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激荡美丽嘉兴
▲参观者宣誓
5月的浙江嘉兴,香樟花开,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幽香之中,细雨不时飘落。烟雨楼前,一条小船静静停泊。“此间曾著星星火”,100年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这条小船上悄然宣告成立。此后,这条红色小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百年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红船精神”浸润在四季如画的南湖风景里,浸润在嘉兴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嘉兴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推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断生发出充沛的活力,不断创造出和谐幸福的新生活。
▲ 南湖红船
绚烂的红深植生活和内心
嘉兴南湖,游人如织,年龄不同,口音殊异。一队队英姿勃发的青年,举手宣誓,一位位黄发垂髫者,驻足凝视。大家聆听景区讲解,共同追忆着峥嵘岁月,深情瞻仰着南湖上永载史册的红色丰碑。
南湖景区“90后”讲解员蒋昕莹还清楚地记得2019年7月的一天,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伙子的陪伴下挺立南湖边,凝望红船。老人已经92岁了,在解放战争中受过伤。老人说,他的很多战友在革命年代牺牲了,没有享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次替战友们来看看红船,也专门带着孙子来,让孙子了解先烈的奉献和牺牲,珍惜现在的生活。
嘉兴市委书记张兵指出:“红色是嘉兴最鲜明的本色,革命红船是我们必须守牢的‘根脉’。”2019年,嘉兴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先行先试开展红色旅游资源普查试点的两个城市之一。2020年7月1日起,南湖景区全面取消景区门票,实现免费开放。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更好地讲好红船故事、传承“红船精神”,嘉兴市重点推进若干红色文化和旅游项目,“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项,该项目包括重建1921年嘉兴老火车站、改造火车站老站房、新建宣公书院及鸳湖旅馆,改造提升狮子汇渡口,并与上海铁路局对接,开通“上海—嘉兴1921”红色旅游专列。7月1日之前,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者可以从上海乘火车到嘉兴,出老站房、经宣公祠、过宣公桥、穿春波门,来到狮子汇渡口,然后乘船到南湖,瞻仰红船,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沉浸式地体验一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一天。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张硕说:“红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创造出更丰富的精神气场,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者到嘉兴来,更长时间驻留下来,在润物细无声当中,感受革命历史,接受心灵洗涤,增加正能量。”
▲子城遗址公园
在尚未完全竣工的狮子汇渡口,会议代表雕像定格在时空中,他们动作神色各异,仿佛在思考中国的命运。南湖景区工作人员徐芳芳指着码头边一尊女性雕像的臂膀,自豪而兴奋地说:“这就是我们嘉兴姑娘王会悟!”中共“一大”会议从上海法租界转移到嘉兴南湖,源于李达夫人、嘉兴姑娘王会悟的提议。王会悟在回忆录中写道:“上海已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把会开完呢?代表们意见不一。我想到我家乡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就建议到南湖去包一个画舫,在湖中开会。”突出的人文、开放和包容,使得嘉兴偶然而必然地挺立在了历史的潮头,王会悟正是伫立船头,守望了一个巨大历史事件的诞生。
自那时起,红色文化成为这座城市的根和魂,薪火相传的“红船精神”,让嘉兴人的精神世界异常饱满丰盛。作为茅盾和王会悟的同乡,蒋昕莹的爷爷从小被这两位前辈的故事耳濡目染。茅盾从青年时期就树立了共产主义伟大理想,1928年,他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后来又根据组织安排长期留在党外,但是他的信仰矢志不渝,临终之际留下书信言志:“如蒙追认为光荣的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蒋昕莹的爷爷在工作时写了多份入党申请书,退休后继续申请,最终得以入党。蒋昕莹在爷爷的感染下,也逐渐加深对“红船精神”的理解,她日益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为了讲好红船故事,让“红船精神”在更多年轻人心中扎根,嘉兴市不断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与知名歌舞剧院、艺术学院合作,倾力打造大型民族歌剧《红船》、舞剧《秀水泱泱——王会悟》、电视剧《大浪淘沙:启航》等艺术精品。目前,歌剧《红船》已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和“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接下来的全国巡演将带领更多人登上红船,感悟“红船精神”。
▲狮子汇渡口景观
千年古城焕发时代光彩
子城遗址公园今年已成为嘉兴市新的网红打卡标志性建筑。南门口,那对石狮子坐看人来人往,深情凝望的眼神里仿佛还在追忆分离和重聚的故事。巍峨的城墙和古朴的谯楼都在默默诉说时光的漫长变迁。沿着甬道向北走进子城,经过提升或修复的仪门、戒石坊、大堂等,依然能想象出当年的模样。五代、宋代、明代、清代的砖石层层叠叠,在不知年岁的古树映衬下,显得厚重沉稳。
这是嘉兴市《禾城文化复兴三年行动计划》的阶段性成果。嘉兴,古名禾兴、禾城,名字透露出它的身世,因禾而兴,是稻花繁盛的丰裕之地,大运河绕城而过,极具江南风韵。从马家浜文化开始,在嘉兴这片土地上有70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从春秋时期吴越槜李之战开始,嘉兴有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从公元231年三国吴国建立子城开始,嘉兴有1790年建城史,一座子城,见证着嘉兴古城的千年繁华。
2020年8月,嘉兴发布《禾城文化复兴三年行动计划》,被市民赞誉“给我三年,还你千年”。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陈建江说:“文化复兴不是复古,而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自信的体现。在建党百年前后推出这一计划,是一个十分好的契机,可谓是正当其时,非常必要。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大胆地创,踏实地干,凝心聚力把嘉兴的城市品质、文化内涵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禾城文化复兴三年行动计划》中,嘉兴市提出“六个一”文化片区,即以红船为核心的南湖红色文化区、以运河为纽带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区、以罗城为重点的古城文化保护区、以子城为中心的城市中轴区、以马家浜遗址为重点的史前文化展示区、以梅湾为中心的名人文化展示区。
嘉兴市的名人多得令人惊讶,名人故居和纪念馆随处可遇。唐代被苏轼称为“帝师之才”的陆贽生在嘉兴;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生在嘉兴;一代学界领袖王国维是嘉兴人;首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大家朱生豪是嘉兴人;文学巨匠茅盾是嘉兴人;“长亭外,古道边”的作者李叔同是嘉兴人;漫画大师丰子恺、张乐平都是嘉兴人……
嘉兴市加大挖掘禾城文化的力度,促进优秀文化的时代转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古城文化、史前文化、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红船魂、国际范、运河情、江南韵”的现代古城新魅力,日益呈现在世人面前,嘉兴再次展现出新时代敢为人先的气度和自信。
▲潘家浜
深耕文化服务 传承红色基因
嘉兴市图书馆已成为嘉兴市民引以为豪的“梦之馆”,一年举办5000场活动的事迹近年来被广为传播。与南湖红船隔水相望的嘉兴市图书馆,一直以来把弘扬“红船精神”视为自己的核心使命。数年前,他们主动和南湖景区合作,建立了“红船·中心书苑”分馆,集中收藏、展示、借阅红色图书,举行红色主题活动。人们还能坐在等比例的红船模型空间里,感受当年的历史风云。“走近红船 初心踏浪行”系列活动是最受中小学生欢迎的活动之一,孩子们在书苑里聆听感人的革命故事,踏步前往南湖景区,在红船前了解党的诞生和“红船精神”的发源,登上烟雨楼遥望红船,再回到书苑,用雕版印刷术印下“不忘初心”的誓言。
2020年8月,嘉兴市图书馆成立了红船朗诵艺术团,艺术团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宗旨,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船精神”。艺术团甫一成立,就举办了几场极富影响力的活动。
从重庆万州大山里走出来的61岁的诗人陈中明,他一生漂泊、历尽沧桑,从事着最苦最累的清洁工作。2020年,陈中明自费一万多元将他创作的诗歌结集出版,命名为《低处的阳光》,诗歌出版后他将诗集送到了常常来读书的图书馆。馆长沈红梅得知此事,专门派工作人员去看望陈中明,并买下了他所有的诗集,红船朗诵艺术团也特别举办了“珍惜阳光”诗歌朗诵会,致敬陈中明,致敬城市基层的所有劳动者。
看见微小的尘埃,为普通人奉献,这不仅仅是嘉图人的品质,更融进了所有嘉兴人的血脉,嘉兴各级各单位和各界人士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陈中明和活动的支持,有人绘制了漫画形象,有人为此日夜练习,还有更多人慕名而来,聆听、欣赏这位诗人的诗句。因为感动、感激,陈中明写下了诗歌《嘉兴,我爱你》:“嘉兴,我爱你,我爱南湖碧波荡漾之中的红船,她给我精神的力量加码,她给我人生的志向导航,也给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肺活量……”
2021年元旦,红船朗诵艺术团举行了“旭日东升 百年华章”大型诗歌朗诵会,拉开了嘉兴市庆祝建党百年活动的序幕。活动中,音画诗《我是一艘船》正式发布,炽热的情感、美丽的画面感动了所有人,这首诗迅速流传开来。
除了图书馆,嘉兴市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群英荟萃,各文化机构协同融合,合力打造嘉兴公共文化服务“融合体”。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他们以无私的奉献,为嘉兴市公共文化服务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愈发健全,各类文化品牌活动越来越亮眼,不论嘉兴本地百姓还是游客,都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更美好的生活。
▲王会悟纪念馆
城乡一体 桑梓情长
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的潘家浜村,树木青翠、河流清澈,一片片紫的、黄的小花可爱极了,大人们在院子里劳作,孩子们兴奋地扑蝴蝶,好一派静谧闲适的乡村生活图景。来自城市的游客欣喜地拍照,对这里的乡村美景赞不绝口。然而,谁都不会料到几年前的潘家浜是另一幅光景:全村100多户,近七成村民以养猪为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养猪村”。那时,村中河道被严重污染,臭味扑鼻。
嘉兴人知道要改变,有了理想,还得要奋斗拼搏。从2013年起,潘家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全村百姓治脏、治乱,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开展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设施改造等工作,老旧村庄换新颜,成为崭新“桑梓情·养心地·梦里水乡潘家浜”,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乡村生活的田园牧歌,潘家浜也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
潘家浜村里的千年梓树、百年榉树、宋代古井、清代古居、老知青馆等遗迹见证了古村落的历史变迁,见证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如今,它们也成为潘家浜村珍贵而特色的旅游资源。除此之外,村子还收集了蚕匾、缫丝车等桑蚕用具,建立了桑蚕文化体验馆,传承农耕文化。
潘家浜村“80后”党总支书记叶丽丽介绍,潘家浜村有一支“五大红管家”志愿者服务队,在“民情、治水、爱心、平安和卫生”五大方面提供志愿服务,从村中民情纠纷调解到帮助困难家庭,从景区义务平安巡防到村民物品摆放、景区卫生保洁等各领域、全方位为群众排忧解难。
深入泥土,总会收获秀美芬芳,潘家浜村的蜕变,是嘉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一个缩影。嘉禾乡村蓬勃发展,村民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同步受益,村级年经常性收入超过百万元。
嘉兴古城因禾而起,因农而兴,“红船精神”培育出了嘉兴勤劳务实的淳朴民风,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着这份神圣的信仰,勇立时代发展的潮头,续写着古城城乡一体的锦绣前程。
最近,伴着“2021嘉兴红船文化旅游节”的喜讯,一首小诗在嘉兴流传:
现在,就走向那个伟大的方向/这是一个多么有意义的时刻/属于我自己的/一次小小的航程,一次有红旗指引的航程/开始了
烟雨茫茫,秀水泱泱,红船依旧,精神永恒。在这片红船诞生的地方,嘉兴,朝着一个伟大的时代扬帆远航,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