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吉祥年画大赏

Image 2021-05-24

年画,代表着一种对于岁月的温情回忆。在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一幅色泽鲜艳、喜气洋洋的年画。

年画,承载着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几代中国人最深刻的、关于传统的记忆。在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中,我们理应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唤起和重构。

年画,记忆中的年味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

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各式各样,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

如今,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天官赐福

年画内容主要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

“莲(连)年有余”是家家户户的“网红”年画,胖嘟嘟的娃娃抱着一条鲤鱼,身旁围绕着莲花、莲子,生动形象,寓意吉祥。

似乎只有有了这些象征着吉祥富贵的年画装饰,才有了记忆中的年味儿。

年画历经千年发展,最常见的题材非“新春”“喜庆”莫属。

诚然,喜庆吉祥是中国年画的主题,但要说门神像、童子像与年画划等号,这就只是我们的刻板印象了。

不同居室的年画

中国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

由于图中集汉、晋两代的王昭君、班姬、赵飞燕、绿珠四个历史人物于同一画面,所以又称《四美图》。

年画多数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

大门张贴的必然是一对门神,通常都是身穿铠甲,手持兵器,表情凛然的武门神。

要么是《神荼》和《郁垒》,要么是《尉迟恭》《秦叔宝》,还有一对是《赵公明》和《燃灯道人》。

以前的厅堂,转换成现在的客厅,也有颜值与内涵都在线的年画,比如经典的《一团和气》《三星图》《福字图》《寿字图》。

寿字图

张贴一幅以花中之王牡丹为题材的《花开富贵》也是极好的,只要是象征着家庭和睦、福寿康宁、四时安乐等各种美好寓意的都可以。

花开富贵

卧室里最常见的要数《龙凤呈祥》,若是新婚夫妇那肯定有《麒麟送子》《莲生贵子》《百子图》等年画。

龙凤呈祥

适合孩子儿童房的《五子夺魁》、《琴棋书画》,时代不同了,对孩子的美好祝愿似乎变化不大。

五子夺魁

琴棋书画

不同时代的年画

宋代的年画泛称“纸画”,主要题材有门神、门画、灶王马、钟馗、桃符、春牌等,一年一换。

百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辟邪除灾,表达自己对新的一年可以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钟馗

明代,人们对驱魔逐鬼的门神、钟馗信仰渐渐淡化,而盼望百福临门、五谷丰收、子孙昌盛、长生不老的思想日渐浓厚。

因而,寓意吉庆祥瑞题材的绘画广泛流行,年画也得以发展。

明嘉靖十年南萧隐士藏版的年画

财神赐福

榴开百子

民国初年,开始出现阴阳合历的月份牌年画。表现的大都是中国传统题材的形象,或传统山水,或仕女人物,或戏曲故事。

月份牌年画是年画艺术的新突破,在后来的新年画艺术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年画,虽然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但其承载着的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不会死去,它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里、灵魂中。

相信在某一天,它一定会以一种现代的形式,回到我们的视野中。

以上内容来自于公众号当代艺术家画廊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