了北部非洲、阿拉伯半岛一带极富特色的风土人情。”

詹农说,他最想在小说中描述的是中国年轻人的群像,“希望大家看到他们的青涩与青春、喜怒与哀乐。”

同样从个体经历出发进行网文创作的还有“95后”张眉(笔名“眉师娘”)。在意大利求学的她,根据父辈经历创作的《奔腾年代——向南向北》此番获得特等奖。

“这是一本不得不写的小说。”张眉说,“我的父亲、大伯都是当年的‘闯海人’,向南去了海南这片热土,除了梦想和年轻,其他一无所有。我从小听着他们的故事长大,7岁那年跟着他们回到海南时,仿佛以前就来过这里。”去年,张眉的大伯去世,年仅55岁,这更让她感到写下上一代故事的迫切性。“我的父亲、大伯和他们的朋友,代表了无数奋斗和拼搏的人的缩影。这个改革开放中小人物的奋斗故事,既是书写历史,也是激励自己。”

将对现实题材IP进行全面开发

作为持续多年的一项征文大赛,本届大赛共有19256人参赛,同比增长40.6%;参赛作品共计21075部,同比增长42.4%,参赛作者和作品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大赛共评选出13部获奖作品,主题丰富,既有描写扶贫第一书记的《华年时代》,讲述科技扶贫的《致富北纬23度半》;也有刻画社区工作者的《故巷暖阳》,聚焦社区建设的《洋港社区》,关注女性成长的《婆家三十六丈厚》等。

网文作家常宇(笔名“推敲夜僧”)则把现实题材创作的目光投向历史,以西南联大为背景创作的《刚毅坚卓的他们》获优胜奖。“联大光阴既有充满趣味性的奇闻趣事,也有可歌可泣的时代传奇。”说起西南联大,常宇滔滔不绝,“警报响起,联大学子便要跑到郊外的山林之中躲避,在百姓的坟冢间学习;他们每天晚上跟臭虫同榻而眠、相安无事,美其名曰‘革命虫’。联大师生每人一件蓝大褂,因为一褂遮百丑,包括补丁摞补丁的裤子,却遮不住‘空前绝后’的鞋子。”

为了写作,常宇专程去云南参观了联大本校新校舍旧址和蒙自分校,沿着当年陈寅恪、冯友兰等教授走过的南湖散步。“《刚毅坚卓的他们》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目前已经创作40余万字,却刚刚写到蒙自分校,仅仅书写了西南联大的一年,而且故事尚未在‘主舞台’昆明上演。前面还有很长路要走。”

5年来,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历届参赛作品总和超四万部,总计评选出56部获奖作品。其中,《复兴之路》《大国重工》《朝阳警事》《明月度关山》等十几部作品已经相继签约实体出版,《韩警官》《相声大师》《投行之路》《生活挺甜》等十余部作品已正式签约影视改编。

“第一届办的时候很艰难,很多作者不愿意写。但到了今年,现实题材的内容不断增长,极大丰富了文学生态。”用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的话来形容,现实题材有望成为网络文学下一个红利的风口,“很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影响力会随着传播不断扩大,这个现象我们就描述为红利。”

记者从阅文集团获悉,下一步将启动“获奖作品IP拓展计划”,对现实题材IP进行全面开发。《刚毅坚卓的他们》将成为首部漫画改编作品。大赛优秀作品还将上线起点国际,实现“翻译出海”。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